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启蒙在路上:乡镇小学美术教师激发学生创造力想象力
范丽娟
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军赛乡岔路完小 677705
引言
乡镇小学的艺术启蒙教育乃是学生全面成长不可或缺的根基,而美术这门课程作为艺术启蒙的关键载体,在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一块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相较于城市中的学校,乡镇小学虽然硬件和资源上存在些许差距,但是它也有着自己的特色那就是独有的自然环境以及乡土文化。如果美术教师扎根于乡土、勇于创新,那么就相当于为学生筑起了通往艺术世界的一座桥梁。创造力与想象力会在乡土之中生根发芽。
一、乡镇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与艺术启蒙的价值
乡镇小学美术教育常面临 “三重困境”:一是教学资源有限,专业教具、展览资源匮乏,学生眼界易受局限;二是部分教学理念侧重技能模仿,将 “画得像” 作为目标,忽视创造力培养;三是学生接触艺术的渠道较窄,缺乏家庭艺术氛围,导致艺术表达常陷入 “不敢想、不会画” 的困境,想象力被固定模式束缚。艺术启蒙的意义正在于打破这种束缚。对乡镇学生而言,美术创作不仅是技能练习,更是用画笔表达对乡土生活的感知,用想象重构身边世界的过程。当学生在画笔下让德昂族村寨的竹楼 “长出翅膀”,让田间的稻穗 “串起星星” 时,他们的创造力便在与生活的联结中被激发。这种启蒙能培养他们用独特眼光看待世界的能力,对一生的学习和发展都至关重要,也能弥补乡镇学生在其他认知领域的局限。
二、基于本土资源: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乡土培育
乡镇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是艺术启蒙的 “活教材”,教师要善于发现并转化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自由想象。自然景观方面,田野、山林、河流等都是灵感来源,可引导学生 “给云朵编故事”:观察天空中云朵的形状变化,用画笔将其想象成德昂族传说中的神兽、飞翔的竹楼或太空飞船,并为画面配一段简短故事。这种活动无需专业材料,只需一支画笔和对自然的感知,就能极大激发想象力。
本土文化资源的利用更显独特,德昂族特色村寨的建筑、服饰、纹样等都是绝佳创作主题。可引导学生回忆家中长辈的德昂族服饰,描绘那些精美的织锦图案,再让他们 “给图案变魔术”—— 在传统纹样中加入太空元素,让织锦变成 “星际导航图”;或是观察校园里可能存在的德昂族风格装饰,想象它们在未来的样子,比如让传统竹楼的屋檐挂上 “捕捉星光的网”。这种将民族文化与幻想结合的创作,既有根脉又有梦想,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生活场景的艺术转化也能激发创造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节:墙角的青苔可以是 “小精灵的地毯”,雨后的水洼能映照 “太空的倒影”,奶奶织锦时的手指动作像 “在编织彩虹”。这些熟悉的场景经想象转化,都能成为充满童趣的艺术素材。
三、创新教学方法:构建“放—导—评”启蒙路径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关键,要营造 “放手 -引导 - 评价” 的良性循环,既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又给予必要的思维支撑。“放手” 时要打破 “标准答案” 的限制,允许 “异想天开”。比如在 “我的航天梦” 主题创作中,不规定画面内容和形式,学生可以画自己与同学穿着带有德昂族纹样的宇航服,在太空种植家乡的水稻,或是驾驶着竹楼形状的飞船遨游星系。我指导学生创作的《航天梦》,正是鼓励他们将身边的老师同学、民族元素与太空想象结合,最终荣获云南省美术奖。教师要抑制 “纠正” 的冲动,尊重 “不合理” 的想象—— 在艺术中,“不合理” 往往是创造力的开端。
“引导” 阶段要有思维拓展的 “支点”,避免学生因没有方向而迷茫。可以用 “问题链” 引导想象,比如构思 “德昂族村寨的未来” 时,问 “如果村寨有了太空电梯,会建在哪里?”“未来的织锦机会不会织出会发光的图案?” 等,让学生把现实与想象连接起来。也可以用 “跨界联想”,比如听一段德昂族的葫芦丝音乐,让学生把旋律转化为颜色和线条,感受音乐与视觉艺术的通感,这种引导既能给想象留出空间,又能让学生找到创作突破口。
“评价” 环节要以鼓励想象、肯定独特性为主,放弃 “像不像”的标准,转而关注 “有没有自己的想法”“有没有表达出真实感受”。可以开展 “画廊漫步” 式评价,把学生作品贴成画廊,让学生相互欣赏,写下 “我最喜欢的一个想象”。教师点评时,重点强调 “个性化”,如 “你把德昂族的银饰想象成太空能量环,这个想法太奇妙了!”“你画的太空水稻田,让我看到了家乡的未来,很有感染力”。这样能让孩子感受到想象的乐趣,增强创作信心。
四、创新教学模式:突破纸笔局限的艺术表达探索
传统的 “画板 + 颜料” 模式可能束缚乡镇学生的表达,教师可以尝试多元创作方式,让想象力在更广阔的载体上驰骋。综合材料创作是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可利用生活中废弃的纸盒、瓶盖、秸秆、布条等进行拼贴或雕塑。比如用瓶盖和彩色纸拼贴 “太空里的德昂族村寨”,每个瓶盖可以是星星、飞船或房屋;用秸秆和布条搭建 “幻想中的民族博物馆”,给博物馆设计会旋转的展示台、能穿越的大门。这样的创作不需要专业技能,却能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摆脱平面思维,锻炼空间想象力。我指导学生创作《航天梦》时,也鼓励他们运用多种材料,比如用泡沫板制作飞船,用亮片装饰宇航服,让太空场景更加立体生动。
表演与美术结合的 “动态创作” 可以激发多维想象。设计 “故事绘本剧” 活动,学生先合作创作图文绘本(美术),再把故事改编成短剧(表演),在角色装扮、道具制作中加深对故事的想象。比如 “德昂族少年的太空旅行” 这个故事,学生既要画出少年的宇航服(可以融入民族元素),设计太空里的奇遇,还要想好他们如何与外星人交流,如何用民族智慧解决太空难题。这种跨形式表达能让想象更立体。
结语
乡镇小学美术教师在艺术启蒙中的作用很重要,他们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激发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人,依靠立足本土资源,更新教学办法和教学样式,老师们为学生搭起了一座通向艺术世界的桥梁,促使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乡土大地上扎下根来,绽开美丽之花。
参考文献
[1] 陈逸键 . 发展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之我见 [J]. 美术教育研究 ,2012(20):109-111.
[2] 顾艳青 .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D]. 山东师范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