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继承和发展研究

作者

张帆 王琳炜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在高职院校中,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而且对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文化自信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但目前高职院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继承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未来的发展策略。这一研究的核心在于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促进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继承;发展

引言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型人才,但仅凭技术技能培养不足,还需文化支撑和精神指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至关重要。它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然而,高职院校在继承传统文化时存在问题,如填鸭式教学,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和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关注。因此,如何在继承基础上创新发展传统文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继承现状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已经体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例如,影视佳作鉴赏、中国近代史纲要、论语与修身、应用文写作等人文选修课程的增设,表明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关注与提升。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与认知特点,使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既具有深度,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的确立和完善是提升课程质量的关键。以“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切入点,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去粗取精,并与时俱进。

教学内容应融入本土文化,以增强学生共鸣、文化认同感和学习兴趣。深入了解本土文化有助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促进传承与创新。高职院校需优化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内容,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这将形成文化引力,使传统文化教育盛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文化基础。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许多院校通过组建传统文化研究机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组织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但目前师资队伍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师资力量的不足、教师的专业培训不足、高职院校的教师在传统文化的教学和研究中缺乏创新性和个性化的发展等。

由于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传统文化自身的魅力尚未得到足够的社会认可、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分配和专业发展的限制、由于对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应用场景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并不愿意进入高职院校工作,在校教师在传统文化的专业培训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导致无法满足教学和研究的需求,无法有效地将传统文化的精粹传授给学生。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活动与体验教育

加强对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完善,使之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通过开设相关的传统文化选修课程,如“中国传统美德与礼仪”、“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等,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都有系统的了解和掌握。

高职院校应加大对传统文化课程的宣传力度,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学生活动月等时机,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并参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平台,如建设线上的传统文化虚拟博物馆、线下的传统文化体验工作坊,让无法到场的学生也能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其中。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职院校通过引进民间大师、成立大师工作室、建立现代学徒制等方式,有效地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平台。这种模式不仅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发展策略

1. 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这决定了传统文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紧密结合。优化高职院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应当紧密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合理设置课程、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手段,使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得到创新发展和有效传承,从而培育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人生观塑造的关键阶段,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应当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生活价值,以启迪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通过对“诚信”、“责任”等传统美德的现代解读,引导学生将这些传统美德应用到现代社会生活和职业实践中去。

2.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

加强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需要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素养提升、激励机制建立、青年教师培训以及完善评价机制等多方面入手,形成一个多方参与、多元支撑的综合发展策略,以期在高职院校的教育实践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应整合内部资源,包括但不限于调动相关学院的师资力量,整合校内外的文化资源,建立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和传统文化领域的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通过定期组织的内部培训、研修班、访问学者计划等方式,提升在职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3. 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与体验教育

丰富的实践活动与体验教育是高职院校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创新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而且能增强传统文化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

实践活动与体验教育的丰富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的关键。通过模拟传统文化活动、模拟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可以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创新体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需强化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可以提高传统文化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专业学习、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方面,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创造出沉浸式体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情境中学习传统文化,实现知行合一。此外,通过社会调查、传统技艺的实际操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实践等,既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使他们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4.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高职院校需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结合,不仅要传承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开设课程、文化活动、大师工作室等手段,引导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创新是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学校应鼓励学生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如改良工艺和数字化传播。同时,学校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融入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数字博物馆、在线课程,可以拓宽学习渠道,使传统文化学习不受限制,从而有效提升其普及率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刘雪静;任焕茹;.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6.No.624:42-45

[2] 迟会礼;吕长芳;陈福刚;张忠立;.高职院校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No.379: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