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继电器特性试验方法及装置的创新研究
周宇
广东电网公司河源供电局 河源 517000
摘要:继电器在变电站中被广泛应用在跳合闸回路、电压回路等,继电器能否可靠、正确动作直接影响二次系统的安全。传统的作业方法效率低、精度不足,目前缺少一种继电器特性试验装置,故本文提出一种变电站继电器特性试验方法,并研制一种装置以实现更便捷、自动化完成高精度的继电器特性试验,把好继电器入网安全关。
关键词:继电器特性、二次系统、跳合闸回路
一、研究背景与需求分析
在电力系统中,继电器是继电保护装置的核心执行元件,其动作特性直接决定跳闸/合闸回路的可靠性。在继电保护二次回路中,保护装置对开关跳合闸的功能是通过控制继电器动作、复归来实现的,故继电器能否正确动作直接影响保护出口的可靠性。继电器主要分为电压启动型与电流启动型,对于电压启动型继电器,过低的动作电压对外部干扰不能起到应有的抑制作用;过高的动作电压可能降低灵敏度。对于电流启动型继电器,如动作电流整定过大,则可能继电器拒动。由于不同变电站的直流系统电压(分为220V和110V)与跳闸、合闸线圈内阻均不同,故不同类型的继电器在投入二次回路中使用前需要测试动作电压、动作电流,依此作为评判该继电器能否适配该二次回路如动作电压的标准,此项称为继电器特性检查。根据《继电保护专业反措及验收指引》,电压型继电器的启动电压需控制在额定值的55%-70%,电流型继电器的自保持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的50%。然而,传统测试方法存在明显缺陷:
1.效率低下:需多人协作完成,单间隔40-50个继电器的测试耗时长达3小时。
2.精度不足:肉眼观测动作瞬间易导致数据误差(如电压、电流记录偏差),影响评判准确性。
3.设备笨重:依赖继保测试仪与外接电源,现场操作灵活性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亟需开发一种便携化、自动化、高精度的继电器特性试验装置。
二、技术方案与设计原理
1. 试验方法创新
本发明的核心方法是通过闭环控制实现自动化测试:
(1)电流调节策略:装置按预设步长(0.1A)自动提升输出电流,直至继电器动作(辅助接点闭合)。
(2)数据锁存机制:在继电器动作瞬间冻结电流、电压值,避免人为误差。
(3)智能判据算法:将实测值与标准值(I1、U1)自动对比,输出“合格”或具体故障类型(如线圈压降超限)。
2. 装置模块化设计
装置由六大核心模块构成(图1):
(1)供电模块:采用锂电池组(5000mAh),支持市电充电,续航≥8小时,满足现场便携需求。
(2)控制模块:基于STM32单片机实现电流调节、数据采集与逻辑判断,响应时间<10ms。
(3)采样模块:集成高精度AD转换器(分辨率0.1%),实时监测电压、电流及辅助接点电阻。
(4)人机交互模块:7英寸触摸屏支持参数设置(步长、时间阈值)、实时数据显示及结果导出。
(5)存储模块:记录操作日志、故障告警及测试数据,支持USB接口导出。
(6)安全保护模块:内置过流保护电路,接地端子(PE)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3. 技术优势
(1)全自动化测试:单人次操作即可完成,效率提升300%(传统3人→本装置1人)。
(2)精度保障:动作电流/电压测量误差<0.5%,优于国标要求的±5%。
(3)兼容性强:支持电流型(0-5A)、电压型(DC 110V/220V)继电器测试,适配多种变电站场景。
三、实施步骤与操作流程
1. 接线配置
先将装置电流输出端(I+、I-)连接继电器线圈,电压采样端(V+、V-)与辅助接点(R+、R-)分别接入继电器对应端子,接地端子(PE)可靠连接保护地(如图1)。
2. 参数设置
通过触摸屏设定以下参数:继电器类型(电流型/电压型)、标准值(I1、U1)及测试步长(默认0.1A)、动作时间阈值(默认60s,超时判定“无法动作”)。
3. 测试执行
(1)启动自动测试后,装置逐步增加电流,实时监测电压及接点电阻。
(2)当辅助接点闭合(电阻<1Ω),装置锁定动作电流(I)、电压(U),并计算线圈压降(U/I)。
(3)自动对比实测值与标准值,生成测试报告。
4. 结果输出
(1)合格判定:若I≤I1且U≤U1,显示“特性合格”。
(2)故障诊断: 若电压为0,提示“回路异常”(线圈断路);若超时未动作,提示“继电器失效”或“接线错误”;若I>I1或U>U1,标记具体不合格项。
四、应用案例与效益分析
在广东河源多个变电站的实际应用中,本装置表现出显著优势:
(1)效率提升:单间隔测试时间由3小时缩短至1小时,人力成本降低66%。
(2)精度验证:与传统方法对比,动作电流偏差从±2%降至±0.3%。
(3)经济性:每站年节约人工成本约12万元,设备回收周期<2年。
五、结论与展望
本发明通过集成自动化控制与高精度采样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继电器测试的效率与精度问题。未来可扩展无线通信功能(如5G模块),实现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智能化运维水平。该装置在电力系统二次设备验收、定期检测及故障诊断中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GB/T 7261-2016《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通用技术要求》
2.南方电网《继电保护反事故措施汇编》(2020版)
3.王强等. 智能变电站继电器在线监测技术[J].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