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人- 机- 环”协同的车务安全管控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

作者

于浩

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白城车务段 137000

引言

铁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其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进入新时代,随着铁路技术的飞速发展、运营环境的日趋复杂以及社会对安全保障期望的不断提升,传统的车务安全管控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有效整合人的因素、先进技术装备的机能以及动态变化的环境影响,构建一个协同高效的车务安全管控体系,成为保障铁路运输长治久安的迫切需求与核心课题。

一、新时代车务安全管控的内涵与挑战

新时代的车务安全管控,已不再是单一要素的简单叠加或局部优化,而是强调在复杂系统中,人的行为可靠性、机器设备智能化以及作业环境动态适应性的高度统一与有机融合。其核心内涵在于通过系统思维,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借助智能化机械设备的技术优势,精准感知并有效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类风险,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的主动预防与全过程闭环管理。

当前,车务安全管控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仍是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因,传统安全教育与管理手段的边际效应递减,对人员行为习惯、安全意识及应急能力的深层次提升需求迫切;二是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车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各类系统、设备间的数据壁垒与协同瓶颈依然存在,未能充分发挥其在风险预警、智能辅助决策方面的潜力;三是作业环境日益复杂,极端天气、线路设备状态变化、施工干扰等多重因素交织,对环境风险的动态辨识与快速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人- 机- 环”协同:系统融合与效能倍增

(一)构建信息双向流动与闭环反馈机制

确保人、机、环之间的信息流畅通与实时共享。现场人员通过智能终端上报作业状态与环境异常,平台智能分析后向人员推送风险提示与作业指导;机器设备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平台,辅助人员判断决策;环境监测信息同步推送至作业人员与指挥平台,形成“感知 - 分析 - 决策 - 执行 -反馈”的闭环管理。

(二)强化基于场景的智能辅助与协同决策

针对倒闸操作、设备巡检、应急处置等不同作业场景,平台应能根据实时人机环信息,智能生成作业指导、风险提示和应急预案。支持多方远程视频协同,使现场作业人员在遇到疑难问题时,能第一时间获得专家或后方管理人员的指导与帮助,提升协同处置效率。

(三)推动管理流程再造与组织模式创新

以“人- 机- 环”协同为导向,对现有安全管理流程进行梳理与再造,打破部门壁垒,优化资源配置。探索建立跨部门、跨专业的协同工作小组,形成矩阵式管理结构,提升对复杂安全问题的综合应对能力。

三、构建与实施“人- 机- 环”协同管控体系的策略

(一)坚持顶层设计与标准引领

第一步,要开展全面深入的调研以及需求剖析,清晰界定体系建设的整体目标、功能框架以及技术路线。着手拟定统一的技术规范、作业规范、管理规范和数据规范,以此为体系实现互联互通与高效运转筑牢根基。该标准体系应当全方位涵盖安全管理的各个层面,像是组织管控、人员资格、设备配备、作业流程、应急处置预案等等。

(二)分步实施与试点先行

鉴于体系建设具备复杂性,且需要一定投入,适宜采用分步推进、逐步健全的策略。挑选典型站段或者关键业务范畴来展开试点应用,对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以及管控模式的有效性加以验证。借助试点来积累经验,迅速找出问题并做出调整优化,为后续的全面推行提供参考依据。

(三)健全配套保障与评价改进机制

在智能化装备、信息平台建设以及人员培训等领域,进一步增加资源投入力度。着手建立完善且健全的体系运行维护保障机制,以此保障系统能够稳定且可靠地运行。搭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从基础管理、人员素质、安全质量、风险控制等多个不同维度,对体系运行所产生的效果展开评估。依据评估得出的结果,以及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察觉到的各类问题,持续不断地对体系进行优化改进与迭代升级,进而形成 PDCA 闭环

式的管理模式。

(四)强化组织保障与文化渗透

行车安全和调车安全是车务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基本依靠人来完成各项作业。人既是安全的保障因素,也是安全管理中最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组建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团队,对体系建设的统筹协调以及组织实施承担责任。强化跨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保证各项工作能够协同开展。把“人 - 机 - 环”协同这一理念,渗透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当中,借助宣传引导、教育培训之类的手段,提高全体员工对于新体系的认同感和认知度,营造出积极应用、主动参与的优良氛围。

四、结语

“人 - 机 - 环”协同的车务安全管控体系是新时代铁路运输安全治理的创新路径,其核心在于打破要素壁垒、实现系统效能倍增。通过构建信息闭环机制、强化场景化智能决策、推动管理模式革新,可有效应对人员行为可靠性、设备协同效率、环境风险动态响应等核心挑战。未来需以顶层设计为引领,通过试点优化、资源保障与文化渗透确保体系落地,同时依托绩效评价与 PDCA 循环推动持续改进,最终实现铁路车务安全从被动防范向主动治理的转型,为“交通强国”战略下铁路运输的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根基。

参考文献

[1] 章玉杰 , 单哲 , 李卫平 , 史阳 , 王闻 . 一种基于 ISDP 的运维作业安全管控方法 [J]. 东北电力技术 ,2025,46(2):37-3942

[2] 李俊 , 杨宁岗 . 兰州局集团公司车务系统安全标准化体系构建实践[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0,42(3):61-6572

[3] 宋凯 . 建立水务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监督检查机制的思考 [J]. 建设监理 ,2023,(07):78-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