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泛娱乐化到主流认同: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作者

刘峻言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市沙坪坝区 401331

摘要:泛娱乐化是一种以追求享乐为主的新思潮。泛娱乐化具有内容浅薄空洞、利用多样媒介进行传播、形式多样化、主体受众广泛的特点,给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基于这一视角,深入分析泛娱乐化思潮下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策略,提升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关键词:泛娱乐化;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

一、泛娱乐化的内涵与特征

在当今社会正在深刻转型,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竞相涌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泛娱乐化现象得到了发展,这不仅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塑造产生了负面影响,更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构成了挑战。因此,我们需对泛娱乐化的内涵和特质进行深入的剖析与理解。

(一)泛娱乐化的内涵

在辞海中,“娱乐”属于个体身心方面出现的一种情绪表现,“娱”指欢快、快乐。娱乐即“使快乐的意思”,包含了两层意思,让人愉快以及使人精神愉悦的行为活动。[[[]何佩芸.泛娱乐化思潮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23.]]从这个角度来看,娱乐既代表了人们从体验中获得的积极情绪,也体现了人类为满足精神需求而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精神产品。“泛”这一词汇往往是贬义的,它暗示着某种程度的浅显、不深入以及过度泛滥的特质。将“泛”与“娱乐”相结合,所构成的“泛娱乐”这一概念,不仅揭示了一种消极或否定的价值观念,更是反映了当前社会中娱乐现象的一种普遍而即时的态势。

因此,泛娱乐化就是娱乐活动在社会层面上的一种发展趋势,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娱乐的过度追求和依赖。泛娱乐化的现象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消极的社会潮流。这种潮流使得我们过度关注娱乐,而忽略了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解决。因此,对泛娱乐化的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反思是有必要的。

(二)泛娱乐化的特征

泛娱乐化具有内容浅薄空洞、利用多样媒介进行传播、形式多样化、主体受众广泛的特点。

内容浅薄空洞。泛娱乐化的内容往往浅薄空洞,缺乏深度和内涵。[[[]张雯,李学锋.网络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03):77-81.]]泛娱乐化在内容上更会追求外在形式的创新,去刺激人的感官,让人获得短暂的愉悦感。然而,泛娱乐化内容泛滥的现象使得人们在接收信息时都很难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判断,这样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都有负面影响。

利用多样媒介。在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资本的推动下,泛娱乐化的发展借助着多样化的媒介,例如相关表情包、网络流行梗和短视频等。这些媒介紧密贴合市场需求满足了不同网民的偏好,所以总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尤其是短视频,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形式,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形式的多样化。泛娱乐化内容以形式多元为表象,实则是对娱乐本质的异化。通过夸张化叙事包装,刺激感官体验,其根本是商业驱动下的流量拾取,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忽视,需要建立正向引导机制。

主体受众广泛。泛娱乐化的受众非常广泛,无关性别、年龄、民族或者教育背景,都可能受到它的影响。在网络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源头和接受者,很难避免受到泛娱乐化现象的影响。特别是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大学生群体,受到的冲击可能会更大。

二、泛娱乐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

泛娱乐化现象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深远且复杂的影响,首先是冲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地位,其次是冲击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

(一)冲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地位

泛娱乐化滋生出大量的流量话语、娱乐话语并悄然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一种话语常态。这些话语对大学生思维方式产生深刻影响的同时也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主导地位造成冲击。[[]]泛娱乐化以电子竞技、网络直播、影视综艺和偶像养成等多元形式,侵占了大学生的业余时间,为他们打造了一个看似全民狂欢的娱乐幻象。身处娱乐热潮中的大学生,其思维受到各种娱乐信息的干扰,形成“无乐不欢”的思维定式。[[]]在当下社会,泛娱乐化的现象愈发普遍,它主要追求的是低俗的感官享受和强烈的精神刺激,这种追求方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对于文化产品的理解和欣赏会逐渐变得肤浅。那些由泛娱乐化催生出的文化产品,也往往内容空洞,缺乏深度和内涵。他们可能短时间内能带来一种短暂的快乐和满足感,但如果长期沉溺,便会固化人们的思想,从而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娱乐至上的社会风气不仅弱化公众理性思维,更使大学生群体疏于探究主流价值内核,难以真正理解并认同其精神实质,最终导致价值认同危机。

(二)冲击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

在泛娱乐化的浪潮下,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可能会变得模糊。他们可能不再关注国家大事,而是更关注那些明星八卦、娱乐新闻。他们可能不再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是更追求那些短暂的快乐和刺激。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他们的个人成长,也影响了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和态度。更为严重的是,泛娱乐化现象还可能导致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陷入迷茫和精神困惑。他们可能认为主流意识形态过于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他们可能更容易接受那些来自西方国家的娱乐文化,认为它们更加时尚、前卫。这种观念上的偏差,可能会让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产生反感和排斥。

三、泛娱乐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危机的应对策略

泛娱乐化现象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我们需要通过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理论教育、加强监管和管理等方式,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有思想、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大学生,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防线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也就“溃不成军”。因此,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领导地位,加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打好主流意识形态抵御泛娱乐化思潮的“防御战”。[[]]

必须要加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信任,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大学生传递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内涵,让他们明白,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的灵魂和基石,是引领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面对泛娱乐化在网络上的喧嚣,要不断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让其更具吸引力,成为大学生心中的信仰和准则,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价值引领作用,让大学生真正认同并感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魅力,才能稳固其在网络舆论场中的主导地位。

(二)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部分,是这个时代的精神灯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真正融入青年血脉,不能仅靠理论灌输。思政教育需要创新传播方式,用年轻人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故事,把抽象价值转化为生活指南。当大学生发自内心认同这些理念,自然会在刷短视频时分辨良莠,在追星热潮中保持独立思考。这种深层认同就像精神疫苗,既能抵御娱乐至上的浮躁风气,又能让主流价值在朋友圈自然生长,最终成为青春路上的文化风向标。

同时要强化校园文化阵地意识,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把核心价值观种在社团活动里、长在主题讲座中。当大学生们在活动时触摸到信仰的温度,碰撞出真理的火花,那些看似宏大的理念,就会变成他们背包里的精神干粮,他们将在正确道路上越走越坚定。

参考文献:

何佩芸.泛娱乐化思潮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23.

张雯,李学锋.网络泛娱乐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23(03):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