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的行动研究

作者

张华

杭州天地实验小学

当前教育改革倡导“教学评一体化”,而目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仍然存在问题,比如作业形式单,缺乏目标意识、作业没有呈现梯度、作业与评价分离以及作业设计缺乏整体性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本文以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为例,具体阐述在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进行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立足课程标准,确定作业目标

课程标准是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因此教师需要仔细研读,并确立合适的目标。

1. 研读课程标准,把握教材内容

教师应在全面研读新课标的基础上,找出相应的学段目标,针对目标然后对课文内容进行分解重组,使之更加具体、清晰。例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关于第二学段的要求中提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1] 本单元教材内容恰好需要落实“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与课程标准的内容紧密结合。

2. 立足语文要素,落实学习任务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里的“关键语句”可以是一个自然段或几个自然段组成的语义段中的主要意思、观点或情感表达。因此我们需要分步落实单元语文核心要素,如下图。

3. 依据单元特点,定位作业目标

本单元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美丽的风光。[2] 因此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作业设计是前提,同时也符合课程视域和核心素养的要求, 制定科学的作业目标才有可能保证作业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基于以上分析,从学习水平的层次出发,将本单元的作业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上述单元作业目标的设计案例中,依据单元特点,制定的单元作业目标指向明确,凸显重点,能够体现不同的学习水平,而且单元作业目标数量适中,既不过于宏大,也不过于繁杂。

二、依据核心要素,发挥作业功能

在进行单元作业设计时,要依据核心要素,以确保每个梯度的作业都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 创新作业形式,满足学生需求

按照作业的操作方式将作业类型分为:思维导图类型的作业、口头表达类作业、创造性作业和小练笔作业。思维导图能直观展现知识框架,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展开描写,思维导图类的作业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知识点,还能帮助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如下图:

创造性作业鼓励学生具有新颖构思的能力。例如在上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后,老师要求学生制作美丽的明信片。明信片里不仅落实了课后习题的任务,而且还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小练笔作业是指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的一种写作练习方式,通常篇幅不长,要求学生在有限的字数内,围绕一个主题或者话题,进行清晰、连贯的叙述或描述。例如一位老师布置的小练笔作业:学校公开招聘优秀小导游,请你来参加面试。今天我们要向远道而来的客人介绍太子湾公园,请你回忆之前学过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将它介绍清楚。用好小练笔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发展写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作业形式多样,不仅可以满足孩子多方面的需求,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依据知识水平,设计分层作业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即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3]

以下是一位老师在上完《海滨小城》后,设计的分层作业:

分层作业是立足学生差异而进行设计的,这种方法力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3. 搭建作业支架,发展迁移能力

作业支架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支持或辅助。在作业设计中增加一些脚手架,也是一种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差异性的作业设计方式。[4] 在语文园地六的词句段运用中,要求学生用“车站的人可真多......”写一段话。单纯地给出一句话,孩子不知如何下手,这时老师为学生提供春运时杭州东站的视频以及照片,在写话单当中为学生提供一些词语锦囊,如下图:

合适的作业支架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还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迁移能力。

三、运用多维评价,实现教学评一致

多维评价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多个方面,这样也可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1. 明确评价标准,科学表述内容

评价标准需明确、具体、可操作。通过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和内容,教师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掌握情况,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5] 评价过程需要公开透明,能够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形成积极的评价氛围。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的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以及文化自信等方面。例如:在学习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后,依据作业,老师从“思维的有序”“思维的正确”“思维的表达”三个维度出发,分析评价学生的表现。

设计好精准的评价量表,不仅可以促进教学标准化、提高评价效率,还能更准确地诊断作业的效果,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2. 丰富评价主体,促进评价多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评价主体不应局限于教师,还应加入自评和同学互评。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当下水平有更清晰的认识。相互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教师评价可以给与学生更加专业的建议,以便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例如:上文提到的两份作业“我眼中的小兴安岭”之明信片设计和“太子湾公园小导游”中,老师依据题目设置不同的评价主体,以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多元评价方式不仅能够为他们提高个性化的指导,促进学生乃至整个班级的共同进步。

3. 分析反馈结果,改进作业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作业设计,不但要以目标为导向,还要关注反馈调节。教师需要批改并认真分析学生作业的典型问题、易错点等,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及作业。[6]基于对学生表现结果的分析,反思改进《富饶的西沙群岛》的作业设计:

【第一次作业内容】

1. 问答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班级共40 人,统计表明:该班学生目标达成度不高,近 4 7 . 5 % 的学生信息提取不全,在答题时,内容不够完整;近 6 0 % 的学生在表述时不够清晰,缺乏一定的条理性;近 6 2 . 5 % 的学生在表述观点时教刻板,缺乏内容的整合性,写出的句子不够完整、不连贯。教师采用了一道看似简单的问答题来检测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但经过认真分析便能发现学生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答题,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品质还不够高,语言的概括、组织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此项作业对学生已有知识、能力水平的挑战过大。

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对此项作业做了改进。【第二次作业内容】

第二次作业的目标达成度有了明显提高。近 9 5 % 的学生答题的三个要点完整;近 9 0 % 的学生在表达上能够做到清晰条理;近 9 2 . 5 % 的学生可以根据表格中的支架清晰地陈述相关内容。通过统计分析学生作业目标的达成度,反思完善和改进作业设计的案例,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作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这不仅有利于发挥作业的评价诊断功能,还有利于教师设计更好的适应学生身心特点的作业。

“教学评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下教育发展的趋势。在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中,教师要坚持“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让作业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对学生以及学业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9.

[2]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139.

[3] 皮连生 . 教育心理学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146.

4] 张婧婧. 单元整体视角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的探索[J]. 语文建设,2024(10).

[5] 夏亚素 . 郭航 . 陈瑶 .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与实施——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J]. 小学语文,2024(12).

[6] 王月芬. 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