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前景
郑存姣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马鞍山乡初级中学672402
引言
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任务,也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但是由于地域、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但也伴随着教育改革进程而呈现出一些发展前景。
一、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信息传播日益多元的今天,初中作文教学面临重要挑战。
(一)教学资源与师资培训不足
近些年贫困山区陆续有了专业的语文教师,但由于教学资源匮乏,如缺乏最新的教学资料和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由于地处偏远,参加高水平师资培训和学术交流的机会有限,导致教师在教学方法和理念上难以与时俱进,难以有效指导学生掌握全面的写作技巧。此外,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学校往往难以承担频繁的师资培训费用,使得教师自我提升的空间受限,进一步加剧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升难度。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限制了学生接受高质量作文教育的机会。
(二)生活视野与写作素材的局限
由于山区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导致他们的生活视野相对狭窄,缺乏丰富的写作素材。教师尽力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灵感,但学生往往难以将有限的生活经历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写作内容。此外,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闭塞,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有限,难以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和多元的文化,这使得他们的作文内容往往局限于个人生活的小圈子,缺乏深度和广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在写作中展现出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影响了他们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成为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语言习惯与规范表达的转换困难
绝大部分的山区学生日常交流以方言为主,不少学生使用的是地方民族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普通话规范表达的掌握。在书面写作中,学生常出现语句不通顺、用词不当等问题,影响了作文的整体质量。由于长期习惯于使用方言、民族语进行日常交流,学生在写作时往往难以迅速切换到普通话的规范表达,导致作文中出现语法错误、词汇混淆等情况。这不仅增加了教师批改的难度,也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感到挫败,影响了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应试教育与写作兴趣的缺失
尽管学校老师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在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下,作文教学往往侧重于应试技巧的传授,如背诵范文、套用模板等。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写作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写作的热情和动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感到枯燥乏味,难以将个人情感和真实体验融入作文之中。同时,加之网络碎片化信息的冲击,学生的文字表达习惯逐渐偏向于简短、直接,缺乏深度思考和细致描绘。他们更习惯于通过短视频、表情包等快速获取信息,这种快节奏的表达方式让他们难以静下心来深入思考,构建完整的逻辑链条。因此,在写作时,他们往往难以写出具有深度和细腻描写的文章,作文内容显得空洞、肤浅,缺乏真实情感和深刻思考。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制约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五)自信心不足与写作心理障碍
由于上述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能力缺乏信心,担心自己的作文无法得到认可和赞赏。这种心理障碍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写作困难,形成了恶性循环。在写作过程中,他们常常表现出犹豫和不安,害怕犯错,担心自己的作品被批评或嘲笑。这种不自信的心态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写作效率,也限制了他们在写作中展现个性和创造力的能力。
二、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前景
(一)国家政策支持带来机遇
近些年来,国家很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的教育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给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改善给予了强有力的保障,政府加大了对这些地区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学资源也增多,多媒体设备,课外读物等,而且,通过“特岗教师计划”,“教师轮岗交流”等政策,向山区学校输送一批优秀的语文教师,师资力量得以充实,这些政策的执行,为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教学改革推动创新
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时,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也积极探寻新路子,不少老师开始转变教学观念,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办法,展开情境教学,营造与生活相关联的写作情境,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同学之间彼此交流讨论,相互启迪,相互提高,利用网络资源,引领学生在线上展开阅读和写作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一些学校还融合当地的民族文化特点,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作文校本课程,把民族文化融入到作文教学当中,既充实了作文教学内容,又培育了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三)学生主体意识增强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之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被进一步突出,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的初中生也渐渐意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他们的写作积极性逐步提升,开始主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尝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而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为便捷,他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了解外界的世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同样给他们的写作给予了更多的素材和灵感,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被重视起来,教师开始针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兴趣爱好展开个性化的指导,依照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兴趣爱好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写作上有所收获。
(四)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少数民族贫困山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这可是作文教学的一笔财富,以后,随着人们对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的加强,这些地方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会更看重挖掘并利用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老师可带领学生了解本民族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间故事等等,从而让孩子们在写作的时候表现出民族文化的风采,比如,叫学生写写有关民族节日,民族服饰,民族歌舞的作文,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传承并发扬了民族文化,而且,通过开展民族文化主题写作活动,还能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有益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结语
总之,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虽现在困难重重,但是国家的政策支持、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教师学生的努力,前景是美好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在不断的探索中一定会获得更大的进步,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写作能力以及民族素养的人才。未来,随着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均衡分配和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方法,我们有望为这些地区的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作文教学,让他们在写作中不仅能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关华英 . 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 作文,2023(40):17-18.
[2]陈上前. 刍议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要点[J].新教育,2023(29):24-26.
[3]刘宗江 .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2023(1):155-157.
[4]吴铭锋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初探[J].试题与研究,2023(22):34-36.
[5]赵其世. 核心素养目标下初中情境作文教学模式的探讨[J].学周刊,2023(6):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