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抗凝剂对临床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
张红梅
河津市妇幼保健院 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 043300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抗凝剂对临床血液标本检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对多种常用抗凝剂处理后的血液标本进行多项指标检测,分析其对血常规、生化指标及凝血功能等检验结果的差异,为临床合理选择抗凝剂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支持。
关键词:抗凝剂;临床血液标本;检验结果
引言
临床检验中,血液标本检验对疾病诊疗及预后意义重大,抗凝剂是关键。但不同抗凝剂作用机制与性质有别,会影响血液成分致检验结果偏差。故而探究其影响很有必要,能助医生准确解读报告、合理决策,提升医疗质量。
一、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选50名健康志愿者,清晨空腹采静脉血,分注含EDTA盐、枸橼酸钠、肝素钠等抗凝剂的真空管,各抗凝剂设5个平行样。用校准后的全自动血液、生化、凝血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指标,保结果可靠精确。
(二)实验方法
标本采集与处理:按照标准采血程序采集志愿者的静脉血,将血液缓慢注入含有不同抗凝剂的真空管中,轻轻颠倒混匀,避免剧烈震荡,以防止标本溶血或凝血。然后将标本在室温下放置一定时间,使其充分抗凝后进行检测。
检测项目:对每份血液标本进行血常规检测,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生化指标检测,如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等)、肾功能(肌酐Cr、尿素氮BUN等);凝血功能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
数据统计与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的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统计参数,并通过方差分析、t检验等方法比较不同抗凝剂组之间检验结果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二、结果
(一)血常规指标
不同抗凝剂对血常规指标的影响如表1所示:
EDTA盐抗凝标本中,WBC、RBC、Hb等指标检测结果较为稳定,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EDTA依赖性血小板聚集现象较为常见,可导致PLT计数明显低于真实值(P<0.05)。枸橼酸钠抗凝标本中,RBC和Hb水平基本不受影响,但由于其对血液有一定的稀释作用,WBC和PLT计数相对偏低(P<0.05)。肝素钠抗凝标本可使WBC轻度升高(P<0.05),RBC和Hb变化不明显,PLT计数可能会因肝素的作用而出现聚集或形态改变,导致计数不准确,但一般低于EDTA盐抗凝标本的误差程度。
(二)生化指标
不同抗凝剂对生化指标的影响如表2所示:
肝功能指标中,EDTA盐、枸橼酸钠对ALT、AST影响小,EDTA盐会使胆红素微升,肝素钠影响较大。肾功能指标上,三种抗凝剂对Cr和BUN影响不显著,枸橼酸钠偶因稀释致结果略降。
(三)凝血功能指标
不同抗凝剂对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如表3所示:
枸橼酸钠抗凝标本是凝血功能检测的首选抗凝剂,PT、APTT和FIB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与临床实际情况相符。EDTA盐抗凝标本由于其对钙离子的强烈螯合作用,会严重干扰凝血过程,导致PT、APTT明显延长,FIB检测结果无法准确测定(P<0.05),不能用于凝血功能检测。肝素钠抗凝标本会使PT和APTT延长(P<0.05),但对FIB的影响相对较小,在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时,需要根据肝素的使用剂量和时间进行校正计算,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
三、讨论
(一)不同抗凝剂对血液成分的作用机制
EDTA盐:通过与血液中的钙离子螯合,阻止血液凝固,其对血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对血小板的聚集功能有一定影响,容易导致血小板假性降低。
枸橼酸钠:主要通过与钙离子结合形成可溶性复合物,从而发挥抗凝作用。其对血液有一定的稀释作用,这也是导致部分检验指标偏低的原因之一。
肝素钠:则是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达到抗凝的目的。肝素钠对一些凝血因子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同时也可能会对血细胞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引起白细胞形态改变和血小板聚集等。
(二)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偏差:可能会导致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出现误判,如血小板计数不准确可能会影响对出血性疾病或血栓性疾病的评估。因此,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并对可能出现的血小板聚集等异常情况进行复核和纠正。
生化指标的变化:会影响对患者肝肾功能方面的判断。临床医生在解读生化检验报告时,应了解标本所使用的抗凝剂种类,对于异常结果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安全、抗凝治疗监测等方面。使用不当的抗凝剂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影响医生对患者凝血状态的判断,增加手术出血风险或抗凝治疗的不良反应。因此,在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时,必须严格按照要求使用枸橼酸钠抗凝,并确保标本的采集、保存和检测过程符合标准操作规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抗凝剂对临床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应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合理选择抗凝剂,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检验人员应充分了解各种抗凝剂的特性和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机制,对于异常结果能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此外,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新型抗凝剂或改进现有抗凝剂的性能,以满足临床检验不断发展的需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东,李娟,王艳.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研究[J].临床研究.2024(04):5-8
[2]王文杰.不同抗凝剂配比和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细胞学检验结果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8(16):147-148
[3]陈云浩.不同抗凝剂配比和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细胞学检验结果的影响[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22(04):369-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