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欧洋 徐绍菊 邹浩
南充科技职业学院 四川省南充市 6372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应急救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日益重要,xx职业学院作为民办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当前,该团队已具备合理的规模及多元化的结构,在教学能力与成果展现、团队合作与交流促进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仍面临教师队伍稳定性欠缺、实践教学能力需进一步提升、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力度不足、团队激励与评价机制尚待完善等挑战。本文以xx职业学院应急救援技术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方式,深入探讨民办高职院校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旨在提升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需求的应急救援技术人才,为民办高职院校同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借鉴,助力应急救援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应急救援技术 民办高职院校 教学团队建设 改进策略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突发事件频发,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在灾害应对、事故处理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急救援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作为民办高职院校,xx职业学院正积极致力于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旨在满足社会对这类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文通过对xx职业学院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旨在为民办高职院校同类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二、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教学团队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团队是由一群具有共同教育理念、专业背景和教学目标的教师组成的协作群体,教学团队成员通常包括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实践指导教师等,通过明确的分工合作、资源的有效共享以及各自优势的互补,团队成员共同承担起专业教学任务,致力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急救援技术人才。教学团队的特征如下:一是目标一致性,团队成员围绕人才培养专业目标协同工作;二是结构多元化,涵盖不同专业领域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三是合作紧密性,成员之间在教学设计、课程实施、实践指导等方面密切配合;四是动态发展性,根据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调整团队成员结构和教学内容。
(二)“三教改革”对教学团队建设的要求
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三教改革”,涉及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的系统性改进。在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中,“三教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方面,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出色的教学能力,并富有创新意识,以适应应急救援技术的快速发展,持续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教材需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和时效性,紧密结合应急救援实际案例及最新技术成果,开发适宜高职学生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在教学方法上,应倡导多样化,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演练等,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现状
(一)团队规模与结构
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13名,其中副教授2名,讲师6名,助教3名。团队成员年龄结构较为合理,30岁以下教师占38.5%,31 - 40岁教师占30.8%,41 - 50岁教师占15.4%,50岁以上教师占15.3%。学历层次方面,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占46.2%。此外,团队还聘请了多名来自救援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如:消防救援人员、应急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安全工程师等担任外聘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二)教学能力与成果
教学团队成员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与研究。近年来,团队成员成功主持并参与了多项课题研究,其中省级2项、校级教学科研项目35项,并且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了5篇高质量论文,其中含核心期刊1篇。同时,团队成员积极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共斩获包含校级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在内的奖项3项。在课程建设的方面,团队仍然捷报频传,成功申报了2门省级精品课程和5门校级精品课程,并精心编写出版了3部教材。以及在实践教学方面,团队成员积极动员,悉心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最终赢得了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金奖1项、省级技能大赛奖项6项及校级奖项20余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得到了质的飞跃。
(三)团队合作与交流
团队内部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课程建设会议等,共同探讨专业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成员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同时,团队注重与校外企业、行业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与多家企业(机构)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团队成员深入企业一线了解行业动态和实际需求,将企业案例和实践经验融入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此外,团队还踊跃参与各类相关学术交流盛会,与业界专家紧密合作,确保紧跟应急救援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脉络,从而为教学团队的建设注入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前沿技术指导。
四、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稳定性不足
鉴于民办高职院校在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相对公办院校来说,确实存在着一定差距,这就直接导致了优秀教师出现流失情况,给团队的稳定发展带来了挑战。本团队也面临着类似问题,部分教师在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后,选择跳槽到了其他院校或企业,这种现象在一定成都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连续性,也对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工作产生了不利影响,将使得一些正在进行的项目可能因教师离职而中断或延误。
(二)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专任教师尽管理论知识扎实,但在实际应急救援工作中经验尚浅,对于复杂应急救援场景的模拟演练及实践指导尚显粗糙,难以充分满足学生对实践技能提升的迫切需求。同时,外聘教师由于工作性质和时间因素,真正参与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系统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有效衔接方面不够紧密,使得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
(三)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不足
在教材编写方面,虽然团队编写并出版了部分教材,但教材内容更新不够及时,教材的内容仍停留在传统应急救援知识的传授上,对新兴应急救援技术和设备的介绍较少,无法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同时,在教学资源库建设方面,数字化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缺乏丰富的应急救援案例视频、虚拟仿真软件、在线课程等资源,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和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此外,教学团队对校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不够充分,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资源体系,导致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四)团队激励与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xx职业学院对教师在教学团队建设中的日常贡献,如教学改革探索、教学资源共享、团队协作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对专业教学团队的激励与评价主要侧重于教学成果和科研项目等方面,这种评价机制容易导致教师过分关注个人成果,忽视团队整体发展,不利于激发教师参与教学团队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合理,缺乏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和学生满意度等关键指标的量化评价,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团队建设成效。
五、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改进策略
(一)优化教师待遇与职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稳定性
根据应急救援技术专业的特殊性和教师的工作强度、教学质量等因素,合理优化教师薪酬待遇体系,适当提高绩效工资比例,并建立与教师教学成果、科研贡献、团队协作等挂钩的薪酬激励机制,对于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额外奖励和补贴。同时,为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教师提供多样化的职业发展路径,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教学培训、行业实践和专业技能认证,建立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的绿色通道。此外,注重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教学团队文化建设,营造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应急救援志愿服务活动,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教师投身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二)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首先,强化教师的实践锻炼,建立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每年选拔专任教师到与应急救援技术相关的企业进行为期1至2个月的实践锻炼,参与应急救援项目和技术研发,积累实践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和案例融入教学内容。其次,加强外聘教师的管理与培训,完善聘任制度,筛选标准严格,通过教学法培训和教学观摩等活动提升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效果,合理规划工作量,加强与专任教师的沟通与合作。最后,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加大投入建设校内实训基地,配备先进设备,模拟应急救援场景,同时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同开发实践教学项目和课程,并积极引进和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创建虚拟应急救援场景,丰富实践教学手段和资源,提高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提升教学资源质量
以“三教改革”为导向,更新教材编写理念,注重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组织教学团队深入调研应急救援行业最新技术动态,结合企业需求和学生学习特点,编写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并加强教材的数字化建设,提升应急救援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建设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形成系统化、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体系,并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教学资源库建设,加强与校外企业、行业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优质资源。此外,建立教学资源库的动态更新机制,确保教学资源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并积极探索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模式,改革教学模式。
(四)完善团队激励与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
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全面提升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不仅要注重物质奖励,还加强精神激励和职业发展激励,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奖励,对在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团队给予荣誉表彰和物质奖励,并优先推荐其参加教学竞赛、教学名师评选等活动,同时将教学团队建设表现纳入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此外,结合专业目标,设计涵盖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教学改革与创新、团队协作与贡献、学生满意度等多个维度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为教师的激励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六、结论
xx职业学院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在团队规模与结构、教学能力与成果、团队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教师队伍稳定性不足、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不足、团队激励与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加强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完善团队激励与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有望进一步提升xx职业学院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为民办高职院校应急救援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为应急救援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七、参考文献
[1]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
[2] 季翔 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9,9(01)?
[3] 金志远,姜向华,刘刚 高职院校应急救援技术专业学生学情分析与人才培养策略——以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凯里学院学报.2024,42(05)
[4] 陈林山,邵孜科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2023,40(12)
[5] 陈汉亭 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产业与科技论坛[J].2020,19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