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思维导图助力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实践研究

作者

杨奎

镇康县忙丙中学 677701

引言:

初中数学属于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科目,它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优化问题解决水平等方面占据着无法被取代的地位。长久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很难自主搭建起系统的,完整的知识架构,思维导图具备特别的可视化,结构化特点,能把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易于理解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去领悟并记住这些知识。当在进行九年级数学教学的时候,恰当地运用思维导图这种工具,大概会冲破传统教学那种固定的局限,给塑造充满朝气又切实有效的课堂带来新的机遇和可能性。

一、思维导图助力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意义

(一)促进知识系统化

数学知识自身有着很强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特别是到了九年级之后,所学知识点的综合性变得更加突出,每一章的内容看上去好像是各自独立的,但实际上它们彼此之间存在联系,从而形成起一个很大且很严谨的知识网络。思维导图如同一份精确的“导航图”,可有效地把那些零散分布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助力学生塑造起完备又明晰的知识系统[1]。

(二)提升思维能力

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一次深度思维的过程,需要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这个过程就像一次思维的“体操”,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有条理的去思考问题,正确的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三)增强学习自主性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习惯于依靠教师的讲解,缺乏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思维导图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思维导图助力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策略

(一)预习环节运用思维导图:搭建知识框架

预习是学生踏上新知识学习旅途的起点。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就能让他们提前感知到教材内容的大致结构,明确自己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获取信息、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带着目标和疑惑步入课堂,让课堂学习更有方向感。

在预习《一元二次方程》时,学生先通读全章内容,从而对整个章节形成一个初步印象。然后再细致分析并思索,把“一元二次方程定义”“一元二次方程解法”“一元二次方程应用”当作思维导图的一级分支,接着针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这个分支继续细分,把“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列为二级分支。在每个二级分支下面,学生可简略记下这种解法适合哪些情况,怎样解答等等重要内容。关于“一元二次方程应用”分支,则依照教材里的例子,罗列出“流传问题”“增长比率问题”“面积问题”之类的常见类型,并且试着去剖析每一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以及关键所在之处。学生经过这样细致的思维导图绘制,在头脑中形成了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大致框架,为后续的课堂学习做好了铺垫。在课堂上教师讲到相关的内容时,学生就可以很快把教师所讲的知识点与自己课前预习时制作的思维导图联系起来,从而快速理解教师所讲的重要内容,轻松跟上教师的讲解节奏,学习效率提高了不少。

(二)课堂融入思维导图:深化知识理解

在课堂教学这个主要环节当中,教师巧妙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思考,就可以把那些抽象晦涩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形象的视觉表现形式,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并吸收这些知识。在教师讲授新知识的时候,既可以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慢慢画出思维导图,也可以用多媒体设备显示出思维导图的形成过程,随着教学内容逐步推进,不断完善思维导图的各个分支及其细节[2]。

在《相似》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一张关于相似图形概念的思维导图框架。其中“相似图形定义”作为这个思维导图的一级分支被特别突出地展示出来,教师接着就结合生活当中丰富多彩的实例。比如不同尺寸但是样子一样的照片,按照一定比例画出来地图等等,很形象地向学生们讲述着相似图形的本质特性,帮助他们认识到了相似图形“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同”这一重要概念,并且把这部分内容补充到了思维导图当中去。通过这种把思维导图充分融入到课堂讲解中的方法,学生们对于相似的知识点的理解就不再是简单地停留在文字层面的记忆上,而是深入到了知识的本质内涵里头,清楚地掌握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学习的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复习阶段巧用思维导图:强化知识巩固

复习是把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所学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与升华。在这一过程中思维导图可以发挥出它独有的优势,让学生快速检索、整合知识,构建起自己的知识“记忆宫殿”。学生在复习时,可以按照之前绘制好的思维导图,就像翻开一本清晰的知识手册一样,快速回忆起各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这样就可以快速发现自己的知识掌握上的薄弱点,及时查漏补缺。

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比不同阶段、不同主题的思维导图,使学生在对比中发现知识间的异同,深化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并且思维导图简单明了、形象直观的特点便于学生随时拿出来复习,每一次复习都会带来新的感受,达到反复巩固、加强记忆的作用。通过这种思维导图复习的方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当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学题目时,可以从思维导图中快速提取出相关知识,准确找到解题思路,提高了解题效率和准确率,为中考取得好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结论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创建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思维导图犹如一座桥,它将学生与知识紧紧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整合,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深度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预习、课堂教学、复习等每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中,正确、巧妙地使用思维导图,学生的收获会越来越多,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有质的飞跃,在今后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不断努力探索思维导图在教学中更多的创新应用方式,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成果,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何小琴 . 大单元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导图的应用探究 [J].陕西教育 ( 教学版 ),2025,(05):55-57.

[2] 王艳宁 , 张娟 . 思维导图有助于优化“医用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J]. 科技风 ,2025,(12):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