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陶艺课程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

作者

莫小琴

重庆市合川区新华小学附属幼儿园 重庆市 401520

【摘要】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越来越被幼儿教育所重视,它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与教育价值。但是在幼儿园陶艺课程实施中往往会遇到教学材料选择,教学方法使用和不断激发幼儿兴趣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影响陶艺课程教学质量又制约着陶艺教育向幼儿教育的进一步推进。

【关键词】幼儿园;陶艺课程;常见问题;对策分析

随着社会对于幼儿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陶艺课程这一创造性与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教育价值也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在幼儿园陶艺课程实际运作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许多挑战。教师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设计出满足幼儿兴趣与认知水平要求的陶艺活动。为此,系统地梳理幼儿园陶艺课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对优化陶艺课程设计,提高教育质量有着紧迫而现实的意义。

一、幼儿园陶艺课程常见问题

(一)技能导向过重,忽视幼儿自然创意

幼儿园阶段各类活动开展的目的在于渗透知识、培养技能,并非以某个具体的知识、或是技能传授为主,当前幼儿园陶艺课程中,技能导向太过明显,以致于对幼儿自然创意的挖掘和开发受到某种程度的忽略。陶艺这门艺术活动本应把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艺术表达能力作为其核心目的。但实际情况是很多陶艺课程都过于注重技巧的教学与技巧的把握,需要幼儿们按设定的“顺序”或者“要求”来完成,这种看似在“规则范围”内展开的课程,既制约幼儿自由发挥的余地,又压抑了幼儿创造潜能的发挥。幼儿很难体会到制作时创造的快乐,很难通过陶艺活动来抒发情感与思考[1]。长此以往,幼儿就有可能渐渐丧失对陶艺的兴趣甚至有抵触心理。

(二)过程繁琐复杂,幼儿参与兴趣递减

陶艺做为一种需要精细操作与耐心守候的艺术,在制作过程中通常会包括很多的步骤与环节。但是,对年纪较小的幼儿而言,这些繁杂的制作流程却能使其产生迷茫与沮丧。在陶艺这门课程里,每个环节都需要幼儿们耐心与注意力,但是制作步骤太多,要求太高时,幼儿们往往很难继续保持自己的兴趣。他们可能会因为不能迅速看到成果,或者因为操作过于困难而感到失落。这种挫败感在课程开展过程中会渐渐积累起来,从而使幼儿对于陶艺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渐渐降低。

(三)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成就感难以建立

由于每一个幼儿陶艺技能水平,兴趣点以及投入程度都不一样,其创作出来的陶艺作品自然也就有了品质上的差别。对技能水平比较好的幼儿而言,可能更容易完成比较复杂的工作,从工作中也会有一些成就感[2]。但是,对技能水平不高的幼儿而言,他们在创作时可能面临较大的困难与挑战,致使作品质量差强人意,很难从作品中得到充分的成就感。这类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不仅会影响幼儿对于陶艺课程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程度,也会给幼儿的自信心与自尊心造成不良影响。

二、幼儿园陶艺课程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

(一)平衡技能与创意,激发幼儿艺术潜能

幼儿陶艺教育兼顾技能培养和创意激发是充分挖掘幼儿艺术潜能的关键。技能为艺术表达提供了依据,它可以帮助幼儿把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通过陶艺作品进行具体展现。但是,对技能的过分重视可能制约幼儿想象与创造[3]。所以,教育者有必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立足技巧,引导创意,让幼儿获得技巧之余自由表达思想与情感,进而充分激发其艺术潜能。

以制作“陶瓷小碗”项目为例,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向学生们详细展示了传统陶瓷小碗的基础形态和制作流程,包括了如何揉捏陶泥、如何塑造碗的形状以及如何调整碗的细节等方面。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做陶瓷小碗了。他们研究怎样把陶泥塑造成碗形,在教师协助下初步雕刻修整。幼儿在获得基础技能之后,教师会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法,设计出具有独特个性的陶瓷小碗。开始试着在碗口外壁增加各种花纹,质感,或选用刻刀雕刻波浪纹或选用不同色彩陶泥镶嵌以营造多姿多彩的视觉效果。纵观整个创作过程,教师既注重幼儿对技能的掌握,又不断地指导幼儿去尝试新颖的构思与设计。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在提升陶艺技能的同时,还能充分激发与发展创意思维与想象力,进一步挖掘艺术潜能。

(二)简化制作流程,提升幼儿参与乐趣

在幼儿园的陶艺教学中,简化的制作步骤被看作是增强幼儿参与感的核心方法。幼儿年纪小,繁杂的操作步骤会使幼儿产生迷茫、沮丧等情绪,进而减少陶艺活动兴趣的产生。所以通过简化制作步骤、凸显核心技艺可以使幼儿在陶艺创作过程中更加轻松、快速感受成就感。化繁为简的过程还可以帮助幼儿更加深刻地了解陶艺基本原理与技术,给其创造力的发挥提供更为宽广的天地。教师在执行这一策略的时候,要根据幼儿实际操作能力对陶艺活动开展的难度进行合理的设计,以保证每一个幼儿都能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快乐与发展。

以制作“陶瓷小动物”陶艺为例,为了增强幼儿的参与感,教师采纳了简化生产流程的方法。本课以做陶瓷小动物为主线,教师提前为幼儿们准备了易于使用的陶泥和一些简单的工具,例如塑料美工刀、模具等。在上课之初,教师先给幼儿演示怎样利用模具迅速做出小动物基本造型,再指导幼儿用刻刀雕刻动物眼、鼻、嘴等细节特征。有了教师的引导,幼儿就自己做。因其制作过程简单明了,幼儿们迅速掌握了陶艺的基本技法,开始努力地去创造各种各样可爱的小动物和植物。有些幼儿会做小猫、小狗、别具特色的小熊。制作时,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创作各种形状的陶瓷小动物。在课程最后,幼儿们会展示他们的创作,还会和其他幼儿一起分享他们在创作中所获得的快乐与收获。通过这一化繁为简的陶艺制作,幼儿在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在发展创造力与审美能力。同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他们体会陶艺创作的神奇之处,更进一步地调动起参加陶艺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三)多元评价作品,增强幼儿成就感

幼儿园陶艺课程对幼儿作品评价方式对其学习积极性与成就感有直接影响。传统评价方式一般都是根据作品漂亮与否,技艺高超与否来衡量,这些评价方式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幼儿创造性与想象力的发挥。所以,运用多元评价策略就变得非常重要,也就是要多角度、多维度地对幼儿作品进行评估。多元评价不只注重作品的面貌与技艺,更注重幼儿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多元评价可以使教师对幼儿发展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及时发现与鼓励幼儿的长处,进而有效提升幼儿学习的成就感与动力。

幼儿园在开展陶艺活动时,让幼儿创作“春天”题材陶艺作品。在活动之后,教师运用多元评价对幼儿进行评价。教师要求幼儿互展作品,鼓励幼儿以短小的文字叙述创作灵感及创作过程。这一环节在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学习其他伙伴创作思路的机会。然后,教师请家长及其他班教师担任评委,分别从创作、色彩搭、,造型设计几个方面来评价幼儿的创作。评委们在充分肯定与鼓励每一部作品的同时,提出建设性改进建议。最后由教师举办小型陶艺作品展示会,向大家展示幼儿作品,使更多人欣赏其创作与天赋。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刺激幼儿的成就感与自豪感,也能够依据有效评价,给予幼儿充分鼓励,持续幼儿陶艺学习兴趣。

三、结语:

陶艺课程对于幼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以上对于幼儿园陶艺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分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后就会发现。通过技能培养和创意激发的均衡,可以引导幼儿在获得陶艺基础技能时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其艺术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简化制作流程等策略使幼儿可以更加容易地投入陶艺创作,感受陶艺带来的快乐,继而促进其参与度与兴趣。并对作品进行多元评价,进而使幼儿在进行创作时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肯定和鼓励,切实提高其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李丽珺.幼儿园陶艺课程常见问题与对策[J].家长,2022,(24):135-137.

[2]朱伟.幼儿园陶艺课程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求知导刊,2019,(34):

[3]潘梦梅,蒲艳,罗冠章.陶艺课程工作室制教学改革研究——以广州商学院陶艺教学为例[J].艺术品鉴,2018,(35):31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