创新设置课堂导入 助力深度教学
赖倩
重庆市南开两江中学 重庆 401135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深度教学要求我们对课堂导入环节精心设计,推陈出新。
一、课堂导入的类型
新课标强调“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导入的情境类型可分为生活情境、社会情境、数学情境、以及科学情境。
(1)类比旧知引出新知——创设数学情境
笔者听到的一节《字母表示数》的章首节课的导入,教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同学们先在心中想一个数,加上 36,再将得到的数乘以 2,最后减去所想数的 2 倍。”请学生来分享自己的计算结果。学生发现大家想的数都不一样,但结果都是 72。随后教师解惑,若用 x 来表示所想的数,按照规则,我们将得到 2 ( x + 3 6 ) - 2 x 这个代数式,而不管 x 取何值,代数式的值都是72。
这个案例中课堂导入以小游戏的形式呈现,既让学生对已学有理数的运算进行回顾,又直观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还能激发学生探索原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新知融入真实生活——创设生活情境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的常规导入常以促销活动为主,但却忽略初中生既没有太多网购经验,线下购物经验也不足的学情。我校每年举办的“瓜果节”,各班都会在销售环节使出浑身解数吸引顾客:直接打折销售,买一送一,提供赠品等,教师可在教学中再现“瓜果节”情境来导入。
这种生活情境让学生把陌生的“打折销售”,与自己基本经验融合,帮助学生会把实际生活问题“数学化”。
(3)新知隐入社会情境——创设社会情境
2022 年 8 月,经历罕见高温引发严重山火,经各方力量奋力扑救,仅用4天时间就扑灭最严重的缙云山山火,创造奇迹。笔者在《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授课中,使用右图海报导入:救火英雄的头灯筑成一道坚定的防火线。

这种创设社会情境,让知识自然发生,又充分利用社会热点发展学生道德认知,集中体现数学的课程育人。
(4)新知渗入科学情境——创设科学情境
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几何部分的课堂导入通常是通过生活中的建筑图片抽象出其中的几何图形来引出课题。笔者听过一节《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条件》的说课比赛,导入环节特别新颖,印象深刻。教师播放视频:博物馆通过 AI 技术还原历史名人与古文物,让学生与他们互动。学生直呼过瘾,教师发问:在文物修复领域,AI 技术超级强大。出土的文物往往是残片,AI 是基于怎样的算法保证残片一比一还原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启课堂教学。
这种创设科学情境,巧妙的将数学与历史、信技等跨学科知识融合,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思维体系,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助力落实学科素养。
二、创新设置导入,落实学科素养
(1)导入应体现“会观察”
会观察,包含抽象能力(符号意识、数感、量感),直观想象(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实例 :2022 年寒假里最备受瞩目的盛事就是北京成功举办第 24 届冬季奥运会。学生对北京冬奥会的关注程度很高,能否在课堂上将冬奥会与数学联系起来呢?笔者就结合了这样的时代背景,在开学的第一节课,设置了这样的课堂导入。
师:本届冬奥会是第 24 届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中我们用 24 节气倒计时,开幕式定在了2 月4 日晚上20 :04 开幕,这一串的数字体现了中式的数学浪漫。生:哇,这也太巧妙了!
师:确实很巧妙,设计者把数学渗透到开幕式的各个环节。大家能看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影子和应用。希望大家保持好奇心,带着发现的眼光,欣喜的心情开始本学期的数学学习。
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本就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切实感受“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奇迹”。导入内容让学生有数感、量感,能体会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等等, 彰显文化自信,作为开学第一课的导入恰如其分。
(2)导入应彰显“会思考”
会思考,包含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创设数学情境的新课导入,主要是需要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
实例:笔者在指导青年教师处理《认识分式》的第二课时设计如下课堂导入:
师:大家请看
,它是分式吗?为什么?
生:是分式,分母含有字母。
师:很好。那 x 取何值,分式没有意义?为什么?
生:
即 x = ± 2 。
师:很好,分式的分母为零时,分式无意义。什么时候分式的值为0 ?
生:让分子为0,所以
即 x = 0 , - 1 , 2 的时候分式的值为
生:不对,
取2 的时候分母为0,分式都没有意义了,怎么会还有值。要去掉这个答案。
师:非常好,这个补充很关键,要让分式的值为 0,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既使得分子的值为0,还要保证分母不为
大家昨天的知识掌握得都不错。接着跟大家玩个游戏,你们随便对 x 赋值,我都能快速的说出这个式子的值。
生: x = 1 呢? 师:分式的值是2 。 生: x = - 3 呢? 师:分式的值是−6。 生: x = 1 0 0 0 呢?
师:分式的值是
我为什么算得这么快?有秘密武器吗?等学完这节课,你们也能成为高手。
运算能力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能够明晰运算的对象与意义,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能够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策略解决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推理能力的发展。本节课堂导入设置的问题有梯度,边问边导,每个问题都能精准落实法则、算理以及运算策略等核心素养。
(3)导入应突出“会表达”
会表达,包含模型观念、数据观念。主要是需要用数学的语言把具有“规律性”的问题表达出来。
实例:笔者曾听到的一节《感受可能性》导入。教师为增强趣味性,提前邀请几名学生,依据西游记的人物设定,自编情景剧,演绎概率中经典的摸球场景,即分别从三个袋子(全是黄球,全是白球,以及一半黄球一半白球的袋子)中随机摸出一个球,判断摸出球的颜色的数学情境,以此让学生对随机事件有一定的直观感受。再进一步改变袋中两种颜色球的数量,多次抽取,让学生在情境中充分体会到多次重复试验中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等后续教学内容。
这样的课堂导入让学生能对随机性有充分认知与感受,形成数据观念有助于理解和表达生活中随机现象发生的规律,感知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养成重证据、讲道理的科学态度。
深度教学的本质在于突破知识表层传递的局限,构建 " 情境 - 知识 - 素养" 的立体模型。创新设置的课堂导入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载体,更是激活学生认知冲突、促进深度理解的思维场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版)[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蒋梅. 初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实践研究探析[M].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
项目来源:市渝北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 年度课题课题名称: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深度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YBJK202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