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创新实践

作者

刘佳

襄阳市第九中学,湖北 襄阳,441000

摘要: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本要素,是英语教学体系的重要构成,其不仅是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媒介,更是学生深层次学习英语、探究英语的基石。但是在实践教学中,词汇教学依旧暴露出诸多问题,这一背景下,如何借主题语境之力深化学生对词汇的理解、记忆及应用,提高词汇教学效果,成为摆在一线高中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即聚焦于主题语境,探寻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创新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主题语境;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创新实践

在高中英语教学体系中,词汇作为语言建构与意义表达的基础要素,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而传统词汇教学模式往往聚焦于词汇的音形义解析,呈现出碎片化、孤立化的特征,导致学生在词汇学习中普遍陷入“记忆效率低”“语境运用脱节”“文化理解浅表”的泥潭,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所倡导的“在主题语境中建构语言意义与文化内涵”的教学理念脱脱轨。而主题语境作为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涵盖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为词汇教学提供了立体化的情境支撑。将词汇置于特定的主题语境之中,其语义内涵、语用规则及文化关联得以系统呈现,因而更有助于学生在主题意义探究过程中实现词汇的深度理解、高效记忆与灵活运用。

一、在真实情境中实现词汇的深度内化,促进联想记忆

词汇唯有在真实、丰富的语言情境中方能展现其完整内涵与魅力。从根源探究,语言是一个有机整体,单词如同散落其中的珍珠,脱离了句子、篇章的串联,便失去了大部分价值。而当学生沉浸于生活案例、时事新闻、英文电影等营造的语境中时,词汇不再是孤立的释义,而是与人物情感、故事情节、现实场景深度交融的媒介。因而,词汇教学期间,在理解词汇的基本含义后,有必要构建真实情境,带领学生将之置入主题语境之中,巧借语境之力,帮助学生形成联想记忆,为词汇的长期存储及深入应用奠定基础。

例如,在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1 Teenage life”中“challenge”一词的教学时,首先为学生解释“challenge”的基本含义,并说明其作为名词时的释义为“挑战”,作动词时意为“向...挑战”。有了“challenge”的基本理解,教师再展示一段有关极限运动的视频,如攀岩运动员在陡峭悬崖峭壁上艰难攀爬,旁边配文:“They face a great challenge to conquer the cliff.” 学生观看视频看到运动员奋力拼搏、与恶劣环境和超高难度对抗的画面,结合语境中“conquer the cliff”这一信息,很容易联想到“challenge”意味着需要克服的艰难任务、挑战。教师“趁热打铁”,顺势引导学生观察运动员的表情、动作,联想自己在面对困难考试、体育测试时的心境,让“challenge”不再是抽象单词,而是具象化为紧张、拼搏、想要突破的场景,激活联想思维。紧接着,融入巩固环节,布置写作题目:“Describe a challenge you have faced in your school life and how you overcame it.”驱动学生在回忆、书写自身经历时频繁使用 “challenge”一词,在反复应用的过程中,在自我表达的语境里,学生将单词与个人成长、情感紧密相连,每一次回忆与书写都是一次联想强化,从而让语境与联想协同作用下,有效提升词汇掌握成效。

二、基于语义关联的立体化词汇体系构建,助力全局记忆

词汇的意义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主题语境中通过语义关联、搭配规则和文化内涵形成有机整体。认知语言学理论指出,词汇记忆的高效性依赖于“心理词库”的结构化建构,而主题语境为词汇提供了天然的语义锚点。人教版教材以单元主题为纲,每个单元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特定主题展开,继而为词汇网络建构提供了逻辑框架。教师可依托主题语境,引导学生通过“主题词聚类—语义场拓展—文化意涵挖掘”三个步骤,将零散词汇纳入系统化的认知结构,实现词汇记忆从“线性积累”到“网状联结”的升级。

如在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的教学中,老师便可以聚焦于“人与社会”这一主题,构建围绕于“运动”的主题语境,并围绕该语境进行语义关联层面的发散,为学生逐步构建出完整词汇图式。首先在电子白板上写下“Sports”作为中心主题,使用大字体或醒目的颜色,以确保中心主题突出。从中心主题引出两条主分支,分别标记为“Sports Types (体育类型)”及“Activities (活动)”,并对每个主分支添加具体的子分支。如在“Sports Types”板块添加Soccer (足球)、Basketball (篮球)、Volleyball (排球)、Baseball (棒球),使学生清晰而全面地掌握各种运动类型。最后再根据图中的词汇造句,进一步巩固记忆。当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单词图谱后,抹去思维导图中的单词和句子,让学生根据语境记忆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包含运动的英文单词、特点等,并与同桌分享。如此,自上而下,自局部到全面,学生建立了有关“Sports”的完整词汇网络,词汇理解及记忆效果均能得到显著提升。

三、在主题意义探究中深化词汇的文化建构,实现轻松记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主题语境中的词汇往往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文化意识的培养应贯穿语言学习的全过程”,而跨文化对比是深化词汇文化理解的有效路径。人教版教材在“人与社会”“人与自我” 等主题单元中,常涉及中西方节日、价值观、社会制度等文化现象的对比,为词汇教学提供了文化对话的契机。因而,教师可联通词汇背后的文化意蕴,引导学生在主题语境中发现词汇的文化负载性,理解其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语义偏移与语用差异,最终实现从“语言符号记忆”到“文化意义建构”的升华。

例如,为“节日”主题,呈现 “spring festival”“lantern festival”“harvest festival”等词汇。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梳理教材中reunion dinner、red lantern、dragon dance等涉及中国节日的词汇,及和西方节日词汇,并填写“文化词汇档案表”,记录词汇对应的文化习俗、象征意义及使用场景。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中西方节日文化对比”研讨会,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词汇内涵、情感色彩、文化隐喻三个维度进行对比,发现其中的内在差异,当遇到有关文化的主题语境时,脑海中也能自动闪现出众多有关文化描写的词汇。

总结: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创新,本质上是对“语言—情—意义”三元关系的重构。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关注教材主题语境的深度挖掘,重视多元情境的构建,为学生的词汇理解、掌握及应用提供场景支架,使词汇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与文化意识提升的双引擎。

参考文献

[1]张小平.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践探究 [J]. 中学教学参考, 2025, (01): 26-31.

[2]黄艳.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践探讨 [J]. 中学生英语, 2024, (24):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