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产影片创作不能忽略人文精神的传承

作者

王廷杰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011

摘要:在当前电影产业趋向高度商业化的情境下,国产电影创作中人文精神的承续问题愈发凸显其重要性。本文的核心议题在于探讨商业化趋势中,国产电影如何坚守人文精神内核,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并进而提升电影艺术创作的品质。通过对当前国产电影中人文精神缺失现象的细致剖析,本文着重阐述了人文精神在国产电影创作中的不可或缺性,并据此探索了一系列实现人文精神承续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国产电影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理论支撑与指导。

关键词:国产影片、人文精神、传承、传统文化、电影创作

一、引言

国产影片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精神文化素养的重要使命。然而,在近年来,随着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商业化竞争的加剧,部分国产影片出现了过度追求票房、忽视内容深度和人文精神的现象。电影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大众艺术形式,其创作过程中的人文精神传承不容忽视。本文旨在分析国产影片中人文精神的缺失现状,探讨人文精神在国产影片创作中的传承意义,并提出实现人文精神传承的路径,以期为我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通过对国产影片中人文精神传承的研究,有助于提升国产影片的艺术品质,促进电影产业与社会文化的和谐共生。

二、国产影片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1. 商业化倾向对人文精神的冲击与边缘化

近年来,国产电影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商业化趋势愈发显著。在此背景下,电影创作逐渐追求娱乐化,不再追求内在表达,模板式套路化的影片和情节,过度“娱乐化”和“商业化”的内容,导致国产影片在国际获奖影视作品也遭受滑铁卢,国产影片出海愈发艰难,一味地追求商业化,导致国产影片质量不断下降,影片题材的市场化选择,导致国产影片内核的人文精神,遭受了强烈的冲击,逐渐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制片方出于票房利益的考量,过度迁就市场偏好,致使影片内容流于表面,缺乏深层次的哲学探讨。这一趋势导致国产电影在精神层面显得空洞无物,削弱了其作为引导观众精神世界的媒介功能。在此情境下,电影已不再是承载人文关怀与人生价值反思的载体,而蜕变为了纯粹的商品形态,这无疑是对电影艺术本质的扭曲与亵渎。

2. 病态审美和错误价值观的流行及其影响

受商业化趋势的驱动,国产电影为迎合市场对应的受众,在国产电影中,涌现出病态审美追求与错误价值观念的现象。部分影片过分强调视觉震撼与低俗娱乐,散布着扭曲的价值导向,对公众舆论环境构成了负面冲击。此类风气不仅侵蚀了观众的审美鉴赏力,更可能诱导青少年形成偏离正轨的价值观。若此态势持续,国产电影恐将丧失其应有的社会职责,难以在精神维度上为社会发展注入正面能量。

3. 忽视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挖掘的现状分析

当前,国产电影在追逐商业利益之时,往往忽视了对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深度挖掘。众多影片过度依赖外来文化元素,盲目效仿西方电影模式,致使国产电影丧失了独特的民族韵味。与此同时,部分影片对传统文化的探索仅停留于表面,局限于符号性的堆砌,而未能真正触及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这一状况导致国产电影在精神内核上显得底蕴不足,阻碍了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鉴于此,我们必须对当前状况进行深入省思,探索国产电影如何在弘扬人文精神方面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

三、人文精神在国产影片创作中的传承意义

1. 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正能量的传递

在国产电影对人文精神的传承过程中,首要任务是聚焦于现实生活,并致力于弘扬正向能量。电影艺术虽植根于生活,却又超越生活,它不仅是观众休闲娱乐的手段,更肩负着引领社会风尚、传播积极价值观的使命。只有通过深刻剖析现实生活,才能获得优质作品。例如当下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和新生人数的不断降低,在这一生活现象下,创作者需要深度剖析哪些该现象下的深层原因,才能创作出具备精神内核和人文关怀的深度作品。在国产影片发展中,如能真切地关注到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情感波动及精神成长轨迹,发掘出某一类人群的潜在心声,具备一定的人文关怀内涵,而不是如国产电影《逆行人生》中,住几百平精致的房子送外卖,去浅显地“虚构”生活,国产电影才能够触动观众的心灵深处,传递出坚守梦想、勇往直前的正面力量。

2. 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民族精神的弘扬

在国产电影的创作过程中,应深入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并将民族精神巧妙融入电影叙事之中。我国悠久的五千年文明历史,为电影创作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诸如视频创作者“李子柒”的回归和再次爆火,也是因为其创作内容,植根于中华优秀的技艺,在此基础上,被大众接纳和欢迎。因此,创作者需善于从传统资源中吸取精髓,将影视作品的视点,放在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传达,打造出既富有民族特色又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影视作品。此举不仅能够有效弘扬民族精神,还能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知,进而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3. 创作者人文素养提升与责任感的重要性

剧本作为“一剧之本”在影片初期就决定了影视作品的人文内涵,也真切地反映了创作者的人文素养和历史责任感。在电影艺术对人文精神的传承历程中,创作者自身的人文素养与社会责任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位人文素养深厚的创作者,能够透彻洞察社会现象、人性本真及生命价值,进而创作出富含深度与内涵的影视作品。同时,创作者需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致力于弘扬真善美、批判虚假与邪恶,引领观众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培育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国产电影创作中,聚焦现实生活、发掘传统文化精髓以及不断提升创作者的人文素养与社会责任感,是确保人文精神得以有效传承的关键所在。

例如,在中国电影史上,《霸王别姬》《活着》等经典影片,正是因为创作者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对历史责任感的有力担当,才使得这些作品成为影响几代人的艺术瑰宝。这些作品深入挖掘人性中的善良与丑恶,展现时代变迁下的悲欢离合,让观众在感受艺术魅力的同时,也不禁反思历史与现实。

如电影《我不是药神》,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帮助病患获取低价救命药的故事,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问题,引发公众对医疗体制和生命价值的思考。这种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创作态度,正是国产电影不断提升品质、走向世界的基石。

结语

在当今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国产电影在追求商业效益的同时,必须加大对人文精神传承与发扬的重视力度。本文深入剖析了国产电影中人文精神的缺失现象、传承的重要价值以及可行的实践路径,主要从这三个维度展开论述。作为展现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国产电影肩负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以及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责任。然而,当前国产电影在商业化趋势的裹挟下,人文精神面临严峻挑战,病态审美倾向与错误价值观泛滥,对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挖掘严重不足,这一状况亟须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耿霞.引领与传承:人文精神的历史教学表达[J].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3(9):14-15.

[2] 唐文艳.电视剧创作如何有效传承人文精神[J].传媒, 2018(21):3.DOI:CNKI:SUN:CMEI.0.2018-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