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科技分层教学实践探究

作者

康永军

华亭市安口学校744100

摘要:本文基于新课标背景,聚焦初中数学科技分层教学实践。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现状与挑战,探讨构建分层教学策略与方法,并评估实践成效。探究发现科技融合分层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同时,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资源整合优化及评价体系改革成为推进分层教学成功实施关键因素。本文旨在为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促进每位学生获得适合自身发展教育。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科技分层教学

一、分析新课标要求下初中数学科技分层教学现状与挑战

新课标强调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倡导因材施教理念。然而,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场景中,面对班级人数众多且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现实情况,教师往往采取一刀切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科技手段应用虽逐步增多,但大多停留于表面层次,未能真正赋能分层教学。具体表现为:教学设计缺乏层次性,教师习惯按照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作业方式开展教学活动,难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学习需求;教学资源建设滞后,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材料缺乏,尤其针对学困生辅助资源严重不足;评价机制单一,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教师面临知识结构更新速度慢、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学科融合意识薄弱等问题,难以应对科技分层教学新要求。

面对这些现状与挑战,深入思考如何有效落实新课标理念,结合科技手段推进分层教学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需要解决以下问题:如何基于学情精准分层,避免简单机械划分;如何设计层次化教学内容与活动,保证基础性同时拓展延伸;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教学过程个性化与适应性;如何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关注每位学生成长进步;如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其成为科技分层教学实践者。这些问题既是挑战,也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思考方向与实践路径,需要教师在新课标指引下,通过实践探究不断寻求解决方案。

二、构建新课标视域中初中数学科技分层教学策略与方法

新课标视域中构建初中数学科技分层教学策略需从学情分析入手,精准把握学生认知水平与学习特点,形成动态分层机制。针对基础型学生注重夯实基本概念与运算技能,对发展型学生强化知识应用与思维培养,而提升型学生则侧重数学思想探究与创新能力发展。教学过程之中科技融入表现为多层面支撑:智能化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仿真技术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展现;即时反馈系统实现学习监测与调整;微课资源满足差异化学习需求;协作工具促进异质分组交流。课堂结构重组为共性学习+个性训练模式,确保基础覆盖同时满足层次需求。教师角色转变为学习引导者,采取走动式指导,关注学困生同时激发优生潜能。评价方式遵循多元原则,既关注结果也重视过程,通过科技手段捕捉学习轨迹,形成全面客观评价。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学为例,科技分层教学实践展现出显著成效。教学前通过电子预测卷测评学生对整数、分数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结合答题数据分析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教学设计上,基础层聚焦有理数概念理解与四则运算规则掌握,创设生活场景如温度变化、海拔高低等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层强化运算法则应用与混合运算技巧,通过数学小游戏巩固;提升层则引导探究有理数运算规律,设计数学家故事专题,拓展数学文化视野。课堂实施过程之中,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数轴动态变化,使抽象数轴概念形象化;针对有理数加减法则,设计三级递进电子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难度;对于有理数乘除运算,基础层学生通过微课反复学习,发展层学生完成翻转课堂任务卡,提升层学生则尝试总结归纳运算规律并制作微课分享。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借助平板电脑实时掌握各层次学生学习进度,开展精准指导,促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身发展学习体验与成长空间。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评估新课标引领下初中数学科技分层教学成效与反思

新课标引领下科技分层教学实践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学习动力激发、核心素养提升、学习差异缩小、教师发展促进以及经验模式形成。学习动力方面,分层设计使各层次学生均能获得成功体验,避免单一难度造成挫折或乏味感,激发学习热情与持久兴趣。核心素养方面,分层活动促进学生在四基扎实前提下,逐步提升数学思维、问题解决与数学交流等关键能力。学习差异方面,科技支持精准诊断学习障碍,为学困生提供针对性帮扶,同时满足优生拓展需求,形成双向促进格局。教师发展方面,科技分层教学实践促使教师更新知识结构、增强技术素养、提升教学设计能力,逐步转型为探究型教师。经验模式方面,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一套包含分层策略、资源建设、评价机制等方面可复制推广方案。然而,实践中仍存在诸多值得反思问题:技术应用与教学目标结合不够紧密,部分课堂出现技术而技术倾向;学生心理标签效应显现,部分学困生自我暗示强化;教师工作负担增加,专业支持体系尚不完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学中,科技分层教学实践案例充分展现了新课标理念落实。教学前通过智能测评平台评估学生对平面几何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结合前测结果将学生动态分为三个学习小组。教学设计上基础组侧重三角形全等概念理解与判定方法掌握,通过互动几何软件呈现形象直观图例,引导学生操作探索全等性质;进阶组强调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应用与证明技巧,通过虚拟实验室进行全等变换探究,培养空间想象力与逻辑推理能力;提高组则聚焦几何证明策略归纳与开放性问题探究,鼓励学生尝试多种证明路径,培养创新思维。评价环节打破传统单一方式,建立包含知识掌握、思维发展、学习态度等多维指标体系,通过智能评测系统记录学生学习全过程数据,形成成长性档案。教学实践表明,科技分层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几何证明兴趣,基础组学生通过形象化学习克服了畏惧心理,进阶组学生通过多样化练习强化了证明技能,提高组学生则通过开放性探究拓展了思维视野。

结论: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科技分层教学通过精准识别学情、设计层次化目标内容、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等策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一刀切弊端。实践表明,科技分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缩小学习差异,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未来实践中,应注重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完善分层流动机制,强化教师支持体系,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加强家校协同,使科技分层教学真正成为实现教育公平与质量协调发展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马龚斌.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J]. 科普童话,2024(4):81-83.

[2] 万学成. 基于"智慧课堂"教学平台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践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24,26(14):176-178,181.

[3] 石林林. 利用互联网和分层教学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践思[J]. 数学教学通讯,2021(23):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