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培智学校劳动教育与生活语文的有效融合
王洪敏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 409100
1. 劳动教育与生活语文融合的现状
1.1 意识淡薄
由于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是特殊儿童,部分教师认为他们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在教学时只教授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而对于劳动教育的实施则显得不够到位。这种做法实际上阻碍了特殊学生劳动观念的有效培养,凸显出部分教师在融合教育观念上的淡薄态度。这种观念上的局限不仅限制了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也影响了特殊学生全面发展和潜能的充分发掘。
1.2 方式单一
尽管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实施融合教学,但实际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们所采用的融合方式过于单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在口头上提及与劳动教育相关的知识,并未采取更具创新性和吸引力的教学形式。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培智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让他们感到厌倦和疲惫。因此,我们亟需探索更加多元和富有创意的融合教学方法,以提升特殊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2. 劳动教育与生活语文有效融合的策略
2.1挖掘教材内容
教师要想将劳动教育和生活语文有效融合在一起,需要聚焦生活语文的学科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读生活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内容,精准把握其中蕴含的劳动要素。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巧妙寻找劳动教育的切入点,使培智学生在文本学习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宝贵的劳动精神与品质。
以生活语文三年级下册第 8 课“悯农”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真实的田间劳作场景,以及组织耕种劳动的实践体验活动,来加深学生对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深刻理解。通过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意,从而培养珍惜劳动成果、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与精神。
2.2联系生活实际
生活是连接生活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关键纽带。尽管培智学生可能存在某些方面的障碍,但他们同样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并对这些熟悉的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培智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将其作为教学融合的切入点,以此拉近他们与劳动教育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实现生活语文教学的目标。例如,在一年级下册第 5 课“我会吃饭”中,除了要让学生认识并辨认吃饭的工具,知道用勺子喝汤、用筷子吃饭,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提问:我们每天吃的饭是谁做的?碗是谁洗的?米饭和蔬菜是怎么来的?通过引导式提问以及观看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因为有父母和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我们才能有饭吃,每一份粮食都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
2.3 开展主题活动
综合性学习是生活语文不可或缺的一环,利用主题统整的方式进行综合性学习,是生活语文课程中巧妙融入劳动教育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需精心策划与培智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劳动教育主题,再根据选定的主题,巧妙地将生活语文教材中的不同单元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出与劳动主题紧密相关的共性文本。在深入研读这些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式综合性学习活动。
以二年级下册中的《我的一家》和《我家真干净》两篇课文为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智学生通过学习《我的一家》这篇课文,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不同职业,还能够激发出他们对工作的向往之情。而通过学习《我家真干净》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家庭中各种劳动的具体内容,从而初步建立起分工合作的意识。教师可以将这两篇课文进行有机整合,以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作为显性线索,同时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作为隐性线索,共同推进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培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实现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
2.4 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贴近生活实际且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是实施融合教育的有效策略之一。这样的情境能够引导培智学生迅速进入语文学习的最佳状态,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劳动的价值,从而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鉴于培智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难度较大,情境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情境教学能够将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融为一体,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更好地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增强真实感受,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知识的内涵。不仅如此,情境教学还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通过模拟真实的劳动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劳动精神的理解与体悟,还能够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因此,教师在针对智障学生开展教学时,应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特点,创设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教师应充分发挥生活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融合性教学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与生活语文有效融合,引导培智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品质,最终达成劳动素养与语文素养的共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