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策略

作者

李冯艳

山西省晋城市城区开发区街道办事处二圣头幼儿园048000

摘要:本文针对幼儿园美术教育领域,深入探讨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美术活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路径。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自然资源应用尚显不足,针对此现象提出整合自然素材丰富创作途径、拓展自然体验提升教学效果两方面策略。通过构建自然资源分类收集体系,组织户外写生、季节主题创作等形式,引导幼儿感受自然美感,激发创造潜能,促进美术能力与环保意识同步提高,为幼儿园美术教育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自然资源;创作途径

引言:自然环境蕴含丰富美学元素,为幼儿园美术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素材来源。当前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自然资源应用尚未充分挖掘,许多教学活动局限于室内环境,使用人工材料居多,幼儿与自然接触机会相对减少,制约美术教育效果提升。本文从现状分析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策略,探索自然资源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新路径,帮助幼儿通过亲近自然获取感官体验,激发艺术灵感,提高美术学习兴趣与效果。

一、挖掘自然资源,探索美术活动现状

当前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自然资源运用现状呈现诸多问题。其一,教师对自然资源认识局限,未能深刻理解自然环境提供美术教学价值,对树叶、石子、贝壳等材料收集利用不够系统,导致教学资源单一化。其二,课程设计中自然元素融入不足,多数美术活动局限于室内空间,使用现成美术材料为主,忽视大自然提供原始素材丰富性与多样性。其三,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未能有效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现象,感受色彩、形状变化,错失培养观察力与感知能力良机。

其四,幼儿参与度不高,被动接受知识居多,缺乏主动探索自然美感过程,创造力难以充分激发。其五,评价体系过于关注作品完成度,忽视幼儿从自然获取灵感过程价值,限制幼儿表现力发展。另外家园合作链条断裂,家长参与度不够,未能形成园所教育与家庭教育合力,制约美术教育效果。资源整合能力薄弱,未能充分利用社区公园、植物园等自然场所开展教学活动,扩展教学空间。最终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对自然美学认识不足,缺乏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美感能力,影响教学质量。

二、整合自然素材,丰富美术创作途径

针对当前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自然资源应用不足问题,能够从多方面入手,整合自然素材,丰富创作途径。建立自然资源分类收集体系,按季节、类型、用途等维度组织幼儿收集树叶、果实、种子、石子、贝壳等材料,建立班级自然材料资源库,保证美术活动原材料充足供应。开展自然物变废为宝创意工坊,引导幼儿利用落叶制作拼贴画,用松果做装饰品,以树枝搭建微型建筑,通过赋予废弃自然物新生命过程,培养幼儿环保意识与创造能力。组织季节特色主题活动,春季进行花卉写生、种子发芽观察记录;夏季开展昆虫观察、水彩写生;秋季收集彩叶制作标本画;冬季利用树枝、松果等制作装饰品,让幼儿感受四季更替带来自然美感变化。

引入自然纹理拓印技术,利用树皮、叶脉、花瓣等进行拓印创作,帮助幼儿发现自然界微观世界美感。建立户外写生常态机制,定期组织幼儿到附近公园、花园进行写生活动,培养观察能力与表现技巧。引入自然材料综合应用项目,如沙画、泥塑、石头画等,让幼儿体验不同材质特性。开展自然色彩提取实验,教幼儿从花卉、果实中提取色素,制作天然颜料,增加科学探究色彩。还应该组织生态微景观制作,利用苔藓、小石子、树枝等搭建微型花园,培养空间构建能力。教师需要鼓励幼儿进行材料创新尝试,不设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独特作品。通过多样化创作途径,幼儿不仅能接触丰富自然素材,还能学习多种艺术表现技法,拓展美术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同时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意识,实现美育与环保教育有机结合。教师在活动中应注重引导而非过多干预,给予幼儿充分自主探索空间,尊重个体差异,鼓励创新表达,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表达方式,享受创作乐趣。

三、拓展自然体验,提升美术教学效果

拓展自然体验是提升幼儿园美术教学效果关键路径。构建自然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场所从室内延伸到户外,定期组织幼儿到公园、植物园、田野等场所开展美术活动,通过直接接触自然环境,激发感官体验,培养敏锐观察力。开展四季自然主题项目,引导幼儿长期观察记录同一地点四季变化,通过绘画、拍照等方式表现季节更替带来景观差异,培养持续关注能力与时间概念。引入多感官体验教学法,鼓励幼儿不仅用眼睛观察,还要用耳朵倾听自然声音,用手触摸各种材质,用鼻子闻花草气味,通过全方位感官刺激,获取丰富美感体验,为美术创作提供灵感源泉。组织自然探索小组,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自然探索活动,收集素材,共同创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引入生态艺术家作品欣赏环节,向幼儿介绍知名生态艺术家作品,拓展艺术视野,了解自然艺术多种表现形式。

建立园所微型生态系统,如蝴蝶园、小菜园等,让幼儿参与种植养护过程,近距离观察生命成长,记录变化,转化为艺术表现。开展亲子自然探索活动,邀请家长共同参与户外写生、自然材料收集等活动,形成家园协同育人合力。还能引入科技手段辅助观察,如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植物微观结构,用平板电脑记录瞬间美景,丰富观察方式。构建自然美术作品展示平台,定期举办以自然为主题作品展,邀请家长社区人员参观,增强幼儿成就感,推广自然美术教育理念。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幼儿能够获得真实自然体验,建立与自然情感联结,提高对色彩、形状、质感敏感度,形成独特审美观念。教师在此过程中担任引导者角色,不过分干预幼儿探索节奏,给予充分时间让幼儿沉浸于自然环境,形成自己感受与理解。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将自然资源有效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需要从认识转变、资源整合、体验拓展等多方面入手,构建系统化教学体系。教师应积极引导幼儿走进自然,通过多感官体验激发创作灵感,运用多样化自然素材进行艺术表达。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提高幼儿美术能力,还能培养环保意识与情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未来幼儿园美术教育应进一步深化自然资源应用探究,开发更多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自然美术活动,建立完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潘霞.自然生长,快乐成长——浅谈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有效策略[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第九届中国陶行知研究座谈会论文集.南通市崇川区唐闸公园幼儿园;,2023:304-306.

[2]胡月.浅析幼儿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美术活动[J].漫画月刊,2023,(Z2):25-27.

[3]陈思颖.浅析幼儿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美术活动[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五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建安街道中心小学;,2022: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