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元认知视角下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盛琪舒
吉林市妇联托幼中心 吉林省吉林市 132001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儿园青年教师作为幼儿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在幼儿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幼儿园青年教师在教学反思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教学反思意识淡薄、教学反思内容肤浅、教学反思形式单一等。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要创新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过程评价,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青年教师;反思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教育领域不断地向幼儿园青年教师开放。但是由于青年教师对于学前教育的认识还处于初步阶段,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教学反思方面。在教育领域中,教学反思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它能够帮助青年教师明确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地进行改进。但是目前很多青年教师对教学反思并不是十分重视,甚至有些青年教师认为反思是一件很繁琐、很复杂的事情。因此,青年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青年教师自身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一、元认知理论概述
1. 元认知的定义与内涵
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H.B. Berger)于1969年在《认知心理学》中提出的,指“认知主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意识和调节”,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认知主体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和理解;二是对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调控。元认知作为一种心理学概念,其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和控制,以及个体在学习和生活中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问题解决方式的意识和调节。元认知是对人在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的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它是人对自身能力、知识以及其他有关学习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了解与反思。
2. 元认知的构成要素
元认知是一种知识,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以认知主体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认知对象和认知过程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元认知可以理解为是个体对自身的认知活动进行监控与调节的能力。因此,元认知包括个体对自身的知识经验进行监控与调节,即元认知监控与调节,也包括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计划、组织、评价和调节等方面。其中,元认知监控包括计划、理解、反思等三个方面。计划是元认知监控的前提和基础,包括选择目标、分析任务和选择策略等。理解是对知识和技能等进行分析和概括,形成对认知对象、认知过程等方面的认识;反思则是对这些认识的自我评价。
3. 元认知的作用与价值
元认知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可以通过元认知来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是教师可以通过元认知来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元认知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知识和行为进行监控和评价,对自身的知识与行为进行监控和评价。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能够促使其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能够促进其及时地发现自身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问题。
二、基于元认知视角下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提升策略
1.建立元认知意识,增强自我监控能力。
元认知意识是对自己进行意识调节的一种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并根据自身情况作出合理的计划和调节,以便更好地实现目标。因此,幼儿园青年教师要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合理的监控和指导,通过观察、记录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能够及时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在教学反思中要充分发挥元认知意识的作用,元认知意识是一种元认知能力,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来获得。在幼儿园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中,要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进行课后反思等方式来实现。[[]]
2. 组织元认知策略培训,提升教学反思技巧。
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即是为提升幼儿园青年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元认知策略培训,能够帮助幼儿园青年教师充分了解元认知策略,并且掌握相关的反思技巧,从而帮助其提升教学反思能力。元认知策略培训,主要是针对幼儿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从而使其掌握关于反思的具体内容、方法和步骤,进而提升反思质量。幼儿园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时,需要将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学结果与目标进行对比,以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自身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将分析结果与自己的计划相结合,最后采取一定措施对教学活动进行改进。
3. 创设支持性教学环境,鼓励教师进行反思性实践。
元认知在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来看,幼儿园教师的元认知实践并不尽如人意。
一方面,幼儿园教师缺乏充足的时间进行反思[[]]实践,这导致其反思的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幼儿园青年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反思资源和有效的反思性教学环境。为此,幼儿园应该创设支持性的教学环境,如组织“案例分析”活动、开展“教育沙龙”活动等,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反思性实践。例如,在开展“案例分析”活动时,青年教师可以将自己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通过阅读教育专家相关书籍和研究成果来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4.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记录,形成持续性的反思习惯。
“反思”是一种自我教育,是一种有意识地自我调节,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评价和研究,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幼儿园青年教师可采取“一人一课”、“一人一策”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记录,并在自己的反思笔记中总结出自己的反思心得和感悟,如:对于幼儿年龄小的问题,应如何引导幼儿学习;对于幼儿出现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应如何引导幼儿改正;对不同年龄段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特点进行总结等。通过教师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能力提升,还有利于教师与幼儿之间形成良好沟通关系,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
三、结语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而教学反思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反思性实践”,从“行动研究”角度来看,幼儿园青年教师应坚持“反思—行动”这样一种教学反思的路径,不断加强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在进行教学反思时,青年教师还要学会观察自己的行为举止、学会倾听幼儿、学会分析幼儿的行为表现、学会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学会积累教育资源、学会运用科学研究方法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专业型教师。
参考文献:
[1]祁烨.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002174.
[2]唐琪. 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20.000303.
[3]滑红霞.实践导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反思能力发展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2021,317(05):85-88.
课题2:提升幼儿园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