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英语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作者

王征

福建省福清龙西中学

摘要:本文围绕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深入探究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局限性与不足,提出构建符合英语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策略与方法,并着重探讨优化评价体系与反馈机制。通过构建多元互动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全面发展,促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重要途径,进而提升初中生英语综合素质与应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尽管新课程标准对英语核心素养培养有明确要求,但实际课堂教学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其一阅读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众多教师仍将阅读课程视为单纯语言知识传授过程,过分关注词汇语法讲解,忽略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课堂中常见现象是将阅读文章作为语法知识讲解载体,授课重点放在生词解释与句式分析上,缺乏对文本内涵深入探究。其二阅读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师习惯采用传统模式开展教学,学生参与度不高,主体地位未能体现。教师讲授占据主要课堂时间,学生学习自主性无法得到发挥,缺乏探究性学习与合作交流机会。其三阅读材料选择不够多元,主要局限于教材文本与考试真题,内容更新较慢,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不够紧密,难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另外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层次不够,过分注重浅层理解能力训练,而高阶思维能力训练不足。

另一显著问题体现在阅读教学与英语核心素养脱节。目前阅读教学往往与应试需求紧密关联,教师关注点主要放在解题技巧传授与应试能力培养方面,忽视了学生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与学习能力培养。跨文化意识培养不足,阅读过程中文化内涵挖掘深度不够,学生难以形成文化比较视角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策略指导缺乏系统性,教师很少引导学生形成有效阅读策略与自主学习方法,导致阅读学习效率低下。课程资源整合不够优化,各类阅读资源未能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更值得关注是阅读评价体系单一问题。现行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结果评价,以选择题、填空题等客观题为主要测评手段,缺乏过程性评价与多元评价。评价内容偏重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思维发展、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关注不够。反馈机制不够完善,教师点评往往停留在对错层面,缺乏针对性指导与建设性反馈。

二、构建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

基于英语核心素养构建科学有效阅读教学策略,需从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多维度进行整体设计创新。其一科学确立核心素养导向阅读教学目标。教师应突破传统语言知识传授局限,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与学习能力培养作为统一整体,构建多层次目标体系。包括基础语言目标如词汇句法理解,思维发展目标如推理判断批判思考,文化理解目标如跨文化意识培养,以及学习策略目标如阅读技巧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与系统性。其二优化阅读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丰富阅读文本类型,引入英文报刊、小说、诗歌等多元素材,关注主题多样性;注重材料难度梯度设计,循序渐进提升学生能力;构建语言学习与思维培养、文化理解融合课程内容体系;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阅读内容选择中,熏陶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

其三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与模式。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设计真实情境任务;推行合作探究学习,组织小组讨论活动;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提供差异化指导;开展思维导图等图示化学习方法指导;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拓展学习时空。阅读教学过程应体现三维四步模式。三维指语言学习、思维训练与文化体验;四步指阅读前准备、阅读中理解、阅读后拓展及反思提升。阅读前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兴趣;阅读中引导运用不同策略获取信息;阅读后组织输出活动促进应用;反思阶段指导总结经验方法。有效开展阅读策略指导也是重要教学策略。系统传授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及社会情感策略,采用显性教学与隐性渗透结合方式,通过师生示范同伴互助强化策略应用内化。注重跨文化意识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文化差异,理解文化内涵,形成比较视角与交际能力,实现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融合。

三、优化英语阅读教学评价体系与反馈机制

优化英语阅读教学评价体系与反馈机制是实现核心素养导向阅读教学重要保障。其一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打破传统单一结果评价模式,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互补综合评价机制。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记录、学习档案、阅读日志等方式收集信息;终结性评价通过阶段性测试检测学习成果。评价内容应涵盖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与学习能力四维度,避免仅关注语言知识掌握。设计阅读理解测试、阅读报告、口头陈述等不同评价工具,全面反映学生阅读能力与核心素养发展。其二创新评价方式与标准。引入形成性评价理念,将评价融入日常教学过程,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采用多主体参与模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形成多角度评价视角。制定科学评价标准,基于英语核心素养要求明确不同层次评价指标,既关注基础语言能力又注重高阶思维表现与文化理解深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学生学习数据库,实现评价数据收集分析应用一体化,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支持。

完善反馈机制是优化评价体系关键环节。构建即时反馈系统,教师应针对学生表现给予有效反馈,帮助学生认识优势与不足。采用建设性反馈策略,不仅指出问题更提供改进建议指导。实施分层反馈模式,根据学生不同水平需求,提供针对性指导,满足个性化发展。建立反馈—改进—再反馈循环机制,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检验改进效果,形成持续改进良性循环。评价结果应用需加强。将评价信息作为教学反思改进依据,教师通过分析评价数据,发现问题调整策略。指导学生利用评价结果进行学习反思,制定提升计划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建立班级评价档案,记录学生能力发展轨迹。形成家校合作反馈机制,定期向家长通报学习情况,争取家庭支持配合。评价体系应体现激励性原则。关注学生进步成长,而非仅关注最终成绩。采用等级描述而非简单分数评定方式全面反映学生表现,设置阶段性目标与奖励机制增强学生成就感与学习动力,创设展示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增强自信心。

结论: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挑战,构建核心素养导向教学策略与方法,优化评价体系与反馈机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与学习能力全面发展。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实施多元评价与反馈,真正实现阅读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素养提升转变。同时学校应加强师资培训与教研活动,构建支持性教学环境,为核心素养导向阅读教学提供制度保障与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徐曙.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对策[J].文理导航(上旬),2025,(01):34-36.

[2]马林静.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4,(36):132-134.

[3]江红英.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J].学苑教育,2024,(35):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