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张肖萌
吉林省长岭县第五小学
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学科,其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理解数学问题本质、进行逻辑思维构建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精准把握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的内涵,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长期处于边缘化地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发展滞后,严重制约数学学习成效的提升。因此,深入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教师对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忽视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普遍将教学重心放在数学知识的讲解和解题技巧的训练上。课堂教学时间大量被知识讲授和习题演练占据,教师缺乏对数学阅读重要性的深度认知,未能将数学阅读纳入系统的教学规划中。这种教学倾向使得学生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难以获得系统且专业的数学阅读指导与训练,导致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发展缺乏有效引导。
(二)学生数学阅读意识淡薄
受教师教学方式以及数学学科抽象性特点的双重影响,小学生对数学阅读缺乏兴趣,阅读意识极为薄弱。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习惯依赖教师的讲解,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主动阅读数学教材、拓展数学学习资料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严重不足。部分学生甚至形成错误认知,将数学学习简单等同于习题练习,认为数学阅读对提升数学成绩毫无帮助,进而对数学阅读采取漠视态度。
(三)缺乏有效的数学阅读方法指导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很少专门针对数学阅读方法开展教学。学生在面对数学文本时,由于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往往无法准确提取关键信息,难以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无法有效分析数学问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状况使得学生的数学阅读仅停留在文字表面,无法实现对数学文本内容的深度解读,阅读效果大打折扣。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将数学阅读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有机结合,创设生动有趣且富有实用性的生活情境。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布置模拟超市场景,摆放各类标有价格的商品模型,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的角色。在模拟购物过程中,学生需要阅读商品价格标签,计算购物金额并进行找零操作。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学生不仅能深刻感受到数学阅读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发数学阅读兴趣。
(二)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核心要素,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掌握精读数学概念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逐字逐句的深入剖析,准确把握概念中的关键词和限定条件,深刻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概念时,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一表述,明确“两组对边”强调数量,“分别平行”突出位置关系,“四边形”规定图形类别。通过对关键词的解读,帮助学生精准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内涵,为后续知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公式或定理,教师可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周长”和“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将二者的概念、计算公式、计量单位等内容整理成表格形式,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通过对比,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周长描述的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常用计量单位有厘米、米等;而面积表示的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常用计量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米等。这种对比阅读方式能有效避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混淆,提升学习效果。
(三)融入阅读训练,巩固阅读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应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将数学阅读训练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新课讲解前,预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尝试独立探索新知识,记录下自己的疑问和思考。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究实验内容,尝试理解实验过程和方法。然后教师再进行针对性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在练习环节,要求学生认真阅读习题,准确理解题意后再进行作答,通过反复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适量的数学阅读作业,引导学生在课后拓展阅读数学课外书籍、科普文章等学习资料。例如,推荐《马小跳玩数学》《数学真美妙》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数学读物,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要求学生撰写阅读笔记,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收获、感悟以及遇到的问题。通过阅读作业的布置,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还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开展阅读活动,增强阅读体验
定期开展数学阅读分享会,为学生搭建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在分享会上,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数学阅读过程中发现的有趣数学故事、学到的新奇数学知识,以及阅读后的心得体会。例如,学生可以分享从数学科普文章中了解到的古代数学家的传奇故事,或者分享自己对某一数学难题的独特见解。通过分享和交流,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进一步激发阅读热情,同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举办形式多样的数学阅读竞赛,如数学阅读速度竞赛、数学阅读理解竞赛等,通过竞赛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在数学阅读速度竞赛中,选取难度适中的数学文本,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以阅读速度和答题准确率作为评判标准。在数学阅读理解竞赛中,设置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数学问题,考查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通过竞赛活动,全面考查和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创设富有吸引力的阅读情境、传授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融入常态化的阅读训练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等多元策略,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方法,为其在数学学习道路上持续发展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和完善培养策略,持续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动态,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奠宙。数学教育学导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曹培英。小学数学教学概论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 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朱乐平。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