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周金文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第二中学 江西吉安 343200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直观且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工具,可以助力学生组织信息,以及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在作文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可以降低作文教与学的难度,更好地达成预期的作文教学目标。基于此,文章分析思维导图融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意义,并提出具体的融入建议,期望能为一线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思维导图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构建写作思路、规划写作结构,由此实现有逻辑、有情感的表达。在传统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对学生提出写作任务后,对学生写作进行适度指导,缺乏深度指导,最终导致学生不善于写作,无法高质量完成写作任务。而通过思维导图与作文教学的融合,这些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更好提升学生写作兴趣和效果。

一、思维导图融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坚持做一件事情的内在动力。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唯有解决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的问题,才可以提升学生写作积极性,保证作文教学的效果。而在传统讲解、示范等写作教学方式的运用,比较无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随着思维导图的运用,更多色彩、图像等视觉元素进入作文课堂,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1]。

(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时,教师能够利用其放射性结构帮助学生打破线性思维模式,这可以让学生写出更具创意的作文,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另外,在利用思维导图组织学生写作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他人共同绘制思维导图,通过不同想法的分享,互相启发,从而产生更多创意。这种合作方式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三)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间少,这就为学生提出用更短时间进行写作的要求。而思维导图融入学生写作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用更短时间组织写作思路,理清文章结构,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2]。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搜集作文素材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搜集作文素材。利用思维导引导学生搜集作文素材,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有用的写作素材,为学生后续的作文题目设定及创作奠定坚实基础。

以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学习任务为例,要求学生从“立春、立秋、夏至、冬至”四个节气中选择一个气节,观察景物和人们的活动,写一篇散文。在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搜集作文素材时,教师先在网络中搜集大量与各个节气相关的景色、当地人的一些生活生产习俗。同时,教师向学生强调这是一篇抒情散文,要写出有特色的景色。在这些素材的带动下以及教师的提醒下,学生能够调动自身关于四个节气的相关回忆,确定自己最喜欢、最熟悉的一个节气。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将这个节气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词,再针对中心词确定几个相关的概念或词汇,对相关素材进行搜集和整理,由此选好写作素材。通过合理选材,学生做好接下来创作的准备。

(二)利用思维导图,设定作文题目

学生作文题目设定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作文的吸引力和评分。大多数学生在设定作文题目时,总是难以找到合适的关键词,影响其作文题目的拟定效果。对此,教师巧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可以让学生设定出合适的作文题目,提升学生自主设定作文题目的能力。

以上面关于节气方面散文创作任务为例,教师先以“节气”为思维导图的关键词,然后用几个典型题目作为这个思维导图的一级关键词,包括“家乡的立春”“甜甜的夏至”“金色的立春”“冬至,你好”等,最后将“特点”作为这个思维导图的二级关键词,并鼓励学生将这几个作文题目的特点研究出来,总结出来。在这个思维导图的启发下,学生明确节气作文的题目应搭配一个有特色的修饰词语,且这个修辞词语应与全面搜集素材内容相符合,这样才可以更好突出这个节气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学生设计出了独特的作文题目,如“立春唤醒众生”“春要早立”等。需注意的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思考设定题目的技巧时,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互相启发的过程中,找到更多拟定题目的灵感,实现学生对作文题目的自主拟定。

(三)利用思维导图,规划作文思路

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学生设计的作文结构存在模式化的问题,也就是开头、结尾、过渡、推进、点题方式比较固定。若这一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必然阻碍学生创新创作能力的提升。对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展示不同的作文思路,为学生的作文思路规划带来启发,使其产生创意设想,提升作文思路规划的效果。在具体设计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结构设计建议,让学生对其进行研究,结合文体需要来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在这类思维导图的带领下,学生明确了作文结构安排应具有逻辑性、构建性特点,并按照自己确定好的作文题目来进行作文思路的构思,使其理顺逻辑关系。

(四)利用思维导图,组织作文表达和修改

在写不同文体作文时,运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在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表达时,教师应巧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一些表达建议,以此帮助学生通过有效的作文表达,提升作文表达的成效。

在写景抒情散文的创作中,需要进行美景、具体事件的表达,这一过程中涉及到修辞手法、描写技巧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语言表达环节给出一些提示,让学生在这些提示下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通过个性化语言的运用,更好展现写作对象的特点,突出自己的语言特质。另外,在学生作文修改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呈现一个具体的范例,使学生通过对自己作文的再次审视,找到自己作文的修改点,并针对修改点进行再次构思与改进,提升学生自主创作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其实就实现了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写作的目标,这是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对此,在日后作文课上,教师应明确思维导图的价值,将其融入学生写作的各个环节中,如搜集作文素材、设定作文题目、规划作文思路及组织作文表达等,以此带领学生在有序进行作文构思、表达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创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宗建霞.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思维导图方法的运用研讨[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5):56-57.

[2]李启胜.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思维导图方法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