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轨道交通消防监控系统研究
范铭昊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成为推动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在轨道交通领域,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消防监控系统,不仅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事故的发生,还能显著提高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效率和服务质量。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轨道交通;消防;监控系统
引言: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加速推进,轨道交通系统作为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日益增长的客运需求。面对复杂的地下空间和高密度的人流,传统的消防监控手段往往难以满足快速响应和精准防控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物联网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数据收集、处理及分析能力,为轨道交通消防监控系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开启了智慧消防的新篇章。
一、轨道交通消防中面临的困境
1.消防设施与技术更新滞后
轨道交通项目因其巨大的投资规模和较长的建设周期,导致一些早期建设的线路面临着消防设施老化和技术落后的挑战,这些线路中的消防设备可能已经服役多年,性能下降,甚至出现故障,无法满足当前更高的消防安全标准。例如,老旧的烟雾探测器可能对烟雾浓度的敏感度降低,不能及时准确地检测到初期火灾,延误了最佳扑救时机。另外,部分线路采用的传统灭火系统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面对新型材料引发的火灾时,可能因为灭火剂的选择不当而效果不佳。
2.人员疏散与应急响应挑战
轨道交通环境的特殊性给人员疏散和应急响应带来了诸多困难。首先,地铁站台和车厢内部空间狭小且结构复杂,一旦发生火灾,浓烟会迅速扩散,视线受阻,极大增加了乘客逃生的难度。特别是在高峰时段,大量乘客聚集在同一区域,拥挤的人群不仅阻碍了正常的通行路径,还可能导致踩踏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其次,轨道交通通常位于地下深处,外部救援力量难以迅速到达现场,而内部的应急设备如防烟面罩、应急照明等可能因电力中断或损坏而失效,进一步加剧了救援难度。
二、物联网技术在轨道交通消防监控系统的应用
1.物联网技术提升火灾预警能力
通过在轨道交通站点和列车内广泛部署温度传感器、烟雾探测器等智能感知设备,结合先进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整个轨道区域环境变化的全天候监测,这些智能设备能够实时采集温度、湿度、烟雾浓度等多种环境参数,并通过无线网络将数据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一旦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如温度突然升高或烟雾浓度超标,立即触发预设的警报机制,向车站工作人员和中央控制室发送警报信息,这种基于物联网的火灾预警系统不仅能够覆盖传统监控盲区,如隧道、车辆底部等隐蔽位置,还具备高度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能够在火灾初期就发出警告,为乘客和工作人员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此外,该系统还可以与视频监控系统联动,当收到警报时自动调取事发地点附近的摄像头画面,帮助工作人员快速定位火源位置,评估火势发展态势,从而采取更加有效的应对措施。
2.实时数据传输优化应急响应效率
利用高速稳定的无线通信网络,可以确保轨道交通现场的监控视频、环境参数等关键信息实时传输至指挥中心,为决策者提供及时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当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现场安装的各种传感器会立即启动,捕捉火灾发生的第一时间数据,并通过无线网络迅速上传至云端平台。指挥中心接收到这些数据后,可以快速生成动态三维地图,显示火源位置、火势蔓延方向及速度等重要信息,辅助决策者快速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与此同时,指挥中心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向现场工作人员推送指令,指导他们按照预案行动,比如开启应急广播引导乘客疏散、启动排烟系统降低烟雾浓度等,此外,指挥中心还能实时接收来自现场的视频反馈,了解最新事态进展,随时调整应对策略。
3.智能分析促进安全管理精细化
借助于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从轨道交通系统积累的海量历史数据中挖掘出潜在的风险因素,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实现安全管理的精细化。具体来说,通过长期收集并分析各站点、列车的运行状态、环境条件、乘客流量等多维度数据,可以识别出火灾易发的时间段、地点和情景模式。例如,系统可能发现某些特定时间段内(如早晚高峰期)某一站点的烟雾浓度异常偏高,或者某一车型在特定条件下(如高温天气)更容易出现电气故障,这些都是潜在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些发现,管理部门可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增加巡检频次、优化通风系统设计、更换老化设备等。同时,通过对日常运营数据的深入分析,还可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应急演练不足、员工培训不到位等问题,进而指导相关部门改进工作流程,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此外,智能分析系统还可以实现对消防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采购入库到维护保养再到报废替换,每个环节的数据都被记录下来,形成完整的设备档案,这样不仅可以确保所有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及时更换有问题的部件,还能有效避免因设备老化导致的火灾事故。
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在轨道交通消防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提升公共安全水平,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这也要求相关部门和企业持续投入研发力量,不断完善技术体系,加强跨部门协作,共同构建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的轨道交通消防监控网络。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成果应用于实际场景中,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晨,徐霁,刘文军,等.轨交消防气瓶远程监控平台设计与实现[J].信息通信,2019,(04):89-91.
[2]王德春,吴洪忠.城市轨道交通联调联试工作过程分析——以重庆轨道交通五号线消防联动测试为例[J].南方农机,2017,48(17):84-85+88.
[3]杨启尧,葛泉波.物联网技术在智能无线消防系统中的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33(05):552-555.
[4]朱烨中.城市轨道交通中消防报警系统联网技术的应用及其运行模式[C]//天津市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天津市自动化学会.天津市自动化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西门子楼宇科技(天津)有限公司;,2005:4.
[5]周龙.基于物联网的冷轧项目消防信息化系统设计[J].信息记录材料,2024,25(09):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