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诗韵悠扬:古诗新唱点亮小学音乐课堂

作者

陶丽君

安徽省淮南市 淮师附小山南第十五小学

摘要:小学音乐课堂中,古诗新唱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音乐表现力。可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艺术体验,并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鉴于此,本文详细探讨了古诗新唱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古诗新唱;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积极引入古诗新唱教学模式,可结合音乐和文学的双重魅力,使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不仅学习到乐理和演唱技巧,还能通过诗歌的情感表达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在这种背景下,积极展开古诗新唱教学方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精选诗词,匹配音乐

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古诗新唱,教师需对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音乐认知水平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在音乐感知、节奏把握及歌词理解等方面的能力范围[1]。依据分析结果,从浩瀚的古诗词海洋中精心挑选出既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又富含教育意义与审美价值的诗词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认识民族乐器“琵琶”一课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曲目特点可引入《琵琶行》这首古诗,选择具有中国传统韵味的器乐伴奏,尤其是琵琶的演奏,这种音乐能够直接呼应诗中“琵琶”这一意象,同时通过琵琶独特的音色和节奏,帮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波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到诗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样的句子,采用琵琶音乐的强烈节奏变化和高低起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诗句中描述的声音效果和画面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听琵琶音乐时配合朗诵诗句,让音乐和朗诵相辅相成,增强诗词的表达效果。教师不仅可让学生跟随音乐唱出诗歌的韵律,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唱诗时注意音调的高低起伏和节奏的快慢,使诗歌的朗诵与音乐的变化紧密结合,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层次。这种精选诗词与音乐匹配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互动教学,激发兴趣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古诗新唱,教师需注重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动教学强调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交流与合作,能够营造一种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与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自己对古诗新唱的理解与感受,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审美情趣,进而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2]。

例如在《雪花飞舞》这堂欣赏课中,结合曲目内容,教师能够将唐代诗人刘方平的古诗《雪梅》与乐曲巧妙融合,开展一系列互动环节,让学生深切体会古诗与音乐交融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先介绍诗句 “梅花冉冉发,雪花飞满天”,助力学生领会诗中梅花和雪花营造出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这句诗在乐曲旋律中的节奏体现。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雪花飞舞》,使其沉浸于雪花飘落的情境,感受诗中 “雪花飞满天” 的美妙意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听歌时,跟随旋律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模拟雪花飘舞的姿态,与古诗《雪梅》中的意象建立联系。通过这种肢体与音乐的互动,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古诗的画面感与情感表达,和古诗意境相结合。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和声等多方面赏析乐曲,剖析乐曲如何通过音乐元素传递出与古诗相似的情感,从而加深学生对古诗和乐曲的理解与感悟。

三、拓展延伸,丰富内涵

新时期,小学音乐教师实际展开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拓展延伸,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的内涵。拓展延伸旨在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将古诗新唱与多学科知识相融合,拓宽学生的视野[3]。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古诗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将相关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等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古诗新唱的同时,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加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与感悟,以此丰富古诗新唱的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与能力发展。

例如,在《思乡曲》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乐曲的情感主题与古诗意境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音乐与诗歌的交融与共鸣。实际展开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讲解《思乡曲》中的情感主题,帮助学生理解“思乡”这一主题在传统文化中的深刻含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歌曲中的旋律与表达思乡情感的诗句进行对比:例如《静夜思》中李白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朗读这句诗,并让学生感受诗句中明月与霜的冷清意境,接着转入歌曲,分析歌曲如何运用音乐的起伏来表达类似的情感。教师可以采用音乐节奏的变化、旋律的起伏和音色的选择,让学生体验思乡情感的层次感和深度。为了拓展内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文化背景中的“思乡”情感,并将其与古诗词及歌曲中的情感进行对比,帮助学生认识到这种情感在不同文化中具有普遍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知到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对情感的表达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在听歌和朗诵诗歌时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互动中进一步深化对歌曲和诗歌的理解,并激发学生在表现思乡情感时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结语:综上所述,古诗新唱教学形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整合诗歌与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精心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诗词与音乐,注重课堂中的互动与学生的参与,同时通过拓展延伸,深化学生对诗歌和音乐的理解,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还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艺术的感知力。

参考文献:

[1] 李萃芝. 古诗词吟唱进入小学音乐课堂研究[J]. 河西学院学报,2024,40(4):116-125.

[2] 左晓霞. 核心素养下中国传统文化之古诗词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研究[J]. 课堂内外(初中版),2024(5):74-76.

[3] 孙中哲. 小学音乐课程"古诗新唱"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村居》为例[J]. 音乐鉴赏,2024(10):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