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期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有效策略

作者

叶计荣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富林镇中学

摘要:当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既有传统教育模式难以满足新生代学生需求问题,又有信息时代多元价值观冲击传统德育体系困境。本文从剖析现状出发,提出创新思路拓展德育途径,整合多方资源协同推进等策略。通过构建富有时代特色德育活动体系,注重学生主体性培养,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德育实效性,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全面提升初中德育教育实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活动;有效策略

引言:随着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初中阶段德育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主力军,肩负着引导学生价值观塑造重任。然而面对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思想特点变化与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影响,传统德育方式已难以适应现实需求。如何创新德育活动形式,提高德育实效性,成为当前初中班主任工作关键课题。通过分析当前德育工作困境,探索有效策略,为初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提供参考。

一、新时期初中德育教育的挑战与困境

新时期背景下,初中德育教育呈现出诸多新型挑战与深层次困境。传统德育模式与现代学生成长需求存在显著脱节现象。过去那种以说教为主灌输式德育方法已无法引起当代青少年共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许多班主任仍习惯于采用单向灌输模式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缺乏互动性与体验性,导致德育活动流于形式,效果不佳。互联网时代多元文化冲击给青少年价值观塑造带来巨大挑战。网络世界各种思潮相互交织,学生缺乏辨别能力易受不良信息影响。部分青少年价值取向呈现功利化倾向,道德判断标准模糊,集体意识淡薄,这些都增加了班主任德育工作难度。学校教育过分注重智育轻视德育问题仍普遍存在。

受应试教育影响,众多学校将提高学科成绩当做首要目标,德育活动常被边缘化,缺乏系统性规划与实施,沦为应付检查形式工程。家庭教育缺位或错位现象普遍,部分家长重智轻德,对孩子道德品质培养关注不足;另有家长因工作繁忙疏于管教,甚至出现溺爱迁就情况,这导致家校协同育人效果大打折扣。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不良风气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使德育工作难上加难。不少班主任缺乏系统德育理论学习,对青少年心理特点了解不够,德育方法单一刻板,难以应对复杂德育情境,无法有效开展针对性教育活动。德育评价机制不健全问题凸显,现有评价方式过于注重外显行为表现,忽视内在道德品质养成,导致德育效果难以客观全面评估,制约德育实效提升。

二、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活动的实践策略

面对新时期德育工作挑战,初中班主任应积极探索创新思路,拓展多元实践途径。构建富有时代特色德育活动体系至关重要。班主任结合学科特点设计主题鲜明德育课程,如通过历史学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借助语文学科进行传统文化熏陶。创新德育形式,摒弃枯燥说教,采用情境教学、角色扮演、辩论会等生动活泼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注重学生主体性培养,尊重个体差异。班主任需转变教育理念,从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设立班级自治委员会,开展小小班主任活动,让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组织志愿服务、公益实践等社会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行动中体验责任感获得道德滋养;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每位学生德育表现与进步情况,实施个性化引导。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德育方式。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班主任应主动适应技术变革,借助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优质德育内容;制作微视频、动画等数字资源,增强德育吸引力;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情境体验式德育活动,提升教育感染力。班主任还应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人生观。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讲座,普及心理知识;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情绪疏导渠道;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增强学生心理韧性;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培养阳光健康心态。班主任还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文化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如举办艺术节展示学生才艺,培养审美能力;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增强文化自信;组织科技创新比赛,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初中德育教育活动实效性的提升方法

提升德育实效性需要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健全家校合作网络尤为关键。班主任应定期组织家长会,搭建学校与家庭沟通桥梁;利用微信群等即时通讯工具保持日常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通过家校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德育一致性与连续性。拓展社会实践平台,丰富德育内涵,让学生在真实社会环境中接受锻炼,提升德育实践性。加强班主任专业能力建设至关重要,应组织班主任定期参加德育理论培训,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开展案例研讨活动,提升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增强班主任德育工作专业水准。

构建科学评价体系也必不可少。完善德育目标达成度评价指标,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机制;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全面客观反映德育成效;建立激励机制,对德育表现突出学生予以肯定鼓励。科学评价能有效引导德育方向,促进德育工作持续改进。班主任应善于运用榜样示范激励作用。挖掘身边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宣传,如优秀校友、道德模范等;开展榜样力量主题活动,评选班级优秀学生;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媒介宣传先进事迹。榜样力量能产生强大感染作用,引领学生向善向上。班主任还应营造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精心设计班级环境,如布置文化墙、阅读角等;制定富有特色班规班训,引导形成积极班风;设立班级特色活动项目,增强集体凝聚力;建立班级荣誉制度,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浓厚班级文化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思想品德,成为德育重要载体。

结论:当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需要班主任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德育方式方法。通过构建时代特色德育活动体系,注重学生主体性培养,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德育渠道,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等策略,能有效提升德育实效性。班主任应加强自身专业能力建设,不断探索实践,才能适应新时代德育工作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新时代青少年。德育教育关乎民族未来,唯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方能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玉香.春风化作雨,德育润人心——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有效开展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0,(15):18.

[2]曾宪灶.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实效性的提升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0,(10):118.

[3]梁慧.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有效开展策略探索[J].南国博览,2019,(09):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