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宁诗文
平南县大鹏镇中心小学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系统探究资源挖掘、平台构建、技能整合、策略优化、空间拓展与效果深化等维度,构建完整教学框架。本文采用实践案例分析法,结合课堂观察与学生作品评析,揭示读写融合互促机制。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促进语言表达水平提高,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
引言:读写能力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方式直接关系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在传统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常被割裂对待,致使学生难以形成完整语文认知体系。时代发展呼唤教学模式创新,读写一体化作为语文教学改革方向,强调阅读与写作融合互促,注重学习过程整体性。立足于教学实践,探索资源整合、技能培养、空间拓展等维度下读写一体化教学实施路径,希望能够构建科学高效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一、挖掘读写资源,构建一体化教学平台
教材资源涵盖范文范例、课后练习以及延伸阅读等多元内容为师生提供稳定教学支撑。课外阅读材料包括儿童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新闻报道等能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结构,增强语感积累。生活素材源于日常观察体验如节日见闻、社会现象、家庭活动等具有真实性与情感共鸣特质。数字化资源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为抽象知识点提供直观呈现,激发学习兴趣。而学生作品作为特色资源,既是学习成果展示也可转化为教学素材,促进同伴互学。教师需构建系统化资源库,分类整理各类素材,做到随取随用。建立动态更新机制,持续补充新鲜内容,保持资源活力。创设资源共享平台鼓励师生互换交流形成集体智慧,制定资源使用策略,针对不同教学目标合理配置资源,实现精准教学。
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为例,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品读文中她点燃一根火柴,想要暖和暖和冻僵双手等温暖意象与凄凉现实对比段落,感受安徒生独特叙事风格。拓展安徒生其他童话如《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等作品,组织学生比较阅读,探究共同主题与风格特点。教师还引入电影《安徒生传》片段让学生了解作家创作背景。播放童话朗读音频,培养语感;展示丹麦冬季图片,还原故事环境。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围绕小女孩为何要点燃火柴展开探究,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写作环节设计循序渐进:先引导学生摘抄文中优美词句,感受语言魅力;再组织仿写练习,用她点燃一根火柴,看到了...句式续写想象内容;设计创新任务假如你能帮助小女孩,引导学生改写故事结局。教师还鼓励学生搜集身边需要帮助人群事例,建立爱心故事库将阅读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读写结合与情感教育融合体现语文学科育人功能。
二、整合读写技能,优化一体化教学策略
对于技能培养应从易到难循序推进,低年级注重基础识字与简单表达,中年级强调理解分析与规范表达,高年级侧重批判思考与创新表达。教学内容选择应关注学段特点,低年级多选具体形象故事,中年级增加说明议论文章,高年级引入复杂文体作品。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深度阅读指导中可采用精读细读技巧,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批注标记法帮助捕捉关键信息问题引领法激发思考,仿写迁移法促进技能内化。创意改编法培养创新思维。教学活动设计应突出互动性与体验性,如读书沙龙、故事接力以及小小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提升能力。评价机制应注重过程与结果并重,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相结合、定性定量相结合、阶段性终结性相结合等,全面反映学生成长轨迹。
在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女娲补天》教学中,教师设计读写一体化教学路径。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概括神话主要情节了解我国古代神话特点。细读文章关键段落女娲炼五彩石补天部分,分析语言特点与表达效果,对比阅读《盘古开天》《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归纳我国神话英雄形象特征。教师设计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制作神话人物卡片积累相关词汇。引入古代天文知识图片,拓展阅读背景。写作环节设计层层递进:从摘抄文中描写女娲补天过程精彩语句开始,培养语感。再引导学生运用拟人修辞与动作描写仿写一段神话场景。然后组织续写故事——天补好后世界变成什么样活动,激发想象力,最终完成创编现代神话故事任务,鼓励学生将现代科技元素与传统神话结合,创作新型故事。课堂展示环节学生分组表演自创神话故事,互相评价交流学习。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拓展读写空间,深化一体化教学效果
语文学习不应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师需要尝试跨学科教学,拓展读写空间。如结合科学课学习植物知识,引导学生阅读描写植物文章,撰写观察日记,结合历史课学习历史人物事件,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传记创作历史故事。结合美术课欣赏艺术作品,指导学生写作赏析文章。这种跨学科融合方式打破学科壁垒,拓宽阅读视野,丰富写作内容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家校协同构建全方位育人环境,读写能力培养需要家庭支持,教师应加强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参与孩子阅读写作指导。举办家长讲座,传授亲子阅读方法。推荐优质读物引导家长与孩子共读;布置家庭写作任务如记录家庭趣事,采访长辈故事等让写作融入生活。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教学形式内容。现代信息技术为读写一体化教学提供新途径,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借助网络平台拓展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运用教学软件设计互动活动提高参与度。如利用电子书包让学生随时记录阅读感悟,通过班级博客分享优秀作文,借助在线评价系统提供即时反馈。这些技术手段打破时空局限创新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组织参观图书馆体验阅览乐趣,走访博物馆,撰写参观报告开展社区调查,记录社会变迁。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读写技能增强学习意义感,提升综合素养。
结论: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资源挖掘、平台构建、技能整合、策略优化以及效果深化等环节实现教学全过程革新。该模式符合语文学科特点,顺应学生认知规律,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思维品质,促进核心素养形成。未来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持续关注课程资源开发,注重教学策略创新,加强跨学科融合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不断完善读写一体化教学体系,为学生语文学习提供科学高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尹希. 浅谈小学语文大单元读写一体化教学[J]. 试题与研究,2024(14):58-60.
[2] 黄木英. 小学语文读写并进教学模式探究[J]. 新智慧,2018(8):31-32.
[3] 王宏义. 小学高年级高年级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探究[J]. 语文课内外,2021(2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