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

纪清艳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河北 石家庄市 050000

引言: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初级、重复性的会计核算工作将会被财务机器人替代。低端的会计人员将会被淘汰,高端财务人才的需求量会大幅度增加,因此,要加快构建创新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会计人才的转型升级,提升学生利用数字化工具解决财会问题的能力。民办高校承担着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更应全面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一、数字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新需求

在数字化时代,繁重的会计工作会被财务共享中心所取代,传统的记账凭证、账簿、报表可以用财务机器人解决;区块链技术产生了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方式,传统的会计记账方式逐渐被替代。数字时代下,会计信息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过度强调会计核算功能,忽略了经济业务内涵。数字时代需要业财融合人才和掌握大数据工具的复合型人才。

1、业财融合人才

数字时代把会计人员从重复的记账工作中解脱出来,转而要求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财务知识,还要掌握业务相关的税务知识、内部控制知识以及战略管理知识,由此才能更好地承担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只有懂业务的财会人员才能让财务服务于业务。只有实现业财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财务数据的作用。数字化时代将会计职责从传统的数据核算转化为决策指导,业务需要和现代化信息手段相结合。因此,会计培养模式需要重大的革新。

2、复合型人才

数字时代是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的时代,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知识,还要掌握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与开发技术等知识。会计人员需要掌握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并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高效的数据整理、挖掘和分析。新型的会计人员需要依托信息技术完成会计工作。因此,民办高校在会计人员的培养上要增加与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相关的内容,让会计人员参与决策。目前,社会对智能财务核算师、智能财务工程师、智能财务运营师以及智能财务规划师等有极大的需求,这也说明会计人员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高校需要培养的是面向未来懂数据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二、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教育理念滞后

传统的教育理念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数字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理论课程占比较大,实践课程相对较少,且实践课程的教学方式往往较为单一,缺乏与实际工作场景的紧密结合。

2、课程体系不合理

课程内容更新缓慢,与数字时代的新技术、新应用脱节。许多教材中的知识陈旧,未能及时反映数字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学科之间相互独立,缺乏跨学科课程的设置,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难以适应产业融合的需求。

3、教学方法单一

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索和思考的机会。课堂互动性差,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数字化教学工具的应用上,部分教师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在线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验等数字化工具的优势。如一些教师虽然使用了在线教学平台,但仅仅将其作为发布课件和作业的工具,没有开展有效的线上互动教学。

4、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自身的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指导。一些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对数字时代的产业需求了解不够深入,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差距。

三、民办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1、更新教育理念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字素养和实践能力,将创新教育

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实践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例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完善课程建设

民办高校要想满足数字时代的新要求,不仅需要完善课程体系,还要与信息化课程相结合,尝试将大数据等智能化平台融入课程。例如,在传统的课程中加入大数据财务分析实训、业财一体化实训等课程。民办学校可以建立虚拟智能财务系统平台,改进传统的培养模式,丰富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可以构建基于大数据库视角的管控平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平台以及业务、资金、信息与技术融合的平台。此外,在设置课程时,要注意交叉学科的融合,全面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等都依托于数字化技术,民办高校要按照不同的就业需求,分设不同的学科体系。开设了《基于 Python 的大数据分析基础》、《财务共享服务》、《智能财税》等贴合行业前沿的课程定期更新课程内容,并邀请行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

3、丰富教学方法

民办高校可以依托智能化平台,建立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学机制,通过翻转课堂等实现个性化的云端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数字化时代,教育可以突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将优质资源输送到实践中。首先,数字化技术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其次,会计教育从填鸭式教学转变为自主创新式学习,增加与时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利用智慧教室、仿真实训室等,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积极联合顺捷集团、用友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正保会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永信会计师事务所等多家单位,携手培育高素质的数智化会计人才。校内教师与企业教师校内校外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教学方法。

4、培养教师队伍

数字化时代需要复合型的会计人才,因此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专业的教师需要继续接受更深层的培训。首先,要让教师拥有利用数字化工具处理数据的能力;其次,要培训教师搭建线上平台等教学能力。例如:通过组织教师参与 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投身职业院校专业技能竞赛等实践路径,全方位强化教师的数字素养与数字应用能力,以此推动财会专业教师队伍从传统教学能力向数智化教学能力的深度转型与升级。

总结:数字时代的到来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通过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改革措施,可以构建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数字素养和跨学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在改革过程中,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数字时代的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丽 , 张扬 . 数字经济时代会计专业人才能力框架与培养路径[J]. 商业会计 ,2022(6):104-112

[2] 张珊珊 , 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化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23(3):113-115.

作者信息:

姓名:纪清艳,出生年月:1981-06-10,女,汉族,籍贯:省沧县;所在院校:,职称:高级会计师,讲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课题来源:省会计学会;课题名称:数字经济背景下民办院校会计人才培养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