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冬樱花的造林应用
崔莎
阳宗镇人民政府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652502
摘要: 介绍冬樱花的基础资料;包括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产地分布;阐述了冬樱花造林应用、园林应用及观赏性;冬樱花的养护管理。
关键词: 云南冬樱花 形态特征 观赏 应用
前言:目前云南冬樱花已被广泛运用于云南园林绿化当中,其主要原因是冬季开花,叶色,果实都极具观赏性,是一种优良园林观赏树种。由于种植数量的加大,如何科学的养护是一个重要问题。
1云南冬樱花介绍
1.1形态特征
云南冬樱花为蔷薇科樱属(Cerasus) 植物。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5 m;树皮褐色,小枝绿色,主干具皮孔;单叶互生,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边缘具细锐重锯齿;伞形总状花序,1~3朵花簇生,粉红色;花梗长1~2 cm;苞片圆形红色;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红色;花瓣5枚,淡粉红色,花呈半开状,下垂;核果圆卵形,果熟时黑色,极苦,果柄顶端常膨大,成熟时朱红色至紫黑色;花期11月~翌年1月,花先叶开放或花叶同放;果期3~5月。
1.2分布及适宜区域
以云南为中心分布区,向南延伸。广泛分布于大理、保山、楚雄、玉溪、文山等地,西藏、广西亦有分布。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林下层和层间层的主要组成植物。垂直分布于海拔660~2200 m之间的山坡、山谷、溪边、林地。昆明大部分县区有分布,原生于海拔1000~2100 m的山谷、林缘,常与常绿阔叶林混生。适于种植于海拔1500~2000 m的阳坡、半阳坡或半阴坡,可作为石灰岩山地、困难立地区域的造林树种。
1.3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
冬樱花系阳性树,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宜生长区气候条件是年均气温13.2~20.9℃,最冷月(1月)均温≥4.6℃,且≥10℃积温应在3750℃以上,年降水量≥609 mm;花期繁盛程度与平均温度和光照相关,平均温度高则开花率高;冬樱花虽能忍耐荫庇环境,但在其生长发育时期则需要充足的光照;阳光充足时,生长快且花繁而艳,反之则生长不良,花朵稀少;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肥沃的沙质酸性土壤为佳,不耐积水。能在土层浅薄的石灰岩山地生长,也能生长在岩石裸露的石灰岩缝中。生长迅速,萌芽力强,落叶期短(仅一个月左右),对污染有较强的抗性。
2造林应用
2.1种子采集与贮藏
冬樱花种子4~5月成熟,当核果由红色变为紫黑色时种子成熟。果实采集后洗去果肉获得种子,晾晒干后放在阴凉通风处或与湿沙混合后贮藏。
2.2苗木培育
2.2.1种子处理与播种
播种前用0.3%~0.5%的高锰酸钾稀释液浸泡1~2小时,用清水洗净,再放入冷水中浸泡2天后播种。播种时间为9~10月。播种前对土壤或营养袋土进行消毒,采用撒播播种后覆盖一层细土,厚约2cm,床面用松针覆盖,上面搭建温棚和遮阳网;当幼苗高3~5cm时,移入营养袋内(规格13cm×15cm)培育,或直接将经过处理的种子点播进营养袋育苗,每袋点播3~5粒;上覆松针或稻草保湿,并搭遮阳网。
2.2.2苗期管理
播种后及时浇水保湿,苗木出土后逐渐揭去松针、稻草;及时除杂草并对苗木进行追肥,幼苗生长期追施肥(复合肥)2~3次。每半个月用多菌灵和百菌清1000倍液交替喷洒防病。出圃前1个月开始炼苗,控制水、肥,增加光照,早晚揭开遮阳网,半个月后全部揭去;苗木充分木质化后可出圃造林。
2.3营林技术
2.3.1种植模式
冬樱花可营造纯林,或与云南松、藏柏等针叶树种营造针阔混交林;与川滇桤木、旱冬瓜、滇朴、麻栎等阔叶树种营造阔阔混交林,与车桑子、苦刺、清香木等灌木树种营造乔灌混交林。
2.3.2种植密度、时间及方法
可按照造林株行距1.5m×2m或2m×2m,即造林密度为222~167株/亩。6~7月造林,造林一个月后检查成活情况并进行补植。植苗时去掉营养袋,不要将袋土弄散,栽植时扶正苗木边回填土边用脚踩实,再覆上一层松土。
2.3.3抚育管理
造林后进行封山育林,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每年进行1~2次抚育,清除杂草,结合抚育进行松土和追肥,每株追施100~200克的尿素或复合肥,抚育3年。
3园林应用
3.1孤植
云南冬樱花树体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姿态硬朗,开花时花艳而繁,季相变化鲜明。适于栽植在四季草坪、建筑物前、庭院、山坡、水滨、湖畔、溪边等。
3.2列植
云南冬樱花枝干分支点高,生长迅速,抗逆性强,因此非常适合做行道树。昆明不少街道就是列植,如丹霞路、红塔西路、虹山中路、盘江西路等,其景观效果及生长状况良好。
3.3从植
将2~3株至10~20株的冬樱花紧密地栽植在一起,可配置在空旷草坪的视点中心,水边或湖中小岛,作为风景的焦点。
4观赏性
4.1花
花朵是云南冬樱花最具有观赏价值的部分,单瓣,粉红色,以1~3朵簇生成伞形总状花序,花期一般从11月~翌年1月。云南冬樱花为团簇花相,花感强烈,盛开之际花朵红瓣点点,满树繁英灿烂。云南冬樱花最具园林应用价值的是花期;其盛花期几乎没有其他观赏树木的自然花期与之重叠;即便是早春开花的梅花和蜡梅,其花蕾也尚在孕育中。云南冬樱花作为一种大乔木,它的自然花期填补了无花朵盛开的空白期,这为提高户外园林景观的常年观赏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2叶
其叶初发时为紫红色,舒展成熟后呈黄绿色,秋季又逐渐变为黄色。因此,冬樱花是一种典型的具有明显季相变化的春色叶和秋色叶树种。云南冬樱花春季紫红色嫩叶和秋季的黄叶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作为一种冬季阔叶变色树种尤为难得。此外,其黄绿色叶片同样具优良的景观效果,黄绿色的叶片在自然界中所占比例较低,因此较易在其它的绿色植物中突显出来,可作为以绿色为底色的从植植物中的渐变色植物。黄绿色较柔和,与其它绿色植物所营造的园林景观相比更具色彩的丰富性。
4.3果
云南冬樱花二月花谢后进入果期,一般三月底至五月初果实成熟;核果卵圆形,朱红色至紫黑色。从开始的绿色到后期的红至紫黑色果实,中间有许多的渐变色,如黄色、橘红色、红色等。由于果实成熟先后不同,云南冬樱花果实显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
5养护管理
由于云南冬樱花是云南本土树种,病虫害较为少见。造林用的冬樱花,树苗成活后以营林技术的抚育为主;园林用的冬樱花主要注意生长期要视情况浇水,除草。花后或发芽前,需剪去枯枝、病弱枝、徒长枝,进行整形。冬樱花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无需特殊管理。
结语
经过近几年冬樱花在昆明种植生长过程中,发现各区域的开花时间有早有晚,花期也有长有短, 主要还是由于环境因子的影响,通过改变环境因子来达到提前或推迟其花期,以延长其观赏性。由于冬樱花可以作为营造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的优良树种,因此应加强云南冬樱花引种驯化方面的研究,使其逐步适应更广泛地区的种植。相信经过业界人士的研究推广,一定可以达到普遍种植,进而提升各地区防风沙及水土保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骏,宋升治,于国栋.昆明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8:29-30.
[2] 赵大克,郑丽.云南冬樱花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报,2009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