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科学课堂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探究

作者

邱成艳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平阳小学

摘要: 2022年版科学课标指出,强化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推动育人方式变革,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增强课程适宜性。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深度探究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实施项目式学习,会对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成效,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推进课程改革进程,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科学课堂   项目式学习   设计  实施探究

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通过解决真实问题培育核心素养的教学新样态,是促进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载体。在实际教学中,以项目式学习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需要教师结合课标、教学内容、项目式学习的特征进行精心的设计,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浅谈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一)基于核心素养制定项目学习目标

项目式学习首先是一种学习,是学习就必须有目标,在设计项目式学习时,首先要制定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项目学习目标,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维度厘清项目中要发展的核心素养。然后基于核心素养将核心知识分解、细化,并将知识与知识之间建立关系,把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项目式转化。项目式学习的目标既要包含学科知识,也要包括高阶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当然,融入的方式可以是对已掌握知识的运用,也可以是通过项目参与和体验习得新的知识。

(二)设计驱动性问题

项目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驱动性问题”,驱动性问题激发学习者的注意力,使其主动投入项目探索中。一个好的驱动问题能够给学习者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它既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提纲契领地指出持续地自我探索的方向。驱动性问题要给学生提供模糊的任务和明确的结果。在这样一个问题的引领下,将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进行研究,每节课的教学应与需要解决的大问题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样进行一段时间的主题学习,最终解决问题。

(三)以产品为导向

项目式学习和其他类型的教学的区别在于,项目式学习最终是要形成公开的有质量的成果,在多样的群体中进行交流。也就是在项目结束时,学生制作完成一个可见的产品。然而需要强调的是,项目式学习不只是要做一个产品,还要明确产品背后要达成的核心素养目标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以这种形式制作产品。

(四)基于素养目标设计探究实践活动

项目式学习的载体是活动,学科观念的建构、学科思维的形成都必须在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展开。项目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完成活动做出成果,而是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实践历程。要使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探究实践,就要把核心素养目标落实到每一堂课中,转变为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教师首先要把项目式学习的整体目标分解到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具体设计教学情境、开发教学资源,一步步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五)构建与核心素养相适应的评价量规

2022年版科学课标指出,构建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加强综合评价,是为了突出评价的导向性和全面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应该构建与核心素养目标相对应的多元评价体系。综合利用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细化评价类型,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型思维,使学生建立起思维之间的联系。

核心素养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项目学习中,注重“做事”的逻辑,即解决真实问题的逻辑,通过学生问题拆解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将“问题解决”作为外显的线索,在问题解决中建构核心知识,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问题解决的经验图式,构建关键能力。可见,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模式。从认知神经、实证研究等多角度的观点来看,好的项目学习可促进学生大脑发育,使学生更专注、更主动与投入,同时学生对关键概念的理解更为深刻持久;为学生的整体灵活性提供了跨情境思考、转换的可能性,学生易于在新情境中发生知识迁移,形成大格局的心智自由,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1】陈如平 课例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4

[2]罗伯特.M卡普拉罗等.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8.9

[3]夏雪梅  项目化学习设计【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