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学・讲・用” 模式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作者

潘丽贤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稔村镇初级中学 527422

摘要:本文聚焦“学·讲·用”教学模式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领域中应用情况,通过对现行教学实践进行系统分析,发现诸多学校虽已积极推行此模式,但仍存在学生参与度不足、教师指导方式陈旧且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融合策略,主张重构学习环境、优化讲解流程以及拓展应用渠道;同时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建立科学评价标准,推进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活动。合理应用“学·讲·用”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验探究能力,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学讲用模式;融合策略;评价机制

引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重要途径,正经历从传统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究转变。“学·讲·用”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动讲解、实际应用,为实验教学注入新活力。立足初中生物教学实际,探析“学·讲·用”模式应用现状,提出融合策略与评价机制优化方案,旨在为推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提供参考,促进学生生物学科素养全面提升,培养具备科学探究精神青少年。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讲·用”模式应用现状分析

当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讲·用”模式已获得广泛认可与实践,许多学校积极推行这一教学策略,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充分体现,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讲授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环节重视不足,导致学环节流于形式。认识课堂讲解互动性缺乏,教师主导讲解现象普遍,学生间互讲互评机会有限,未能充分发挥讲环节培养表达能力与深化理解作用。而且知识应用局限于课堂情境,缺乏与实际生活联系,学生难以感受生物学知识价值,用环节停留于表面。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讲·用”模式应用呈现显著区域差异,发达地区学校实施较为成熟,而欠发达地区学校仍处于探索阶段。课程内容选择上,简单实验应用该模式较为顺畅,而复杂实验则因时间限制难以充分展开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许多教师反映在应试压力下,“学·讲·用”模式实施受到制约,难以保证充足时间让学生经历完整学习过程。学生个体差异也对模式实施提出挑战,学习能力强学生能够较好适应,而基础薄弱学生则可能因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而被边缘化。

二、深化“学·讲·用”模式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融合策略

融合策略核心在于重构学习情境,使学生成为实验主体,教师转变为引导者而非知识传授者。通过创设情境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实施设问式引导,促进深度思考;组织协作式探究,培养团队精神;开展辩论式交流,锻炼表达能力;实行任务式评价,形成完整闭环。具体实践中应从学习资源、教学流程、师生互动三方面构建整合机制:学习资源方面需打破传统教材局限,整合数字资源与实物素材,提供丰富探究材料;教学流程上采取预学-探究-讲解-应用-反思五步法,确保各环节有机衔接。

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细胞第一节细胞基本结构与功能教学实践中,“学·讲·用”模式可以具体操作如下:课前阶段,教师设计细胞探秘任务单,包含细胞发现史微视频链接、显微镜使用指南、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对比图等资源,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并提出“为何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等思考性问题。课堂探究阶段,学生分组进行洋葱表皮细胞与口腔上皮细胞制片观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但不直接告知答案;讲解展示环节,各小组推选代表进行细胞结构师角色扮演,通过绘制细胞结构模型并讲解各部分功能,其他小组评价并补充;知识应用阶段,设置细胞世界解密情境,学生需解决若细胞膜受损会发生什么细胞壁与保鲜膜功能有何异同等实际问题。拓展延伸环节布置家庭科学探究任务—观察不同蔬果细胞结构差异并拍摄显微照片,制作微观世界电子相册,在班级生物探究公众号分享成果。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学·讲·用”模式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评价策略

优化“学·讲·用”模式评价策略必须突破传统单一结果评价局限,建构全方位多维度评价体系。一是评价主体应实现多元化,打破教师独断评价格局,构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与四位一体评价网络;二是评价内容须全面化,从知识掌握、实验操作、科学思维等维度进行综合考量,确保评价客观全面;三是评价工具需多样化,结合观察记录表、成长档案袋等多种形式,捕捉学生成长轨迹。同时评价时机应动态化,贯穿课前预习、课中实验、课后应用全过程,形成持续性评价机制;评价功能须价值化,超越甄别筛选功能,强化发现优点、激励进步、指导改进作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三维评价思路:纵向维度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变化,横向维度聚焦学生间相互促进,深度维度挖掘学习思维品质。还应当引入积分制管理,学生通过完成不同层次任务获取相应积分,达到预设目标可兑换相应奖励,变外部压力为内部动力。还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电子评价系统,实现过程性评价数据即时采集与分析,为精准教学提供依据。

以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吸收教学为例,可设计消化探秘评价方案实施“学·讲·用”模式评价。课前阶段学生通过消化系统自学导航卡进行预习,完成消化旅程预测图,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给予预学星级评价,并引导学生构建问题库。实验探究阶段,各小组进行淀粉酶作用实验,教师通过实验技能观察表记录各组操作规范性、合作协调性、实验创新性等表现,同时采用流动红旗形式激励优秀实验小组。讲解展示环节,学生通过消化系统讲解大赛方式讲解消化过程及实验原理,采用三级评价机制——组内初评(组员互评)、组间复评(小组代表互评)、专家终评(教师点评),形成综合性评价结果;应用拓展环节,学生完成健康消化护照设计,内含合理膳食建议与消化不良解决方案,通过同伴互评与模拟健康咨询活动检验应用成效。总结提升阶段,学生撰写消化探究日志进行元认知反思,教师依据学讲用能力成长记录表生成消化探究能力素质报告单,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发展建议。。

结论:通过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讲·用”模式应用现状分析,发现该模式虽已获得广泛认可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深化融合策略与优化评价机制两方面改进措施。通过重构学习环境、优化讲解流程、拓展应用渠道,能有效促进模式各环节有机融合;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建立科学评价标准、推进多主体参与评价,则为模式有效实施提供保障。“学·讲·用”模式正确应用能显著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亚利.初中生物课堂中实验教学的应用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师), 2021, 000(011):P.1-1.

[2] 王亚利.初中生物课堂中实验教学的应用策略探讨[J].读与写:上旬, 2021(11):1.

[3] 周春香.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策略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17(92):1.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7.9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