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音乐单元数字化教学应用研究

作者

陈珊珊

漳州市长泰区第三实验小学 福建 漳州 363900

摘要:目前而言,我国教育改革工作正在持续开展,在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之下,学科教学迫切需要实现数字化转型,以音乐教育理论为依据对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强化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音乐单元数字化教学路径展开重点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数字化教学;单元教学

前言:随着“数字中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教育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朝向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方向迈进。音乐单元教学关注知识联系、能力培养和文化领悟能力培养,推进音乐单元教学与数字教学相结合,可以依托数字技术的强大功能来实现音乐素养培养的目标,具有良好的融合价值。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音乐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艺术学科,它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产生了误解,同时表现出厌倦和不够认真的态度,在音乐教学中缺少创新,只是简单地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麻木、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给学生表演歌曲、播放音频等,课堂氛围寡淡而无聊,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些学生希望在音乐学习中可以接触到创新性元素,但是教师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对学生的想法做出及时回应。如果长期下去,会使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参与感下降,兴趣丧失,这势必会使学习效果受到影响,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音乐单元数字化教学路径

(一)充分挖掘知识图谱教育价值

知识图谱将知识的发展过程和结构联系可视化地展现出来,突出了数字思想,并将其体现在具体的单元教学中。与常规的知识表达方式相比,知识图谱更容易被理解,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跟你更加清楚,是目前学习和教学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音乐教育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感受。比如,在倾听和研究音乐作品的过程中,需要从音高、节奏、曲式结构、歌词等各个角度单独分析,但很可能会忽视音乐的整体性、流动性和多样性。通过使用知识图谱,可以在许多关键音乐要素之间建立联系,对具体关系进行梳理,避免学生混淆。通过知识图谱,学生能够掌握旋律、音符、节奏等要素的相关性,在脑海中构建健全的逻辑关系,建立起全面的情感感知体系,从而对音乐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知识图谱还可供学生提出问题,并建立完整的问题脉络。

比如,在某个单元的教学中,可以围绕“节奏”这一音乐要素,借助知识图谱与其他音乐要素建立关系,并延伸至音乐作品、音乐家、音乐时代,甚至是时代背景和文化情境,形成完整的“节奏脉络图”。在小学阶段构建这样的知识图谱,还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逐渐得到完善,对其后续的学习也有积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按照自身学习水平挑选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对知识内容进行积极探索,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

(二)基于文化内涵丰富教育韵味

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不仅要关注技术层面的革新、教学手段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要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剖析,融入我国优秀的文化内涵,从而体现出音乐文化育人价值。为此,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审美内涵和精神内涵,树立起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主要载体,音乐作品背后反映了民族的历史发展和文化演变过程,因此,在音乐教学时必须重视与文化脉络紧密联系。如何将音乐知识、技能、情感等必要音乐素养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音乐学习领悟到丰富的文化韵味,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审美理念和价值追求,是目前音乐教育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基于传统文化内涵发展数字化单元教学,一是要引导学生建立起爱国情怀,在单元数字化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领悟到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利用虚拟模拟现实技术等为学生构建歌曲分布,学生可以直接进行观察领悟。通过数字化技术平台可以对音乐要素进行操作、勾连、分析,对歌曲进行听辨,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产生新的认识,从而了解到音乐文化的真正文化价值内涵[2]。

(三)结构思维强化推动深入学习

在单元数字化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首先,按照结构主义理论要求,在音乐教学时教师不仅要重视对音乐知识的组织传授,更要重视学生对音乐要素结构的构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音乐结构特点。其次,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发展其音乐素养。在学习过程中,音乐认识结构的逐步建构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就需要借助数字技术,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度教学模型[3]。

在遵循教材单元教学要求的同时,教师也需要主动进行创新,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进行曲”的学习中,共包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小号手之歌》《军队进行曲》三首歌曲,通过演唱和欣赏让学生可以领略到“进行曲”这一乐曲种类的独特之处。首先,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去探究体验进行曲所带给人们内心的震撼,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领悟激昂旋律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将进行曲文化精神发扬光大。其次,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把这一单元的课程设置在国庆假期之前,与国庆主题相契合,并激发学生利用照片和视频等方式记录国庆期间的爱国行为,自主编写简单的爱国情怀歌曲,并利用数字化软件进行剪辑,上传到学习平台之中,由教师进行评价。

结论:通过文章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得知,音乐单元教学关注知识联系、能力培养和文化领悟能力培养,推进音乐单元教学与数字教学相结合,更有利于提升音乐素养培养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几点建议:充分挖掘知识图谱教育价值、基于文化内涵丰富教育韵味、结构思维强化推动深入学习,希望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婷,高雨,陈萍,胡杰,周艳丽.基于课程标准的水平三韵律操大单元设计构建与实现路径[J].体育教育学刊,2025,41(01):10-16+95.

[2]朱雨婷.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民族音乐”单元整体教学研究——以第一单元《五彩民歌风》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4,(23):145-147.

[3]  汪洋逸航,雍敦全.立足国家新课标,理解人音新教材——“人音版”一年级音乐新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J].中国音乐教育,2024,(11):5-16.

本文系漳州市2023年度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音乐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立项批准号ZJKTY2304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