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

段维

重庆市酉阳县车田乡中心小学校 409842

引言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存在表达意愿不足、表达逻辑不强的现象,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对学生的引导反馈不足,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探寻出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一)新课标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新要求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它强调学生既要学会用数学语言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也注重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1]。教师要抓住数学教学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法。

(二)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教育改革需要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满堂讲不再适应教学的潮流,但仍有教师采用题海战术和填压式教学,留给学生说的时间和机会少之又少,学生易出现会做不会说,想说说不清楚的现象,从而影响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要打破“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寻找适合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路径。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层面

1. 表达意愿不足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往往是被动大于主动,课上表达意识不强,害怕说错被嘲笑而选择沉默,生活中的语言互动比较少,都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表达自信。面对这种现象,多数学生常常接收到他人否定的信号,正向经验的积累不足,逐渐形成自我设限、自我否定、心理防御、表达恐惧等反应行为。

2. 表达逻辑不强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工具。数学语言能力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之一[2]。但现实是大多数时候学生在表述过程中常出现因果关系颠倒,推理过程不流畅,概念界定不清晰,术语使用不准确,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造成词不达意、词汇匮乏、表达浅显的现象。

(二)教师层面

1. 教育理念滞后

传统模式教学的影响并非一朝一夕便可消散,部分教师仍停留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表达的层面,对新课标的研读不够深入细致,认为语言表达能力与数学教学无关,从而未在教学中制定相应的表达目标和表达任务。

2. 引导反馈不足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缺乏足够的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机会。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讨论交流变成核对答案。课堂对话的质量不佳,教师的评价也聚焦于答案的“对错”而非“过程”,以致于语言表达在教学中成为“可有可无”的附属品。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建立“无嘲笑”表达文化,消除心理防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创建出优质的学习环境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教师要打破“沉默为金”的表达文化惯性,积极构建包容的课堂氛围,与学生共同制定 “无嘲笑容错”公约,核心包括专注倾听、

不嘲笑、鼓励为主和用文明语言进行补充质疑,面对学生的出错给予包容,引导学生明白犯错是学习的一部分。教师要坚定地执行和守护公约,确保学生的表达环境安全可信赖。

(二)建立表达结构模板,增强语言的逻辑性

逻辑性是数学语言区别于日常语言的核心特征,小学生表达不清常常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处于逐渐发展的过程,教师要主动构建语言训练途径,提升语言逻辑的清晰度和思辨性。笔者以 3 类语言表达任务情境为例,通过固定的结构范式构建表达模板,引导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多角度和多层次的表达。解题类任务采用“已知条件 $$ 数量关系→解题步骤→得出结论”四步解题法,强化推导过程。概念类采用“定义 $$ 属性 $$ 应用→辨析”结构,突显概念本质与逻辑迁移。操作类遵循“操作现象→规律发现→阐释原理”流程,体现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进阶。

(三) 教学设计融入表达目标及课堂对话

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设计表达目标和课堂对话就很有必要。结合目标设计至少 1-2 个“语言输出点”,如“计算方法解答”“小结课堂所学知识”,说说“赶集里的数学文化”,分析“某农户小麦产量变化图”等,锻炼学生将抽象概念用于生活表达,确保语言表达的指向性和目的性。

课堂对话,体现的是学生高层次的数学思维交流,甚至是思想的交流,是培养学生用数学文字语言表达数学问题或思考的重要途径[3]。有效的问答以及合作学习都是课堂对话的形式,提问的数量要精而简,减少无效提问。当学生的回答不够严谨或者存在问题时,教师要耐心指导,不让“不会说”变成“沉默”。为了不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习时教师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设置有一定梯度的数学任务目标[4]。如在小组合作讲述解题思路时,可采用“多人接力表达”,通过多人协作的方式训练数学思维的完整性。

(四)构建表达评价体系,表达过程可视化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是动态化的过程,教师要摒弃对学生的否定式评价,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简单的表达任务,制作“表达评价量表”。针对表达基础薄弱的学生,建立“表达辅导档案”,设计“模仿—练习—复述”阶梯式提升训练,并以周次为时间记录线,跟踪每周的表达次数及内容,定期对学生进行反馈和成果展示,让表达成为“可视化的成长”。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应以新课标为指引,紧密结合教学实况,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设计、系统规划训练途径、重构课堂文化、营造安全无压的表达环境,将表达能力的培养融入教与学的全过程,促使学生从“听讲者”转变为“主讲者”,逐步化解问题壁垒。

参考文献

[1] 罗水根 . 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探研[J]. 成才之路 ,2025 (21):69.

[2] 李晓雁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J].西部素质教育 ,2019(23):73.

[3] 董文彬 . 指向深度学习的儿童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路径—以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学为例 [J]. 教育科学论坛 ,2021,(25):29.

[4] 陈娴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C] 华教创新( 北京) 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