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培训中“矿井通风与安全“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阿不力米提•热西提
新疆煤炭技师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27
摘要 本文聚焦煤矿安全培训中 “矿井通风与安全” 实践教学,深入剖析现存问题,诸如教学方式陈旧、实践环节薄弱、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涵盖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优化培训内容等。通过这些改革与探索,旨在提升煤矿安全培训质量,增强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安全意识,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为煤矿行业的安全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 煤矿安全培训;矿井通风与安全;实践教学改革
一、引言
煤矿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其安全生产至关重要。煤矿安全培训机构承担着培训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重任,“矿井通风与安全” 是其中核心课程之一。良好的矿井通风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能有效排出井下有害气体、提供新鲜空气,降低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等事故风险。然而,当前实践教学存在诸多不足,亟待改革与探索。
二、煤矿安全培训中 “矿井通风与安全” 实践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多数煤矿安全培训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方式,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员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方式缺乏互动性,难以激发学员兴趣,导致学员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不高。例如,在讲解通风系统原理时,仅通过文字和简单图表,学生很难形成直观认识。
(二)实践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是 “矿井通风与安全” 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操作中,实践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实践设备不足或陈旧,无法满足培训需求。许多培训机构的通风模拟装置简单,无法真实模拟复杂的矿井通风场景。另一方面,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理论教学占比过大,实践操作时间有限,学员缺乏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
(三)培训内容与实际脱节
煤矿安全培训内容应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但部分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更新不及时,与当前煤矿先进通风技术和安全管理理念脱节。例如,对新型通风设备的应用、智能化通风系统的介绍较少,导致学员所学知识无法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应用。
三、“矿井通风与安全” 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收集大量实际煤矿通风事故案例,在课堂上进行深入分析。例如,以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为例,引导学员分析事故原因,探讨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优化通风系统预防类似事故。通过案例教学,增强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引入项目教学法:将 “矿井通风与安全” 课程内容分解为若干个项目,如通风系统设计、通风设备选型等。让学员分组完成项目任务,从资料收集、方案设计到项目实施,全程参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培养学员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员在实践中学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掌握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大实践设备投入:为了提升煤矿安全培训的质量和效果,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应当重视并增加对实践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这包括但不限于购置一系列先进的设备,如通风模拟设备和通风检测仪器,这些设备对于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技能至关重要。例如,通过配备智能化的通风模拟系统,可以模拟出各种不同的地质条件下的矿井通风状况,从而为学员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的虚拟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员可以进行通风系统的调试和故障排除训练,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仅安全,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加熟练和自信地应对各种复杂的通风问题。
(三)优化培训内容
及时更新培训内容:关注煤矿行业通风技术和安全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将新技术、新理念纳入培训内容。例如,增加对矿井通风大数据分析、通风系统智能化控制等内容的培训,使学员掌握行业前沿知识。这种更新能够确保学员学到的知识是最新的,能够满足行业的需求。
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深入煤矿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在通风安全方面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调整培训内容。针对不同煤矿的地质条件、开采方式等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种定制化的培训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提高培训的效果。
四、“矿井通风与安全” 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方向
(一)融合虚拟现实技术
随着虚拟现实(VR)技术的迅速发展,将其应用于煤矿安全培训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通过VR技术,学员能够以一种沉浸式的方式体验矿井通风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进行通风设备的操作和维护训练,从而显著提高培训的效果和质量。例如,可以开发基于VR技术的矿井通风实训系统,让学员在虚拟构建的矿井环境中进行通风系统的设计、通风设施的安装以及各种操作流程的模拟,这样不仅能够让学员在没有实际安全风险的情况下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技能,还能够为煤矿企业节省大量的培训成本。
(二)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便利,可以有效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线上,学员可以接触到各种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电子教材、在线测试等,这些资源为学员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使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进行学习。在线下,通过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提高了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应当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此外,培训机构还可以引进具有丰富煤矿现场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这样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将实际工作经验和最新行业动态带入课堂,从而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五、结论
“矿井通风与安全”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煤矿安全培训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优化培训内容等改革措施,以及融合虚拟现实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探索方向,能够有效提升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安全意识,为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持续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不断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以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新要求。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得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则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教师,可以为学员提供更加专业和系统的指导。这些改革措施和探索方向,共同作用于提升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和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安全意识,从而为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成琳.数字化培训促进煤矿安全生产[J].企业管理,2024,(10):113-115.
[2]张建,王宗岳.煤矿安全培训,突出安全意识教育[J].人力资源,2024,(12):66-67.
[3]浦仕跃.煤矿安全培训与技能提升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4,(11):88-90.DOI:10.13487/j.cnki.imce.02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