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培养幼儿应急救护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

严红

重庆市开州区汉丰中心幼儿园

摘要:当前幼儿应急救护教育存在认识不足、培养方式单一、实践机会有限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应急救护能力培养现状,探索了优化培养方法、创新教育形式等有效途径。通过构建系统化培养体系、开展情境式教学活动、建立家园社联动机制,能够显著提升幼儿应急救护意识与能力。将应急救护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建立长效评估机制,能够实现幼儿应急救护能力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幼儿教育;应急救护能力;培养途径

一、审视现状,把握问题

近年来幼儿安全教育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应急救护能力培养已成为幼儿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纵观当前幼儿园应急救护教育实践,存在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部分幼儿园将教育重点局限于文化知识传授,对生命教育投入力度不足,致使幼儿面对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明显的慌乱无措。幼儿对基础应急救护知识掌握程度较低,缺乏必要的自救互救意识。传统教学方式以说教灌输为主教学过程中互动性不足,难以调动幼儿参与积极性。幼儿园教师在应急救护专业知识储备方面存在短板,专业技能培训机会有限制约了教学质量提升。家长群体对幼儿应急救护教育认识不足参与度待提高,家园互动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硬件设施配备不够完善,专业人员配置不足,影响实践教学开展。教学内容偏重理论知识讲解,实践体验机会不足,难以满足幼儿全面发展需求。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合力,教育资源未能充分整合利用。应急救护能力评估标准不够明确考核机制不够完善,教学效果难以得到科学评价。

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教育效果呈现出明显不足。幼儿园应急救护教育整体规划不够系统缺乏长远发展目标指引。教学内容设置较为零散未能形成循序渐进的培养体系。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需要提升教学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应急救护课程开发不够深入,教学资源储备不足难以支撑日常教学需求。家长育儿理念相对滞后对应急救护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滞后专业资源利用不够充分。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工具。安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不足,实践场所相对匮乏。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不够到位,培训体系需要完善。

二、优化方法,强化训练

在情境式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巧妙将应急救护知识融入游戏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方式模拟各类突发情况引导幼儿在模拟场景中习得基本应对技能。安全体验区建设突出互动性,精心设计体验项目,让幼儿在亲身参与中加深对应急救护知识理解。专业医护人员定期走进课堂,通过生动有趣的示范讲解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组织幼儿参观消防队、急救中心等场所,通过实地观摩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应急救护工作重要性认知。绘本教学活动注重选材,精选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具有教育意义的绘本作品,通过图文结合方式传递安全意识。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注重趣味性,运用动画、视频等形式,提升教学吸引力。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特点,制定层次分明的教学计划,确保教育内容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通过设置互助任务培养团队意识,提升群体协作能力。案例分析教学选取典型事例引导幼儿学会识别危险,掌握应对方法。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节假日特点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强化应急救护意识。

亲子互动体验活动应该注重实效性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应急救护资源库建设系统完备,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有力支持。教师专业培训强调实践性,通过理论学习、技能训练相结合方式全面提升教学指导能力。园医指导制度建立健全,明确职责分工为日常教学提供专业支撑。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规范有序,为幼儿提供真实体验环境。课程体系设计科学合理,确保教育内容系统性、连贯性。教学评价标准制定科学,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实践活动开展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倾向。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推进,通过引培并举方式,提升整体素质。家园共育机制不断完善,形成教育合力。社会资源整合更加充分,拓展教育途径。

三、创新形式,巩固成效

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设计充分考虑幼儿认知特点,融入童趣元素,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该用心编制应急手册,运用图文结合方式,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关键要点。知识竞赛活动设计应该新颖,教师需采用游戏化形式,营造积极学习氛围。小小救护员评选表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树立学习榜样,带动整体参与热情。评估体系建立科学规范,制定具体标准,定期检测学习成效。不断完善家园联系制度,建立顺畅沟通渠道,形成教育合力。新媒体平台搭建规范,促进经验交流分享,实现互学互鉴。区域联动机制健全,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确保教育持续开展,巩固既有成果。

以某示范幼儿园在应急救护能力培养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为例。该园开发了小小医生主题课程,通过创设医院情境,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学习基本急救知识。教师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教具,指导幼儿制作简易担架、三角巾,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园内设立安全体验区,配备模拟心肺复苏人偶,让幼儿在操作体验中掌握基本技能。开展安全小卫士评选活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践行安全知识。组织安全知识闯关活动,将各类应急救护知识融入游戏闯关环节。邀请社区医生走进课堂,通过生动示范讲解,传授专业知识。开展亲子安全主题活动,组织家长幼儿共同参与模拟演练,提升实践效果。教师应该建立安全教育资源库收集整理优质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教学支持。开发安全护照评价工具记录幼儿安全能力发展历程。利用节假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参观消防队、急救中心等场所。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创作安全主题绘本,通过艺术创作形式加深理解。开展区域联动教研活动,促进优质经验交流推广。建立园医指导制度,为日常教学提供专业支撑。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升应急救护指导能力。开展家长课堂活动,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形成育人合力。利用园内广播站开展安全知识宣传,营造浓厚学习氛围。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安全教育信息,扩大宣传覆盖面。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探索应急救护教育新方法。建立长效评估机制,定期检测幼儿掌握情况。开展区域教研活动,总结推广实践经验。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幼儿应急救护能力培养需要采取多元化方式,注重实践性与趣味性。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育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培养效果。建立系统化培养体系,开展情境式教学活动,加强家园社联动,构建全方位育人环境,促进幼儿应急救护能力全面发展。未来应进一步创新教育形式,完善培养体系,为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秦爱华. 幼儿教师应急救护培训需求及效果评价[J]. 智库时代,2022(39):216-220.

[2] 罗程华,石芬. 对幼儿园学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的探索分析[J]. 母婴世界,2018(18):286.

[3] 张丽芳,殷旭红,王艳. 幼儿教师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现状调查[J]. 探索科学,2019(10):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