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油气储运系统中的节能降耗技术应用

作者

鹿传清

天津炼达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280

摘要:在全球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与节能减排目标驱动下,油气储运系统的节能降耗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本文系统探讨油气储运系统中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分析了工艺优化、设备改进及智能管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加热炉优化、高效泵选型、智能监控等技术的研究,揭示了其在降低能耗、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中的作用机制,为推动油气储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

关键词:油气储运;节能降耗;工艺优化;设备改进;智能管理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油气作为重要能源与工业原料,需求量持续上升。油气储运系统连接着生产与消费,是能源供应链的关键。但目前该系统能耗大、效率低,既增加企业成本,又给环境施压。在 “双碳” 目标下,借助技术创新实现节能降耗迫在眉睫。本文从工艺优化、设备改进、智能管理三方面,探讨节能降耗技术在油气储运系统中的应用,期望能为提升系统能效、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思路。

1. 油气储运工艺优化节能技术

1.1 加热炉系统优化

加热炉是油气储运过程中重要的耗能设备,其运行效率直接影响系统能耗。优化加热炉系统可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改进燃烧技术,采用新型燃烧器,提高燃料燃烧的充分性,减少不完全燃烧造成的能量损失。例如,分级燃烧技术能够使燃料与空气更均匀混合,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同时提升燃烧效率。其次,对加热炉的炉体结构进行优化,选用新型保温材料,增强炉体的保温性能,减少散热损失。此外,通过安装自动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加热炉的运行参数,根据油气温度、流量等需求精准调节燃烧强度,避免能源浪费。经实践验证,加热炉系统优化后,可使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10% - 15%,有效降低了油气储运过程中的热能消耗。

1.2 输油管道优化运行

输油管道的运行状态对能耗有着显著影响。合理优化管道运行参数是节能的关键。一方面,通过优化管道的输量,在满足输送需求的前提下,避免管道在低效率区间运行。根据不同油品的特性和输送距离,确定最佳的输油速度和流量,减少因管道内油品摩擦产生的能量损耗。另一方面,对管道的高程差进行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地形优势,采用 “自流输送” 的方式,降低泵送能耗。此外,定期对管道进行清管作业,清除管道内壁的结垢和沉积物,减少管道摩阻,提升输送效率。通过输油管道优化运行,可降低管道运行能耗 8% - 12%,提高油气输送的经济性。

1.3 油气混输技术应用

传统的油、气分别输送方式存在设备多、能耗高的问题。油气混输技术通过将原油和天然气混合后进行输送,减少了分离、增压等环节,降低了系统整体能耗。油气混输系统采用高效的混输泵,能够适应不同气液比的混合介质输送,且在输送过程中减少了气体压缩和液体提升的能量消耗。同时,油气混输技术简化了工艺流程,减少了设备占地面积和投资成本。在一些海上油气田,油气混输技术的应用使得平台设备数量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约 15% - 20%,极大地提高了油气储运系统的综合效益。

2. 油气储运设备改进节能技术

2.1 高效泵与压缩机选型

泵和压缩机是油气储运系统中的核心动力设备,其选型直接关系到系统能耗。选用高效节能的泵和压缩机,能够显著降低运行过程中的电能消耗。在泵的选型上,采用变频泵,可根据实际输送需求调节泵的转速,避免泵在固定转速下高能耗运行。同时,选择水力效率高、结构合理的泵型,如多级离心泵,其能够在不同工况下保持较高的效率。对于压缩机,采用新型高效螺杆压缩机或离心压缩机,结合先进的调节技术,可使压缩机在宽工况范围内高效运行。

2.2 新型换热器应用

换热器在油气储运系统中用于热量交换,其性能对能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新型换热器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和采用新材料,提高了换热效率。常用的换热器有管壳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其中板式换热器具有传热系数高、占地面积小的特点,其独特的板片结构增加了流体的湍流程度,强化了传热效果。微通道换热器利用微小通道增加换热面积,在紧凑的空间内实现高效的热量传递,性能对比情况如下。

2.3 节能型储罐设计

储罐在油气储存过程中存在蒸发损耗和散热损失等问题。节能型储罐设计通过改进储罐结构和采用特殊技术,降低能源损耗。在储罐结构方面,采用双层壁结构,中间填充高效保温材料,减少储罐内外的热量交换,降低散热损失。同时,在储罐顶部安装浮动式密封装置,减少油气蒸发损耗。此外,一些新型储罐还采用了太阳能加热技术,利用太阳能为储罐内的油品提供热量,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节能型储罐设计可使储罐的能源损耗降低 10% - 15%,有效提高了油气储存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

3. 油气储运智能管理节能技术

3.1 智能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

智能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SCADA)是实现油气储运系统智能管理的基础。该系统通过在油气储运设施上安装大量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压力、流量等运行参数,并将数据传输至控制中心。借助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系统能够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和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并进行预警。例如,当管道压力出现异常波动时,系统可快速定位故障点,避免因故障导致的能源浪费。同时,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优化系统运行参数,实现节能运行。智能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使油气储运系统的运行管理更加精准、高效,降低能耗约 8% - 12%。

3.2 优化调度与运行控制

基于智能监控系统采集的数据,优化调度与运行控制能够实现油气储运系统的节能运行。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对油气输送路径、设备启停时间等进行优化调度。例如,根据不同时段的能源价格和输送需求,合理安排泵和压缩机的运行时间,降低用电成本。同时,采用动态调整策略,根据实际工况实时调整系统运行参数,使设备始终处于高效运行状态。优化调度与运行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使油气储运系统的整体能耗降低 10% - 15%,提高了系统的运行经济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3.3 预测性维护技术

传统的设备维护方式多为定期维护,存在过度维护或维护不及时的问题,影响设备运行效率和能耗。预测性维护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故障预测。通过分析设备振动、温度、电流等参数的变化趋势,提前判断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并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这样既能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停机损失和能源浪费,又能减少不必要的维护成本。预测性维护技术的应用,可使设备故障率降低 20% - 30%,设备运行效率提高 10% - 15%,有效实现了油气储运系统的节能降耗。

4.结语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油气储运系统的节能降耗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工艺优化、设备改进和智能管理等多方面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油气储运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然而,随着油气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节能降耗技术仍需持续创新和完善。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新型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结合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油气储运系统向更加高效、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为保障能源安全和实现 “双碳” 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禹,曹宇,闫瑾.油气储运长输管道中的节能降耗技术研究与应用[J].石化技术,2024,31(07)

[2]韩立芳,张琪.油气储运系统节能技术分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4,(06)

[3]杜佳智.油气储运系统节能技术要点研讨[J].黑龙江科学,2021,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