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油库储罐区风险评价与防控策略研究

作者

杨乾 徐志斌 张伟峰 柴熠东 刘伟刚 肖庆福

中原油田分公司油气储运中心 河南省濮阳市 457000

摘要:油库储罐区储存着大量易燃易爆的油品,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对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本文系统阐述了油库储罐区风险评价的常用方法,全面分析了其面临的火灾爆炸、油品泄漏、静电危害等风险,从工程技术、管理和人员培训等多个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旨在提升油库储罐区的安全性,为相关企业的安全运营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油库储罐区;风险评价;防控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及其制品的需求持续攀升,油库作为油品储存和中转的关键场所,其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油库储罐区集中存放大量油品,储存环境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2024 年,某油库因油罐阀门故障导致油品泄漏,进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油库储罐区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价,并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油库储罐区风险评价方法​

2.1 故障树分析法(FTA)​

故障树分析法是一种演绎推理法,它以某一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作为顶事件,通过分析找出导致顶事件发生的各种直接和间接原因,并用逻辑门将这些原因事件与顶事件连接起来,形成一棵倒立的树状逻辑因果关系图。在油库储罐区风险评价中,可将火灾爆炸事故作为顶事件,分析可能导致该事故发生的原因,如油品泄漏、电气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等。通过计算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确定导致顶事件发生的最小割集,从而找出系统的薄弱环节,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2.2 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是将与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在油库储罐区风险评价中,首先确定风险评价的目标,如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减少事故损失等;然后建立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火灾爆炸风险、油品泄漏风险、静电危害风险等;接着通过专家打分等方式,确定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最后根据各指标的权重和评价结果,对油库储罐区的整体风险进行评价。​

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它运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进行定量化,从多个因素对被评价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在油库储罐区风险评价中,由于风险因素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如火灾爆炸的可能性、油品泄漏的危害程度等,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些模糊信息,得到较为准确的风险评价结果。​

三、油库储罐区主要风险分析​

3.1 火灾爆炸风险​

油库储罐区储存的油品大多属于易燃易爆物质,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燃烧爆炸。引发火灾爆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设备故障,如油罐、管道破裂,阀门失灵等,导致油品泄漏,遇明火或静电火花引发事故;二是人为操作失误,如违规动火作业、装卸油品时流速过快等;三是外部火源,如雷电、周边火灾蔓延等。​

3.2 油品泄漏风险​

油品泄漏是油库储罐区常见的风险之一,其原因主要包括:油罐和管道的腐蚀,长期受到油品和外界环境的侵蚀,导致罐体和管道壁厚减薄,最终发生泄漏;施工质量问题,油罐和管道在安装过程中存在焊接缺陷、密封不严等问题;以及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可能导致油罐和管道损坏,引发油品泄漏。油品泄漏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对土壤、水体等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3 静电危害风险​

在油品的装卸、输送过程中,油品与管道、储罐等设备内壁摩擦会产生静电。如果静电不能及时导除,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静电火花,从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此外,人体在接触带电设备或物料时,也可能产生静电放电,引发危险。

四、油库储罐区防控策略​

4.1 工程技术防控措施​

合理规划油库储罐区的布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设置防火间距、消防通道等设施。将不同类型、不同储存量的油罐分开布置,避免相互影响。同时,在储罐区周围设置防火堤、隔油池等防护设施,防止油品泄漏后蔓延。​

定期对油罐、管道、阀门等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和安全隐患。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如无损检测、在线监测等,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对于腐蚀严重的设备,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此外,要确保设备的接地和跨接良好,防止静电积聚。​

在油库储罐区安装火灾报警、泄漏检测、视频监控等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储罐区的实时监控。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系统能够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以便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安全监控系统与企业的管理平台相连,实现数据的共享和远程监控。​

4.2 管理防控措施​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制度、事故应急预案等。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职责,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在油品装卸、储存等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规操作。加强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管,设置专人负责现场指挥和安全检查。对动火作业、高处作业等特殊作业,必须办理相关审批手续,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选择资质合格、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所采购的设备、材料符合质量要求。在签订采购合同时,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要求供应商提供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和安全技术资料。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及时淘汰不合格供应商。

4.3 人员培训防控措施​

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训内容包括油品的性质、危害及防护措施,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分析等。通过培训,使员工熟悉油库储罐区的安全风险和防控要求,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

制定科学合理的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演练内容包括火灾爆炸、油品泄漏等事故的应急处置,使员工熟悉应急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五、结论​

油库储罐区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通过运用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全面分析油库储罐区存在的火灾爆炸、油品泄漏、静电危害等风险,并从工程技术、管理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可以显著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在实际工作中,油库企业应不断加强安全管理,持续改进风险防控措施,确保油库储罐区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油库行业的监管,推动行业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杨佳豪,王北福,朱根民,等.油库储罐浮盘落底的风险及应对措施[J].机械工程师,2022,(11):40-42.

[2]秦浩.L港原油库区三期工程安全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21.DOI:10.27644/d.cnki.gsydu.2021.002069.

[3]杨灿.原油库区泄漏与火灾风险场景集成风险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20.DOI:10.27644/d.cnki.gsydu.2020.0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