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能量均衡控制策略
黄伟
武汉盛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430200
摘要:随着新能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池作为关键储能部件,其性能和安全性愈发受到关注。电池管理系统(BMS)中的能量均衡控制策略是提升电池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深入探讨了BMS能量均衡控制策略的原理、类型以及应用,分析了不同策略的优缺点,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池管理系统;能量均衡控制;策略研究
一、引言
在当今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成为焦点。电池作为众多新能源设备的能量存储载体,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领域。然而,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单体电池在制造工艺、材料特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以及使用环境的不一致,会导致电池组内各单体电池的电压、容量和荷电状态(SOC)出现不均衡现象。这种不均衡若不加以控制,会使部分电池过度充电或过度放电,加速电池老化,降低电池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甚至引发安全问题。因此,BMS的能量均衡控制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二、电池管理系统BMS概述
2.1 BMS的功能架构
BMS如同电池的智能中枢,集成了多种关键功能。它通过高精度的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池组中各单体电池的电压、电流和温度等参数。这些参数经过复杂的算法处理,用于精确评估电池的SOC和健康状态(SOH)。例如,基于安时积分法和开路电压法相结合的SOC估算算法,能够在不同工况下较为准确地估算电池的剩余电量。同时,BMS负责严格的充放电管理,通过控制功率开关器件,防止电池出现过充、过放现象,确保电池在安全的电压、电流和温度范围内运行。能量均衡控制则是BMS的核心功能之一,旨在消除单体电池之间的性能差异,使电池组内各单体电池保持相近的SOC和电压状态,充分发挥电池组的整体性能。
2.2 BMS在电池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在提升电池系统安全性方面,BMS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电动汽车为例,若电池管理出现漏洞,电池过热可能引发热失控,进而导致起火甚至爆炸等严重事故。BMS通过实时监测电池温度,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散热系统或调整充放电策略,有效避免危险发生。在性能优化方面,BMS的能量均衡控制能够提高电池组的能量利用率。当电池组中各单体电池SOC一致时,充放电过程中各电池同步工作,减少了因部分电池提前达到充放电极限而导致的整体容量损失,延长了电池组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使用成本。
三、能量均衡控制策略类型
3.1 被动均衡策略
被动均衡策略又称能量耗散型均衡,其原理是在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电压或SOC出现不均衡时,通过并联电阻等耗能元件,将电压或能量过高电池的多余能量以热能形式消耗,从而实现各单体电池的电压和SOC均衡。例如充电过程中,率先充满的电池会通过电阻放电,等待其他电池达到满电状态。该策略的优势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实现;但缺点也较为突出,能量以热能形式耗散会降低电池组整体能量利用率,且电阻放电产生的热量会加重电池组热管理负担,影响电池性能和寿命。
3.2 主动均衡策略
主动均衡策略属于能量转移型均衡,借助电感、电容或DC-DC变换器等电子元件,将电池组中高SOC或高电压单体电池的能量转移至低SOC或低电压单体电池,完成能量重新分配。以基于电感的主动均衡系统为例,当检测到单体电池能量过高时,电感与之连接充电储能,再将能量释放给低能量电池。主动均衡的突出优势是能量利用率高,能快速精准实现电池组均衡,有效提升电池组性能;然而其电路结构复杂,需要精密控制电路和高性能电子元件,导致设计难度和制造成本大幅增加。
3.3 新兴均衡策略
除传统的被动与主动均衡策略外,新兴的均衡技术不断涌现。无线充电均衡技术利用无线充电原理,通过感应线圈为低电压或低SOC单体电池无线补充能量,具备非接触、无需复杂布线的优点,但存在能量传输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基于智能算法的均衡策略,则通过采集分析电池组运行数据,运用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算法预测电池性能趋势,提前实施均衡控制,优化均衡效果,不过算法的复杂性和计算资源需求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四、能量均衡控制策略的应用
4.1 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
在电动汽车领域,能量均衡控制策略对车辆的续航里程、动力性能和电池寿命有着直接影响。被动均衡策略由于成本较低,在一些中低端电动汽车中仍有应用。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电池不均衡问题,虽然会牺牲部分能量,但对于预算有限的车型来说,是一种性价比相对较高的选择。主动均衡策略凭借其高效的能量利用和精准的均衡效果,在高端电动汽车中得到广泛应用。特斯拉汽车的BMS系统采用了先进的主动均衡技术,通过精确控制电池组内各单体电池的能量状态,使电池组始终保持良好的性能,为车辆提供稳定的动力输出和长续航里程。特斯拉的主动均衡系统能够在不同的驾驶工况下,快速调整电池的SOC,确保电池组的一致性,提升了电动汽车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
4.2 在储能电站中的应用
储能电站中电池组规模庞大,电池不均衡问题更为突出。能量均衡控制策略对于提高储能电站的能量转换效率、保障储能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在大型储能电站中,通常采用多种均衡策略相结合的方式。先利用被动均衡策略对电池组进行初步的电压均衡,快速降低电压过高电池的电压,这种方式虽然能量损耗较大,但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电池组的电压分布相对均匀。然后再通过主动均衡策略进行深度的能量均衡,确保各单体电池的SOC和能量状态高度一致。通过这种组合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储能电站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降低运营成本。
五、能量均衡控制策略的发展趋势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BMS能量均衡控制策略正朝着智能化、融合化与高效节能化方向发展。在智能化方面,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BMS能够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深度挖掘电池运行数据。例如,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算法对电池的历史充放电数据、温度数据等进行学习,预测电池的老化趋势和SOC变化,自动优化调整均衡策略,精准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和电池老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电池组的性能和寿命。在技术融合方面,能量均衡控制将与电池热管理、健康监测技术紧密结合。在均衡过程中综合考虑温度、SOH等因素,避免在极端温度环境下进行不当的均衡操作,实现对不同健康状态电池的精准管理,保障电池系统的安全运行。在高效节能领域,一方面不断优化主动均衡策略的电路设计和控制算法,提高能量转移效率;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型技术,如运用超级电容等高效储能元件,实现能量的快速均衡。超级电容具有充放电速度快、寿命长等优点,将其应用于电池均衡系统,有望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电池组的整体性能,满足新能源产业对电池性能与可靠性日益增长的需求。
六、结论
电池管理系统BMS的能量均衡控制策略是保障电池组性能和寿命的核心技术。被动均衡策略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存在能量浪费严重、热管理困难等问题;主动均衡策略能量利用率高、均衡效果好,但电路复杂、成本高昂。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能量均衡控制策略将朝着智能化、融合化和高效节能化方向不断演进,为新能源技术的深入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未来,仍需持续探索和优化能量均衡控制策略,以满足新能源设备对电池性能和安全性不断提高的要求,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明耀.新能源电池管理系统(BMS)优化策略研究[J].南方农机,2025,56(09):135-138.
[2]王学.新能源汽车高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维修技术难点与创新突破[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5,(09):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