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研究

作者

陈佳琪

海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516400

【摘要】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文件通知背景下,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息息相关,如何将市场营销行业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本文章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如何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过程和结果中发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形成相应的调整对策是本文章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二。该论文阐述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的意义、可行性以及做法,围绕“能力导向、多元协同、动态反馈”的核心逻辑展开,结合市场需求与教育目标,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产教融合;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一、研究背景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完善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将考核结果作为政策支持、绩效考核、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2020年9月16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提出要完善办学质量监管评价机制,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质量监管评价机制。完善职业学校评价制度,把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

2023年6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不断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持续优化人力资源供给结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人力资源支撑。

二、研究意义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是中职教育重要的一环,而传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评价偏主观性、缺乏客观数据支撑等,不能很好地反映中职人才培养质量的真实情况,因此建立一个客观、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有助于推动评价改革,对于提升中职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同时,市场营销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与学校教育教学相融合,通过第三方考核的形式,以企业岗位工作项目为导向,形成多元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以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为抓手,侧面反应学校教育教学与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的匹配度,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能够更好地提高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开展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有利于行业企业与学校深入沟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行业企业需求的匹配度。对于学校而言,推动了评价改革,深化了校企合作,提高了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学生竞争力,更好第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对于企业而言,加强了与学校的交流,扩大了企业市场营销人才引进渠道,减少了人才培养的成本。

由此得出,在产教融合模式下,构建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是职业教育大势所趋,特别针对市场营销这类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本文章基于在产教融合大环境下,就构建多方参与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进行探讨。

三、浅谈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下如何进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

(一)、规划并培养好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全面素养。

在产教融合模式下,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除了基础知识结构提升外,还需培养其经营能力、推销能力、管理能力和营销策划能力。也要强调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等要求,业务素质则必须强化实践性教学为突破口,尽量满足企业能力要求为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针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应该不断推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积极推进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行为引导法等方法,如果有企业人员进驻课堂那是更好不过的评价改革了。

(二)、建立与企业行业所需人才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训教学是落实技术实操应用培养的关键,在学校时,就应由经营实习、技能大赛、技能鉴定等模块实训加入,在实习阶段,更应加强市场调查,见习推销,营销策略,网上交易模拟等实践环节,提前适应企业行业的需求,让学生从理论到实际顺利过渡。

同时,需要建立产学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指导和辅助作用。也形成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发挥企业行业的评价作用。很多时候,学生的质量评价还需从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中获得,毕竟最真实有效的反馈就是要等到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工作后才能得到。

(三)、能力分层后结合实际的展开多元评价。

一般学校都已经使用企业导师对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表现进行评分,但仍引入行业协会或第三方机构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认证,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自评与互评也很重要,毕竟学生相处的时间很长,大家是更为了解,可以通过案例研讨、项目汇报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自我反思与团队协作能力。

评价内容聚焦职业素养与实践能力,传统评价偏重理论考试,产教融合模式下需强化对职业能力与岗位适应性的考察: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能力,包括市场信息分析、客户沟通能力(通过调查报告撰写、模拟谈判等考核);高阶能力,包括营销策划、新媒体运营(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考核载体);发展能力,包括创新创业能力(通过网店运营、数据分析等实践成果评价);职业素养增值评价,包括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抗压能力、创新思维等软性指标,结合企业反馈与过程性观察记录。

坚持评价方法多样化,注重过程与结果并重,以企业真实营销任务(如品牌推广、市场调研)为考核项目,学生需提交完整方案并参与落地执行,企业根据实际效果评分。或者通过全国市场营销技能竞赛、新媒体运营师等职业资格证书,检验学生的实践水平。最后结合课堂表现、阶段性项目成果和延后考核,即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质量(如专业对口率、雇主满意度)两个阶段的评价。

(四)、形成动态反馈机制:评价与培养的闭环优化。

建立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能力成长档案,整合企业反馈、课程成绩、竞赛成果等数据,分析培养短板并调整课程设置。定期召开校企联席会议,针对评价结果优化培养方案,例如增设多媒体营销、跨境电商等新兴课程。

同时需要制度与资源支撑。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同时引入企业高管担任兼职教师,确保教学与行业需求同步。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如“校中厂”“厂中校”),提供真实业务场景下的评价环境。最好能落实教育部“金专、金课、金师”建设要求,争取政府或行业对产教融合项目的专项资助。

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下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需突破传统框架,以校企协同为核心,构建“能力分层、多元评价、动态反馈”的体系,通过制度创新与资源整合,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高效对接。未来可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评价中的应用,例如通过智能分析学生实训数据,实现个性化能力诊断与培养建议,结合市场需求与教育目标,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黎东.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M],2008年第12期:30-31.

[2] 张云凌.张殿尉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创新研究,《社会视野》[M],318.

[3] 王运宏.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评价探索[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