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探索

作者

马春枫

德惠市第二十五中学

摘要: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同时深度学习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教学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需要以深度学习为目标,来不断探究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策略。在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出发,对于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进行了充分的探索。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是一门具有较强抽象性和实践性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深度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分析和理解物理知识,从而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此外,深度学习还能帮助学生建立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融入趣味性的元素,开展差异教学,优化实验的开展等,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学习思维、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融入趣味元素,激发深度学习兴趣

趣味元素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长期记忆。物理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来融入趣味元素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愿意主动探索和思考,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比如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和现象,如解释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汽车轮胎是圆形的等,以此为基础设计有趣的物理问题或实验。或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物理现象和原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生动。这些趣味性的因素都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这一物理课程时,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接力赛与长度、时间的测量活动,准备若干卷测量尺、秒表、标记带、接力棒等。比赛开始后,各小组队员依次接力跑完赛道。在接力过程中,每个队员都需要在到达测量点时停下来,使用测量尺测量自己所跑的距离,并记录时间。队长负责监督比赛过程,确保每个队员都按照规则进行测量和记录。教师将各小组的数据汇总,进行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小组在长度和时间测量上的差异及其原因。

二、开展差异教学,激发深度学习思维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和能力,包括他们的认知风格、学习速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等。这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生交流以及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等方式来实现。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应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定更高的目标,提供更多的挑战性和拓展性内容;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应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制定更为具体和细致的教学计划。

例如,在教学“物态变化”这部分的时候,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速度和兴趣存在差异,所以教师需要运用差异教学策略。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首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他们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对于基础扎实、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引导他们深入探讨物态变化背后的微观机制,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转换等,同时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如“为什么海水在结冰时盐分会被析出?”或“云是怎样形成的?”等,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物态变化的实例,如冰箱制冷原理、露珠的形成等,并分析其背后的物态变化过程,或者要求学生进行小组项目,如设计一个简单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三、进行单元实验,培养深度学习能力

在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物理教师应该重视单元实验,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设计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实验任务。这些任务应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并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和拓展知识。

例如,在教学“运动和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小车加速度实验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学生分组设计并制作小车,将其放置在具有不同斜度的轨道上。使用计时器和测量工具记录小车从静止到达到某一固定点的时间和距离,从而计算出加速度。这部分的深度学习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小车加速度变化的原因,推导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并理解力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深度学习的视角下,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注重从多个方面出发,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从而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惠华. 浅析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J]. 天津教育, 2021, (34): 147-148.

[2]王亚军.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J]. 文理导航(中旬), 2021, (12): 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