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立足城乡手拉手,研究物理课程思政培育学生奋斗精神的育人实施方法

作者

常春萍

抚顺市第二十六中学 辽宁抚顺 113000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物理课程思政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奋斗精神的重要途径,正逐渐受到广泛重视。城乡手拉手合作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合作方式,为物理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平台。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城乡手拉手合作框架下,通过物理课程思政有效培育学生的奋斗精神,提出具体的育人实施方法,以期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乡手拉手;物理课程思政;奋斗精神;育人实施方法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物理课程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不仅承载着传授科学知识的重要任务,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奋斗精神的重要使命。城乡手拉手合作模式通过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合作,为物理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探讨如何在城乡手拉手合作框架下,通过物理课程思政有效培育学生的奋斗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物理课程思政与奋斗精神的关系

物理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物理课程教学中,通过物理知识的传授和物理实验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奋斗精神则是一种积极向上、勇于挑战、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的重要动力。物理课程思政与奋斗精神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物理课程思政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奋斗精神教育资源。物理学史中的科学家故事、物理实验中的挑战与探索、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等,都是培养学生奋斗精神的重要素材。通过学习这些素材,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科学探索的艰辛与不易,从而激发他们勇于挑战、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

奋斗精神是物理课程思政的重要目标之一。物理课程思政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道德品质。奋斗精神作为科学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理课程思政不可或缺的培养目标。通过物理课程思政的实施,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城乡手拉手合作框架下物理课程思政育人实施方法

(一)挖掘物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融入奋斗精神教育

在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如科学家的奋斗历程、科学发现的艰辛过程等,将这些元素与奋斗精神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索的不易和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时事热点和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开展物理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奋斗精神

物理实验是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开展物理实验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奋斗精神。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挑战,面对实验失败时不气馁、不放弃,而是积极寻找原因并改进实验方法。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索和实践尝试,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坚韧不拔、勇于挑战的奋斗精神。

(三)加强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与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经历

城乡手拉手合作模式为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利用。例如,可以组织城乡学生共同参加物理实验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等,让他们在实践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同时,还可以邀请城乡优秀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和教学研讨活动,促进城乡教师在教学方法和经验上的交流与共享。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经历,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物理课程思政育人实施过程中,应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同时,还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如是否具备积极向上的心态、是否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等。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情况,为他们的奋斗精神培养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三、案例分析

以抚顺市第二十六中学与救兵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手拉手合作项目为例,该项目通过实施物理课程思政育人实施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资源共享,打破地域界限

城市学校——抚顺市第二十六中学,凭借完善的实验室设施与丰富的课程资源库,慷慨地为农村学子开辟了实验探索的新天地。而农村学校——救兵九年一贯制学校,则巧妙转化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深厚的乡土文化为独特的教学宝藏,为城市学生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实践学习的现场。这一资源共享的创新机制,不仅打破了地域的壁垒,更让城乡学生得以共享多元化的学习盛宴,拓宽了知识的边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形成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美好局面。

创新教学,探索物理育人新路径

两所学校携手并进,以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前沿教学方法为引擎,共同探索物理学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这些创新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实践探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教学效果。通过这些教学模式,学生们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还学会了团队协作、批判性思维等21世纪核心技能。

课程思政,深化物理与现实联系

该项目中的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结合时事热点和社会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还让他们意识到物理学习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实践活动,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

该项目积极组织城乡学生共同参加物理实验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坚韧不拔、勇于挑战的奋斗精神。这些经历将成为他们人生宝贵的财富,激励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多元评价,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此外,该项目还构建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包括学术成绩、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这种全面的评价方式为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鼓励他们在多个领域追求卓越。

立足城乡手拉手合作模式,研究物理课程思政培育学生奋斗精神的育人实施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过深入挖掘物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开展物理实验活动、加强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与合作以及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对物理课程思政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物理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并积极参与到相关研究中来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课题项目: 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项目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