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信息化课堂在乡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梁海冰
广西贵港桂平市江口镇第二初级中学 537229
摘要:本文聚焦乡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信息化现状,分析了当前乡村学校在此方面面临诸多困境,包括硬件设施不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限以及实验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信息化资源整合与提升信息化效能实践两大策略。通过搭建数字化实验平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推进校际资源共享机制等方法,促进乡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质量提升,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乡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乡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信息化应用
引言: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加速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教育改革重要方向。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其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教学质量。然而受制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多重因素限制,乡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长期处于相对薄弱状态。通过分析乡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信息化应用现状,探索优化整合策略与实践路径,为乡村生物实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一、乡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信息化应用的现状分析
乡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信息化应用现状复杂多变,主要表现为几方面突出问题。硬件设施建设明显滞后,许多乡村学校实验室设备陈旧老化,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络覆盖范围有限且稳定性差,无法满足现代化实验教学需求。计算机配置普遍较低多媒体教室数量不足,实验仪器与数字化设备匮乏导致许多实验难以开展或效果不佳。师资力量制约明显,乡村初中生物教师普遍存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问题,对信息化教学工具使用率低创新意识薄弱。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接受新技术培训机会少,难以胜任信息化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工作。
教学资源获取渠道狭窄,优质数字化生物实验教学资源难以触达乡村学校,缺乏符合乡村学生认知特点实验教材与案例。现有教学资源大多针对城市学校设计,未充分考虑乡村教学实际情况适用性不强。教学模式有待更新,传统实验教学方式依然占主导地位,信息技术仅为辅助手段浅层次应用,未能充分发挥其创新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功能。课堂互动性不足学生参与度低,实验过程缺乏深度思考与探究。评价机制落后,实验考核方式仍以结果为导向忽视过程性评价,未能借助信息技术建立科学全面评价体系,难以准确反映学生实验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成效。
二、优化乡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信息化资源的整合策略
构建多层次数字化实验平台,依托省市县三级教育部门力量,建立乡村学校可共享数字化生物实验平台,整合优质实验资源,涵盖微观世界观察、生命现象模拟等难以通过传统方式展示内容。推进校际资源共享机制建设,通过城乡结对模式,促进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间实验教学资源流通共享。建立区域内实验教学资源库,统筹调配实验设备与数字资源,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开发本土化实验教学资源,鼓励乡村教师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特点,编写开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实验案例,使实验教学更具地方特色与适用性。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积极争取企业、高校等社会力量支持,引入先进技术与设备为乡村学校提供技术指导与资源支持。优化资源应用环境,合理规划校内网络建设提升网络覆盖质量,配备必要数字化设备,创设便于师生使用信息化资源环境。
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蒸腾作用》教学为例,乡村学校通过信息化资源整合策略优化实验教学。教师利用区域教育云平台提供植物蒸腾作用微观过程视频资源,让学生清晰观察气孔开闭变化及水分子运动路径,弥补传统实验中无法直观展示微观过程局限。结合本地特色,教师引导学生收集记录当地常见植物叶片形态特征,组织学生通过手机应用测量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蒸腾速率变化,上传至班级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比较分析。引入农业科研单位开发农作物水分管理相关数字资源,使实验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增强学习实用性。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提升乡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信息化效能的实践路径
实现乡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信息化效能提升,需要从多角度探索实践路径。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邀请专家开展专题培训,选派骨干教师参加高水平研修,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模式,借助信息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实现课前预习、课中实验、课后拓展全过程信息化支持。构建智能化学习评价体系,运用信息技术记录学生实验全过程表现,建立包含知识掌握、操作技能、探究能力等多维度评价指标。拓展实验教学时空边界,利用移动终端设备与网络平台,实现随时随地学习模式。促进学科融合创新实践,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深度融合,开展跨学科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血液循环》教学为例,乡村学校实施多元信息化实践路径提升教学效能。课前教师利用微信学习群推送心脏结构与血液循环系统数字化预习材料,布置学生通过手机应用测量自身静息与运动后心率变化,记录数据形成个人健康档案。课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心脏立体结构与血液流动全过程,替代无法开展解剖实验困境。学生分组通过平板电脑进入云端实验室,调节虚拟心脏模型参数,观察不同条件下心脏功能变化,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远程协作工具与城市学校学生共同完成心血管健康调查项目,分析影响心血管健康因素形成健康生活建议。通过班级博客分享实验成果接受同伴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实验过程中各环节表现数据,生成个性化学习分析报告,针对性指导学习实现精准教学,有效提升乡村生物实验教学质量与效果。
结论:乡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信息化应用是推进教育公平、提升乡村教育质量重要举措。通过分析现状发现当前存在硬件设施不足、教师应用能力有限、资源匮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信息化资源整合与提升信息化效能实践两大策略,包括构建数字化实验平台、推进校际资源共享、开发本土化教学资源、强化教师培训、创新教学模式等具体措施。这些策略实施将有效改善乡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为推动乡村教育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马新蕾.借助信息技术提高乡村初中生物课堂效率[J].孩子, 2022(25):112-114.
[2] 项有生.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信息化[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45):1.
[3] 马鑫.浅谈信息化技术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学生物教学, 2022(27):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