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经桡动脉介入术后TRband气囊止血器和改良后气囊止血器的效果比较研究

作者

魏华 王彦文 卢山 韦武

哈密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新疆哈密 839000

【摘要】目的:分析桡动脉介入术后TRband气囊止血器与改良后的气囊止血器之间使用效果以及对临床的影响情况。方法:需要选择一定数量的接受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患(200例)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时间是2023年12月到2024年5月期间中。然后所有的病患需要通过随机的方式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一组使用TRband气囊止血器为对照,100例,另一组需要接受改良后气囊止血器为实验,100例,最终对两组相同的指标数据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数据相比,实验组舒适度的改善情况比较明显,两者间有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该组临床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优;实验组临床止血成功率较高,P<0.05。结论:相比TRband气囊止血器,在桡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改良后气囊止血器的效果比较好,能够有效的提高止血成功率,改善患者舒适度,同时降低临床并发症,具有价值,可推广。

【关键词】经桡动脉介入手术;TRband气囊止血器;改良后气囊止血器

经桡动脉介入手术是临床中用于冠心病疾病的新型技术,这种方式具有创伤小、舒适度高等优势,所以取得了临床的广泛应用[1]。但是近些年,在经桡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病患逐渐增多,所以面临的并发症问题也随之增多,如果不及时的处理,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影响。另外因为经桡动脉介入术后穿刺部位的止血效果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应该做好患者术后止血工作[2]。临床常规止血方式为纱布与绷带,但是效果较差,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逐渐的将以气囊式止血器应用在临床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止血成功率。但因为气囊止血器的压板较硬,可能会损伤患者皮肤,因此应该在气囊止血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并与常规的TRband气囊止血器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止血方式的效果,详细数据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章资料数据涉及时间在2023年12月到2024年5月,而选取的样本均为接受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患(200例),需要在随机数字表法模式分成两个不同的小组进行研究。对照组100例病患信息如下: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57-74岁,平均(65.89±4.53)岁,患病时间1-2个月,平均(1.56±0.21)月。实验组100例患者详细资料如下:女性40例,男性60例,年龄55-78岁段,平均(66.49±4.67)岁,患病时间2-3个月,平均(2.05±0.34)月,所有病人统计后的数据结果均无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比较。纳入标准:(1)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了Allen试验且呈阳性;(2)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接受桡动脉入径;(3)血小板、凝血功能均正常;(4)患者、家属均有知情权;(5)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Allen试验阴性者;(2)手术禁忌症;(3)肾功能衰竭;(4)不是首次接受桡动脉介入手术;(5)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对照组TRband气囊止血器:使用的气囊止血器是由泰尔茂公司所产的。做法如下:需要选择桡动脉搏动比较强烈的位置作为穿刺点,对桡骨茎突近心端1-4厘米进行穿刺,然后使用利多卡因实施麻醉处理,当麻醉后,需要使用动脉穿刺套装穿刺,当成功完成穿刺后,造影中需要使用肝素3000U。当介入手术完成后需要将桡动脉鞘管拔出2-3厘米,然后再将气囊止血器打开,并将气囊的中心处对准桡动脉的穿刺位置,然后进行固定,最终再使用注射器向其导管内打入气体,使气囊充盈,随后将全部的鞘管退出,详细的观察是否出血。

实验组改良气囊止血器:先将规格为8×8 cm-8层的纱布块展开对折成为 4×32 cm-4层的纱布条,纱布条包绕腕部一圈,再取一块 8×8 cm-8层纱布块对叠成4×2 cm-16层,取 4×2 cm-16层反复对折成为2.6×4 cm-48层的小纱布块,将此小纱布块放置穿刺点上方,气囊止血器的气囊置于穿刺点上方的小纱布块上,固定后充气(6~10ml),撤出方法相同。两组患者术后常规1~2 h后开始放气1~2ml减压,以后每1、2小时放气1~2ml,并观察止血效果,术后10~12 h解除止血装置并以创可贴覆盖穿刺点。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不同类型的止血器的临床舒适度的比较状况,其中包含总体感受、疼痛、肢体麻木以及活动受限度等。

(2)两组临床并发症的比较情况,假性动脉瘤、皮损、水泡、肢体肿胀、血肿等。

(3)分析组间临床相关指标的比较效果,包含压迫时间、远端肿胀消退时间、压迫前血氧饱和度、压迫后1小时血氧饱和度。

(4)分析两组临床止血成功率。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主要会采用卡方、t值检验,P<0.05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结果均以软件SPSS24.0工具分析。

2结果

2.1两组不同类型止血器的舒适度比较情况

表1可知,与对照组数据相比,实验组患者总体感受、疼痛评分、肢体麻木、活动受限等评分均低,P<0.05。

2.2两组临床并发症的对比情况

与对照组数据相互比较下,发现实验组临床总发生率较低(4.00%),存在差异性,P<0.05,详细数值可见下方表2。

2.3两组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情况

与对照组数据相互比较下,总结出实验组压迫时间短、远端肿胀消退时间快、两组压迫前血氧饱和度无差异P>0.05,压迫后1小时实验组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优,P<0.05,见表3。

2.4两组临床止血成功率的比较

与对照组数据比较下,发现实验组患者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4。

3讨论

近些年,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手术的创新与发展下,逐渐的将经皮穿刺桡动脉介入手术应用在临床各个领域中。这种技术具有创伤小,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还利于术后的恢复[3]。但是在临床实际中,因为桡动脉介入手术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比如出血、血肿、疼痛以及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引起这些情况可能与桡动脉介入手术中的操作相关,或是桡动脉术后的压迫止血情况相关,所以才会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一系列并发症[4]。因此,在桡动脉介入术后应该选择合理、安全的止血方法,做好止血工作,进而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既往临床中主要是使用传统的纱布以及绷带进行局部的止血,虽然能够有效起到止血的效果,但是因为各个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临床的整体效果不佳,因此还需寻找一种合理、安全、操作简单以及止血效果好的止血方案[5]。

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下,逐渐的将桡动脉止血器应用到临床各个领域中,桡动脉止血器主要包含气囊型、平板加压型、旋压式止血器等类型,每种类型均可以获取一定的效果,可以起到止血的效果[6]。但是据临床综合研究发现,在经桡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气囊型止血器的效果更好,可以快速的起到止血的效果,并降低术后并发症[7]。TRband气囊止血器是临床中常规气囊止血器,但是这种类型的止血器上方的压板与腕带比较硬,在应用在桡动脉介入术后可能会因为腕带与压板比较硬,会损伤患者的皮肤[8]。同时TRband气囊止血器比较宽大,导致固定止血的范围比较大,所以使加压的范围广泛,最终使止血压迫点不准确,容易造成出血状况,所以呈现的止血效果不佳[9]。因此应该在TRband气囊止血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纱布条,将纱布条固定在患者手腕中,通过纱布条的作用能够避免的气囊止血器的压板与腕带直接的接触皮肤,所以可以相对地降低对患者皮肤的损伤。此外制定的纱布条还可以更精准的对穿刺点进行局部的压迫,实现止血的效果[10]。据文中资料的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经改良后的气囊止血器后,能够提高患者舒适度,如数据总体感受、疼痛、肢体麻木、活动受限等分数均低,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另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压迫时间短、远端肿胀消退时间少、压迫后1小时血氧饱和度低,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止血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合以上数据总结,在经桡动脉介入术后实施改良气囊止血器的效果相比TRband气囊止血器效果好,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还能够降低并发症,减少压迫时间,提高止血的成功率。主要原因是改良后的气囊止血器可提前制作纱布,将纱布放在患者腕部处,避免压板与腕带直接的接触皮肤,可以有效避免损伤皮肤,还能够将压迫点的面积缩小,使压迫的位置更加准确,因此才能够将患者的舒适度提升。

综上所述,TRband作为桡动脉的止血效果好,通过进行合理、科学的改良后,能够有效地提高止血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且安全性高,具有使用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超,张文龙,白荣,张玙璠,秦纲.气囊压迫止血器初次放气减压时间不同对桡动脉介入术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22(03):433-444.

[2]王雪萌,从欣,王明明.不同方法联合TR-Band桡动脉止血器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穿刺处的影响[J].天津护理,2023,31(04):449-451.

[3]陆玉蓉,夏思良,余红.健侧上肢无创动脉血压选择气囊压力值对经桡动脉造影术后穿刺点止血效果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23,36(09):1438-1441.

[4]闵英,赵妍,高丽娜,刘艳杰,马俊.男性患者弹力绷带压迫止血法与气囊压迫止血器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效果的比较[J].心脏杂志,2023,35(01):53-56.

[5]梁榕,黄凯,王晓荣,阮芳,马翠,黄巧娟,玉琴,蒋巧兰,韦斌,黄惠桥.自制可调式股动脉止血气囊在先心病患儿介入术后压迫止血中的应用研究[J].蛇志,2022,34(03):387-390+422.

[6]林燕萍,陈良义,陈丽文.经桡动脉径路脑血管造影术后TR-Band止血气囊减压策略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9(07):45-48.

[7]史震涛,吴国辉,伊媛媛,刘国帅,宋金凤,刘秀敏,卢彦娜,唐强.SYNC桡动脉止血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中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2):1862-1865.

[8]乔安花,闫艳娜,彭飞,丁小萍,王伟,陆叶.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采用不同压力气囊止血带结扎对静脉血栓栓塞症形成的影响研究[J].海军医学杂志,2020,41(03):338-340.

[9]金泽,贺学强,曹立军,周先宝,熊红,莫春荣,黄应文,王丽娟.双气囊小肠镜下电凝止血术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21,26(06):706-709.

[10]刘丽丽,郭金成,杨连香,吴永霞.经桡动脉冠状脉介入术后三种压迫止血器对桡动脉局部并发症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21,13(08):990-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