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情境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白亮
甘谷县十里铺初级中学 741200
在新课标指引下,教师注重以培育学生地理学科素养为导向改进教学方式,而“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是新课标要求之一。教学环境即育人情境,这说明教师可通过情境化教学践行新课标,并实现培育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课程目标。有些教师虽注重开展情境化教学活动,但可能会出现地域性实况与课程内容交融度不高、学生在情境内被动学习、作业脱离情境化教学的情况,这就降低了情境化教学有效性。基于此,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探析初中地理情境化教学策略的实践举措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中地理情境化教学价值
首先,情境化教学可优化学生学习体验。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与充实情境,用视频、图片等可视化内容激活学生感官,引领学生沉浸其中,从情境内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迁移性学习,进而在情境感染力强、变“被动倾听”为“主动学习”的基础上优化学生学习体验。
其次,情境化教学可强化学生学科素养。在情境内教师可设置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引领学生思考人与环境、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用假设、推理、质疑等思维系统、动态、全面的分析上述关系,亦可立足不同区域探析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联,同时学生能在情境中获取信息,受信息启发展开社会调查、户外考察、自主实验等活动,用以论证个人想法,继而有效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素养。
最后,情境化教学可进化教师教学手段。教师可受课程目标驱动增强情境化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一方面将不同情境植入课堂,如问题情境、讨论情境等,另一方面用不同方式引领学生参与情境化学习实践,如实地调研、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师亦可在情境化教学中优化配置多学科资源、网络资源与生活资源,使得情境化教学更为灵活、多变,达到助推初中地理教学变革的效果。
二、初中地理情境化教学策略
(一)大概念统领,大单元内容与区域性实况高度耦合
大概念是情境化教学“支柱”,奠定情境化教学基调,为了打造统一、稳定且主题鲜明的情境,并在情境内嵌入多种育人资源,教师需探析单元内容并提炼大概念,用大概念将单元内容与学校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赋予情境真实性与地域特色性,为学生沉浸其中学习成长给予支持[1]。例如,教师在进行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世界的气候”的教学时,可以将“我们生活地方的天气与气候”设为大概念,并统整学校所在区域相关天气预报视频、降水量、气温图像、云的照片等资源,使学生可从以小见大的角度出发关注天气与气候,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度学习过程,继而掌握单元知识,如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师得以达成知识传导以及培育学生学科素养的教学目标。
(二)项目式探究,让学生在情境内“动”起来
教师在开展情境化教学活动时需坚持育人为本,凸显学生本位的做法之一是让学生“动”起来,这需教师在情境内设置项目,用项目驱动学生多维实践。例如,教师在进行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了解地区”的教学时,可将“从位置、气候、产业、文化等角度出发了解各地区”设为大概念,并统整东南亚、欧洲西部、北极等地区相关纪录片,在构建沉浸式、趣味性情境的基础上设置项目,即“利用多种方式介绍不同地区”,使学生可受项目驱动参与资料收集处理、绘制思维导图与图册、制作幻灯片等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完成学习项目,掌握地理知识,增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素养[2]。
(三)作业不设限,赋予情境化教学体系延展性
作业是地理情境化教学实践的一部分,有着巩固基础、内化知识、培育素养、挖掘潜力等作用,教师应注重立足情境布置作业,同时赋予作业开放性与情境化教学体系延展性。例如,教师在进行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的教学时,可在“从彰显区域特色的角度出发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大概念统领下构建情境,并将“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地区,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作业纳入情境化教学体系,使情境能延展至课下学生个性化探究场域,助力学生进一步内化吸收单元知识以及强化地理素养与多元智能。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开展情境化教学活动,立足课堂以大概念为统领构建情境,统整利于学生多元实践的学习资源,并在情境内引入项目,亦需在情境化教学活动中设计开放式作业,使情境化教学体系更为完整,教师得以提升初中地理情境化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姜筱敏 . 情境化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J]. 华夏教师 ,2024,(34):116- 118.
[2] 袁文斌 . 基于情境化学习的初中地理课堂高效化路径构建 [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3,(07):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