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体育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

盖清华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教学部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混合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体育基础课程在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构建与实践,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体育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构建;教学实践

一、引言

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逐渐成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作为一所具有特色的高等院校,其体育基础课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构建适合本校特点的体育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不仅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还能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和健康意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体育基础课教学现状分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局限

1.优势

传统体育基础课教学模式在长期的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的现场示范和指导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体育动作的要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姿势。同时,面对面的教学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2.局限

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教学内容和进度统一,难以满足不同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学时间和空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之外缺乏有效的学习指导和训练途径。此外,教学评价方式相对单一,主要侧重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技能考核,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需求与期望

通过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对体育课程有着多样化的需求和期望。一方面,学生希望体育课程能够提供更多样化的体育项目选择,包括一些新兴的体育项目,如瑜伽、普拉提、搏击操等,以满足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学生希望能够在课余时间方便地获取体育知识和训练指导,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和健康水平。同时,学生也期待教学评价更加公平、全面,能够反映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三、混合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一)混合教学模式的概念

混合教学模式是将传统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充分利用了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的优势,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更加灵活、高效的学习环境。在体育基础课中,混合教学模式意味着将课堂上的体育实践教学与网络平台上的理论学习、自主训练指导、学习评价等环节相结合。

(二)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

1.教学资源的多样性

混合教学模式整合了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包括传统的教材、教师的现场示范、在线教学视频、虚拟训练软件、体育知识数据库等。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满足了不同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的学生。

2.教学时空的拓展性

借助在线教学平台,混合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安排,通过网络平台自主学习体育理论知识、观看体育赛事分析、进行虚拟训练或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在线交流。这种时空的拓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3.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混合教学模式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性,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在线教学平台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如在线讨论区、实时视频交流等。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分享学习经验和训练心得。

4.教学评价的综合性

混合教学模式采用了更加综合的教学评价方式,将传统的课堂表现评价、技能考核与在线学习的参与度、自主训练的效果、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幅度等多种因素相结合。这种综合性的评价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体育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在混合教学模式下,体育基础课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还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健康意识和体育文化素养。具体而言,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至少一项体育技能,学会运用在线教学资源进行自主训练和学习,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体育在劳动关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设计

1.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整合体育学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制作成在线教学课件、微视频等,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自主学习。同时,结合劳动关系学院的特色,融入劳动与体育、职业健康与体育等相关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体育技能训练模块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实际条件,选择多种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瑜伽、健身操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点进行技能的示范和指导,同时为每个体育项目开发在线训练指导视频,包括动作分解、训练方法、常见错误纠正等内容,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训练。

3.体育文化与健康模块

通过网络平台介绍国内外体育文化、体育赛事、体育明星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文化素养。同时,开设体育健康知识讲座,包括运动营养、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三)教学平台的选择与建设

1.选择合适的在线教学平台

学校可以选择现有的成熟在线教学平台,如超星学习通、智慧树等,也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体育基础课专用的在线教学平台。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确保平台具备课程资源发布、在线学习、作业布置与批改、讨论区、在线测试、学习数据统计等功能。

2.平台功能的完善与拓展

在选定或开发教学平台后,要根据体育基础课混合教学的需求对平台功能进行完善和拓展。例如,增加虚拟训练功能模块,利用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训练体验;开发个性化学习推荐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为其推荐适合的教学内容和训练计划。

(四)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课前预习

教师在课前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包括教学视频观看、预习作业等。学生根据预习任务自主学习,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教师可以通过平台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然后进行重点内容的讲解和示范。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利用课堂时间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

3.课后巩固与拓展

课后,教师在平台上布置作业和训练任务,包括理论作业、技能训练视频提交等。学生通过在线平台完成作业,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拓展学习内容,如观看体育赛事分析、学习新的体育技能等。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和训练视频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五、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体育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实践过程

在某一学期的体育基础课中,选取部分班级作为实验组,实施混合教学模式,其他班级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验组中,教师按照混合教学模式的设计方案开展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对教学内容、教学平台和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和优化。

结论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体育基础课混合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是成功的。这种模式将传统和在线教学有机结合,重新规划教学目标、整合内容、搭建平台并组织教学活动。实践结果表明,学生的体育技能、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升,学习满意度较高。同时,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虽然还存在教学平台稳定性、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管理等问题,但整体上该模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吴梅.高校公共体育乒乓球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4,14(27):46-50.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27.014.

个人信息:

姓名:盖清华

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教学部

课题信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22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20889,“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创新实践研究——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体育基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