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幼儿园教师数据素养发展路径研究
陈珍珍
商洛学院 陕西 商洛 726000
摘要:在教育数字化战略全面推进的背景下,教师的数据素养已成为推动教学质量提升与科学管理转型的重要支撑。幼儿园教师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力量,其对数据的认知、获取、分析与应用能力直接关系到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支持程度和园所治理效能的提升。本文在厘清数据素养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幼儿园教师在数据意识、数据技能和教学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发展要求,提出三条具有可行性的提升路径:基于数字平台的赋能、园本培训的深化以及教学评估机制的重构,以期为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实践方向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幼儿园教师;数据素养
引言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之基础。2018年印发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面向学前教育的重要文件,体现出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意见》中强调,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要大力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凸显出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对于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在教育数字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具备传统的保教能力,更应掌握数据分析、数字工具使用等新型能力,数据素养正成为新时代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数据素养的定义
数据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大量信息与数据时,具备有效获取、理解、评估、分析并将数据用于支持决策与实践的综合能力。在教育领域,教师数据素养不仅包含技术层面的操作能力,更体现为对数据在教学改进、幼儿发展支持、教学评估与决策中的运用意识和能力。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数据素养包括理解儿童发展指标、收集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分析学习结果以及调整教学策略等方面的能力。数据素养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精准教学与科学育人的关键保障。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教师数据素养正由“可选项”转变为“必备能力”。
二、幼儿园教师数据素养现状
(一)数据意识与观念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幼儿教师对数据价值认识不足,数据意识薄弱,在工作中许多幼儿园的教师们仅仅把数据看成行政任务或应付评估的形式,没有认识到对教学支持和儿童发展指导的意义,更有教师认为学前教育重在情感交流和个体体验,不需要引入数据来进行干预,不重视教育数据提供的反馈信息。这些思想上的滞后严重制约了数据素养的培训教育需求和行动力。一些教师懂得了“数据驱动教学”,却没有真正形成用数据改进教学的理念,这一认知空白是制约数据素养提升的瓶颈,也说明在当前的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教师们必须先行实现从个人经验到数据思维的认知转变。
(二)数据获取与分析能力的实际水平
幼儿园教师“采集不全面、看不懂、用不上”的矛盾现状在数据采集与分析方面时有出现,虽然能在工作中积累一些简单的数据,如幼儿出勤、活动参加人数、发展情况等,却没有良好的组织与选择意识。面对学校管理软件或是区域网络平台推送的各种信息工具,不少教师只是最简单地录入,很难进行数据分析、图形分析、趋势预测等动作。另外,从分析技巧层面上看,绝大部分教师没有掌握基本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能力,很难从中获取有用信息,依靠直觉进行决策而不是基于数据进行反思教育实践或实现个性化辅导,因而使数据成为“信息孤岛”。
(三)数据应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
在教学实践中,数据驱动的教学应用仍未在幼儿园普遍落地。即便引入了儿童成长评估设备、电子成长档案系统等数字工具,但教师运用数据支持教学决策的能力不足。大量数据仅沦为“上传”的支撑或者是应付审核,无法作为教学改进或者个异性帮助的依据,比如教师在完成儿童观察报告时,缺乏解析能力就不能识别出儿童可能的行动转向或是学习的趋向,教育的时机就被丧失了。教学与数据之间没有相关度,数据成了“后台资料”,数据不能够完成真正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进程调整。在教学信息化环境日益深化的时期,如何将数据转化为可落地的教学行为,这是教师数据素养“应用层面”不得不跨越的障碍。
三、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幼儿园教师数据素养发展路径
(一)基于数字化平台提升数据获取与分析能力
数字化平台是帮助教师获取与分析数据的重要途径,使得数据素养得以提升。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落地,各地将儿童身体发展、智力发展、社会性发展等纳入区域幼儿发展监测系统、数字化儿童成长电子档案袋等。帮助教师便捷输入及自动化分析汇总数据,从而总体把握每个幼儿的发展历程。例如,杭州市某公立幼儿园利用“儿童成长电子画像系统”,监测幼儿的学习过程、游戏行为以及教师、学生互动生成数量等,自动生成“电子成长报告”,教师根据数据结果调整区域活动材料、强化薄弱能力培养。在这样的实践中,教师熟练掌握了采集数据的方法,并能利用直观图像去预测趋势、分析个案,提高了“从数据中发现有用信息”的技能,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即从被动的数据填写者转变成了数据使用者,整体提升数据素养。
(二)通过园本培训体系强化数据素养核心技能
园本培训是提升教师数据素养的有效方式之一。相对普通的短期课程,园本培训更贴近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内容针对性强,更适合幼儿园教师工作特点,而且可以进行长时间的持续跟进。某省级示范园在数字化改革试点中,专门设立“教师数据素养提升专项培训计划”,采取课题研究、参观学习、操作指导三位一体的方式开展教师培训。如学校在“怎样用数据来改进教学”的研究课题中,校长带着教师把一周的“晨检数据+自由游戏观察记录”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孩子们在团体游戏中分配不均的问题,在修改活动方案环节中把原先设计的规则进一步明确,孩子们的团体游戏设计有了很大改善。这个过程采用“现场取样—小队分析—教学调整—结果反馈”的循环方式,让教师亲身经历数据驱动教学改进的过程,有效推动数据素养从理念走向实践。
(三)构建数据支持的教学与评估实践机制
将数据嵌入教学与评估全过程,是提升教师数据应用能力的关键路径。数据不应仅在总结阶段使用,而应贯穿活动目标设定、过程调控与成效评估。在实践中,一些先行园所已探索形成“目标—数据—调整—再评估”的教学闭环机制。例如,某民办园在主题课程《我爱大自然》中,引导教师围绕“幼儿自然观察能力发展”设定行为观察指标,如专注时长、主动提问次数等,并结合平板录入观察数据。活动结束后,教师通过数据对比发现,中低年龄组幼儿对户外活动参与度明显低于预期,及时调整第二阶段的内容安排,并增加师幼互动频率。在总结阶段,教师将两轮数据对比分析写入教学反思,形成完整的教学调整报告。
结语:在教育数字化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数据素养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教师在数据意识、采集分析与实践应用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亟须通过平台赋能、园本培训与机制构建形成系统性提升路径。数据素养不仅是一项技术能力,更是一种教育理念与实践逻辑的转变。未来,应构建跨层级协同机制,推进数据文化在园所内生长,将数据真正转化为支持幼儿成长与教师专业提升的有力资源,助推学前教育迈向更加科学、精准、智能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1]柴云梅."研究+":幼儿教师课程实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3(4):4-4.
[2]张建欣.幼儿园教师TPACK专业素养影响因素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22(5):5-5.
[3]梁慧怡.智能时代幼儿教师数据素养及其提升策略[J].教育信息技术, 2023(3):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