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主体教育理念下的音乐大单元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

李冰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慧谷学校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要:在双主体的教育理念下,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大单元教学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尤其是在思维和情感方面的互动。初中音乐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个人展示的平台,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更好的展示自我,同时不忽视教师自身主导性作用的发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就针对双主体教育名下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模式,并以变奏曲为例,展开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双主体;初中音乐教学;大单元教学

一、双主体教学模式的概念及主要意义

所谓双主体就是指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坚持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教学结构。传统的单主体教学模式要么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么太过于宽松自由,学生的学习缺少引导和启发。在双主体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二者都是主体。它突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核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看到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还需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性作用。尤其是不能忽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控制者、规则制定者,学生学习协助者的作用。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做到把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统一。

二、双主体教育理念下的音乐大单元教学策略

在双主体教育理念下,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出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构建良好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以变奏曲为例,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对教学模式的优化来展开有效的音乐大单元教学。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到音乐学习探究当中

在进行变奏曲教学当中,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播放《第九合唱交响乐》的第四乐章,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歌曲的情感和其中的变奏,体会变奏曲的基本手法以及不同变奏给音乐带来的不同效果,激发学生对于变奏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受到歌曲旋律和节奏的感染,能够充满活力,在不知不觉之间进入到课堂情境当中,能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和探究。

(二)说唱一体提高学生的自我体验感

欣赏完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去观看和贝多芬相关的生平经历介绍以及主要作品,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一起去学唱歌曲《欢乐颂》,能够做到说唱一体,让学生获得初步的音乐感知。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给学生播放歌曲《欢乐颂》,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去分析这首歌曲的变奏手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分组去进行编创,带上动作和表情去表演变奏曲。教师还可以选出优秀小组作品,让全班同学一起进行合唱,感受节奏的变化,体会歌曲演唱中情绪的转变,谈一谈自己对歌曲的独特见解。

教师可引导学生去分析并对比歌曲《欢乐颂》以及《第九合唱交响曲》之间的差别,能够掌握音乐当中所应用的旋律装饰,能够了解一些常见的变奏手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增加融入乐器演奏,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演奏下的歌曲欢乐颂的特点以及其主要的变奏片段。还可以让学生猜一猜歌曲当中主要使用了哪些乐器和表现手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够总结出弦乐组乐器能够让音乐更加的欢快,更加饱满,更感染人心。而管乐器能够使情绪更加的高涨。乐队乐曲声音更响亮。然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乐器的改编来变化音区,使歌曲的演奏更加的灵活多样。

(三)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点拨,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进行双主体理念下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变奏曲为例,做好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欢乐颂》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展示融入了人声合唱的歌曲以及变奏片段,让学生通过欣赏去分析其中的演唱形式。通过交流讨论,学生会发现,在不同的段落所使用的方式是不同的。一二段是采用完整的音乐主题来进行演唱的。而从第三段开始,歌曲的旋律则采用了旋律变奏的方法。且第三段融入了人声合唱和领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主导性作用通过一些关键性问题的提出来,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例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加入了人声合唱的段落当中,主要用到了什么变奏手法?若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可适当的引导学生去关注音乐的节拍以及其中打击乐器的变化。通过教师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加强对于节奏和节拍变化的感知。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不同的变奏手法来进行歌曲的演唱,让学生通过分组自由编创的方式,对歌曲进行多样化的变奏,创作出独特的变奏曲。而每个小组需要选出一个小组长说明本小组变奏创作的设计思路和意图。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表演,教师则需要评价学生的表演熟练度完整度,和具有创意的特点。通过对于学生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音乐创作的自信心,加强学生对于变奏的印象。在课余时间,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去进行变奏创作,并把创作的作品和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交流与互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美的感受。

(四)进行积极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实践

学生在熟悉乐曲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独唱或合唱。在歌曲演唱的时候,每个学生对于歌曲的理解和创编想法也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做出有针对性的反馈评价,让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歌曲演唱,让学生获得具有趣味性的学习体验,掌握歌曲演奏的技巧和相关的知识。

结语:总而言之,在双主体理念下,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和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共鸣和思维共振,为学生搭建个人展示的平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为学生设置问题链,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互动中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芳芳.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初中音乐教学实践探究[J].新课程研究, 2024(9):129-131.

[2]韦少钦.课程思政视域下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华夏古韵"单元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 24(9):4-6.

[3]罗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音乐课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四川音乐学院,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