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文化传播与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尝试:以北魏文物再设计为例

作者

胡伟豪 余俊安 闵语涵通讯作者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摘要:基于文化产业理论,我国已进入“日常生活审美化”后现代主义。文化产业日益发展,近年来,自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延伸而来的文化创意产业,依托我国深厚历史文化资源形成文化传播与商业模式之间的创造性转化成为趋势。在当前文创产业中,虽然市场上有较多的文化创意产品,但是对于传统文化主题的文创设计思路仍旧存在不足、浮于表面等问题。本文立足文化自信,进行文创的国内外市场多向竞争力和深度创造性设计尝试。

关键词:文创,文化传播,设计,丝绸之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则在《理解创意产业:公共文化政策的参考数据》一文中指出,创意产业在后工业的现代知识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创意产业不仅能够带来高出一般产业的经济加值和就业机会,还作为文化认同的载体在促进文化多元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文创产业蓬勃发展,将深厚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品,在文化传播与商业模式间形成通路,实现文创产品以消费进入日常生活,以日常生活形成文化浸润的文化产业探索成为趋势。

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传统文化主题的文创在创新性等表现形式方面过于单一,存在创新突破不强,情感叙事和开拓性不够深入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尝试在吸纳当前文创经验的基础上,以具体案例分析进行设计思路的创新性拓展,以解决当前文创产品在选材的挖掘和再创新方面的局限,为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新思路。

在当前我国的文创转化实践中,整体的市场思路以国内市场开发为主,缺乏对于跨国市场的探索。我国历史文化资源深厚,在以文化亲缘性开拓先期市场认同进而形成突破口深化文化传播、文化理解、文化认同,以达到系统性文化传播,促进文化走出去,文化资源为品牌赋能的市场认同等方面均有着丰富的素材积累。

例如,在“一带一路”框架下,面向沿线国家打造文化创意产品品牌,释放文创产业更多市场空间和文化传播效应具有巨大空间。在丝路历史文化的文创转化中,敦煌因其得天独厚的文化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贡献诸多灵感。敦煌地处“东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其文化的形成受到了东西方文明的共同滋养,因此其在文化亲缘性上具有丰富的关联网。也由此,敦煌学长期以来受到了国内外的共同关注,成为国际显学。而当前相关的敦煌文创产品以壁画图案中的人物、纹样等进行衍生,更多地考虑年轻消费群体的生活实用性,涵盖了文具、服装、饰品、茶具等多个品类[],其经验是值得借鉴和参考。

敦煌文创的过程中提供的元素提取、文化符号化的再创新经验可以进行迁移运用和再升级。当前包括敦煌文创等多种成功的文创IP品类在内,文创设计仍然多选择直接搬运文物本身的设计,本质上仅是在进行图像的迁移,对于文物及其背后的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仍存在极大的扩展空间。举例而言,敦煌文化本身的文化资源引申而与整体的汉魏隋唐文化之间的张力的挖掘,或汉魏隋唐文化非图像内容的图像化等。

下文将以汉魏北朝文化的耳环文创为例进行尝试,以丝路文化为跨国文化亲缘性依托,以其使用方式、形制、符号再创造为文化自身的新传播再创造的挖掘,展开具体举例。

汉魏时期的汉族女性,注重身体的全德全形,并不流行穿耳。故此,更接近今天所流行的耳环常规设计的汉魏时期出土的需要穿耳佩戴的耳饰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尤以北方和西北民族地区出土数量最多,形制最为丰富,且男女皆可佩戴。[

]

在目前所见出土文物中,以圆环或椭圆环形为基础的形制,是出土最多的类型。此类耳环也被称为璩。《集韵·鱼藻》有言:“璩,金银器名。”又:“璩,环属。”

其中的典型器物有宁夏固原北魏漆棺画墓出土的金耳环2枚,为椭圆环状。[]辽宁朝阳王子坟山两晋鲜卑墓出土有金耳环 4 件,均为环形,截面呈菱形;银耳环3件,形制和金耳环同;铜耳环2件,为管状环形。[]这一时期出土的环形耳环众多,包括不仅有素面金属耳环,也出现了环状花饰嵌宝耳环。[]比如宁夏固原三营和寨科北魏墓出土的两对嵌绿松石金耳环均为此时期的典型器物。

据此,提取关键的要素,可知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耳环形制为金属制环形耳环,其中工艺选择上可为素面金属或镶嵌(金叶锤揲[])。

在文创创意生成过程中选择了典型形制和具有代表性的工艺表现效果后,进一步进行设计,可以考虑结合诸如材料创新、图案提取创新等内容。

继续以案例分析,比如可以考虑到汉魏洛阳城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都城之一,其是汉魏文化极具代表性的存在,众多的历史与其息息相关,一座洛阳城就是一部汉魏史。在其中,考虑到选取北魏墓出土的嵌绿松石金耳环为创意的形制发展基础,那么以北魏洛阳城中考古所见兽面瓦当或莲花纹瓦当[

]结合其出土地点的考察,比如出土在特殊地点如明堂、永宁寺等结合史载进行纹样的再创新化、再要素化与之前选中的耳环基础结合将有利于历史和设计的多重审美价值,也提升文创设计的原创性,使得文创设计突破同质化,实现创新化。

而在此之外,考虑到成本、佩戴使用习惯、技术进步等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在材料上进行变化,以具有特色的北魏蓝等元素进行结合,可以在更符合现代生活需求和市场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文创的进一步探索。

总体来说,当前依托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创意设计上仍有进步空间。从市场意识、设计理念等方面均有极大的探索空间。丝路文化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交汇点,其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不仅出于美观考虑,更担负着讲好中国故事,弘扬文化自信的重要历史使命。除了文化创意产品的美观外,文化创意设计工作者还可以通过解构和研究不同朝代、不同时期丝路文物,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为构建新的丝路文化叙事体系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 UNESCO: Understanding creative industries: Cultural statistics for public policy-making, http://portal.unesco.org/culture/en/ev.php-URL_ID%3D29947&URL_DO%3DDO_TOPIC&URL_SECTION%3D201.html

2 姜欢乘、冯祖光、申子嫣:《新媒体时代下敦煌文创产品的图形化发展研究》,《丝网印刷》,2024年第3期,第14页。

3 姜欢乘、冯祖光、申子嫣:《新媒体时代下敦煌文创产品的图形化发展研究》,《丝网印刷》,2024年第3期,第15页。

4 李芽:《汉魏时期北方民族耳饰研究》,《南都学坛》,2013年第4期,第15页。

5 固原县文物工作站:《宁夏固原北魏墓清理简报》,《文物》,1984年第 6期,第47-48页。

6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博物馆:《朝阳王子坟山墓群 1987、1990年度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文物》,1997年第11期,第12-13页。

7 李芽:《汉魏时期北方民族耳饰研究》,《南都学坛》,2013年第4期,第15页。

8 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金银玻璃珐琅器全集:金银器》,河北美术出版

社,2004。

钱国祥、郭晓涛:《北魏洛阳城的瓦当及其他瓦件研究》,《华夏考古》,2014年第3期,第100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项目编号S20241085601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