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海南红色体育文化沉浸式驿站旅游开发及创新机制研究

作者

闫婷婷 王雪 曹佩磊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 海口 571127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应当最大限度地运用红色资源,热衷于弘扬红色传统,同时也需要保持红色基因的完整性,从而促进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发展休闲旅游和执行文化产业赋能复兴计划的策略。海南的红色文化展现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等共性特征,同时彰显了独特的女性风采,并且保存了丰富的早期革命文献。然而,囿于区位劣势和社会经济条件,导致红色资源保护传承现状不容乐观,红色记忆的传播和使用范围小、效率低、数字化程度不高,影响红色体育文化传承。因此,采集、挖掘和数字化处理海南红色记忆,是挖掘史料价值和传承保护中国红色体育文化的当务之急。红色体育文化沉浸式驿站旅游,作为一种创新的旅游方式,为海南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在促进文化传承、实现旅游与体育的深度融合以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海南红色体育文化;沉浸式驿站旅游;创新机制;

1.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1.1 关于红色体育文化的研究

红色体育精神为构建体育强国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刘新平则认为,由于红色体育运动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组织的,其内容不受限制,注重现实和实际效果,这使得红色体育文化呈现出显著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伴随着如唱红歌、举办红色体育比赛、开展红色旅游项目等一系列的红色宣扬和教导活动的普遍实施,红色体育文化的正面效应已经逐步浮出水面。借助中国期刊网、国家图书馆等平台,收集有关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以及红色体育的相关信息,然后对其进行全面整理,从而使我们能够总结出红色体育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综述来看,关于红色体育文化的探讨,大部分集中在探讨红色文化的深层含义、其历史价值以及在地理环境下的影响。然而,关于红色体育文化的推广和与其他文化产业的融合,以及与新媒体的融合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目前,国际上对于红色体育文化的探讨还不够深入。现阶段,研究的焦点主要是与红色文化有关的革命历史,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融合,构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本书,首次在中国漫长的一个世纪历史发展过程中,创立了一个政治结构相对公正、稳定且可靠的政权架构,这不只是一项伟大的历史突破,也是独一无二的。当我们评估毛泽东时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时,警告我们:我们的风险在于试图彻底遗忘并忽略革命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1.2 关于沉浸式驿站旅游的研究现状

在国内,通过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优秀博士论文数据库中以“沉浸式旅游”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发现了超过280篇涉及沉浸式旅游的学术论文和相关资料。其中大多是关于农家乐,博物馆等现代或新兴旅游方面,主要涉及汉服文化,后疫情时代的大背景,民俗旅游,数字媒体技术沉浸式运用等等,大部分研究是以一个地方的景点为例而展开,而关于红色体育文化这一领域,大多研究的是关于其德育价值,发展路径等,对于某一特定区域的红色体育文化资源进行沉浸式开发旅游的研究较少。

“沉浸式驿站旅游”随着体验经济的兴起而诞生,这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沉浸式”的概念最初起源于戏剧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在演艺界、家居行业以及科技场所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种概念的核心是借助先进的科技工具,通过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的体验,把游客引入一个精心构建的奇妙环境,进而形成一种全新的体验。为了让参与者有如置身其中的感受,设计师会运用光电等多种工具,打造出一个全息的场景,使他们能够深度沉浸其中,真实地体验特定的主题正在经历从实景演出到实验戏剧,从科技夜游到主题商业沉浸式旅游的爆发。“沉浸式”这一概念其实是一种设计方法,其核心目标是让游客能够专注于景区的环境,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受到“穿越”的体验。作为文旅融合转型升级的代表产物,沉浸式旅游的发展对实现创意与经济共赢,带动景区二次消费方面具有独特价值。

在国外,关于沉浸式旅游,大多体现在主题公园,科技博物馆等方面,比如迪士尼打造的《阿凡达》实体公园,迪士尼星球大战,美国诺特农场,墨西哥阿尔贝托城,法国《狂人国》主题乐园等,让游客们真切地感受刺激,体验快乐。

1.3 关于在沉浸式驿站旅游开发及创新视角下红色体育文化的研究现状

依据马蜂窝旅游交易平台的数据,并结合中国旅游研究院的大数据调查平台,我们对我国红色旅游市场的最新特征、热点和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编制了《中国红色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报告中的数据揭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超过40%的年轻游客被红色旅游中的“沉浸式体验”所吸引。这种体验从深度讲解到科技互动,极大地丰富了他们对历史的认知。报告还指出,随着红色旅游的热度不断上升,众多红色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纷纷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近年来,随着“红色+研学”模式的兴起,它已成为寒暑假旅游市场的热门选择。各地区积极挖掘红色资源,并运用科技手段探索沉浸式红色旅游的新表达方式,成功吸引了众多游客。例如,江西瑞金利用“情景教学”生动展现了120多处革命遗址的历史;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的《共产党宣言》陈列馆通过沉浸式体验,助力红色旅游走向更广泛的受众;广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通过“红色建向系统”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学习;陕西华清宫结合红色体育文化与沉浸式驿站旅游,使游客能够直观感受西安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深刻体验那段壮烈而伟大的历史。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红色旅游的内容,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加生动的历史体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期望也在不断地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于红色体育文化自身而言,结合时代要求,紧跟社会潮流,相应的如何继承与发展成为如今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于在沉浸式驿站旅游开发与创新视角下对红色体育文化的研究现状目前可查询的资料鲜而有之,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

2.沉浸式驿站旅游开发研究的主要内容

2.1沉浸式驿站旅游的创新

本项目致力于通过创新海南的红色体育文化资源,打造沉浸式驿站旅游项目。与一般的旅游场所相比。在设施上创新,结合历史文化特色带来的科技体验,自主朗读亭,AR课堂,VR骑行,3D打印等项目;此外,在内容的传播上,可通过数字投屏,用户扫码等,获得关于此阶段的更多影像资料。在内容层面,我们致力于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专注于红色基因、红色故事和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同时,借助科技的强大力量,我们引入了自主朗读亭、AR课堂、VR骑行和3D打印等创新项目,旨在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并让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体验到科技所带来的创新变革。

在开展各式沉浸式景点的同时,打造沉浸式驿站,以打造田园综合体为目标,着力发展生产,旅游,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景观产业。在该目标指导下,驿站规划有生产区和核心区2个区域,核心区包括各类观光类景点,生产区包括各类农产品的种植地,例如水稻种植田,蔬菜大棚,油葵种植田以及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种植等。此外更是结合不同季节的使用特点积极开展田园体验项目,力求做到“一场多用”,例如水稻田中举行插秧比赛,冬季在鱼塘之上举行滑冰比赛。

2.2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发展海南红色旅游文化

为了促进海南的社旅游文化发展,政府应加强乡村红色文化教育以提升公众的红色文化素养。在开发旅游景点的同时,应培养一批致力于传播文化的使者,挖掘并培养具有本地特色的红色文化人才,增强当地居民对红色文化及其主题的认同感,确保红色价值观深入人心。政府还应制定乡村建设规划,推动社会文化的传承与融合的发展。在景区建设的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建设红色老区的美丽乡村,显著提升居民的居住条件。同时,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网络平台,参与红色文化的传承,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政府应推进红色文化产业的升级,将海南边疆的红色产业资源转变为具有高附加值的生态产业链。以红色文化为核心,推动红色文化生态农村的建设。红色文化在乡村文明文化建设中的教育功能,是推进乡村红色文化发展的关键途径。

3.海南红色体育文化沉浸式驿站旅游的价值意蕴

海南的红色体育文化沉浸式驿站旅游项目,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该项目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思想,即“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并响应国家“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号召。它融合了海南的地方经济、文化和体育旅游,目标是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并致力于传承和保护中国的红色体育文化。

该项目首先在文化传承和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文化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育则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文化和体育都以各自的方式塑造人们的品格。红色体育文化沉浸式驿站旅游项目正是这样一种文化和体育的结合体。通过广泛传播海南的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项目让更多人了解海南的文化特色,并对游客尤其是年轻一代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国情感。

此外,海南红色文化沉浸式驿站旅游项目也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作用。

其次,海南红色文化沉浸式驿站旅游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海南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吸引青少年的兴趣,能让各年龄段的人群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创新与改变;以打造田园综合体为目标,着力发展生产,旅游,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景观产业,让当地农业发展迅速,构建乡村建设规划,切实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地方经济能够得到较快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海南的知名度和形象,形成品牌效应,促进当地农副产品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最终,本项目的最大特色在于科技创新的体验以及旅游与体育的结合。通过5G和VR技术,沉浸式驿站旅游使人们能够在线体验历史场景,实现全景实时直播。这种体验超越了传统的观光式旅游,显著提升了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深度。驿站作为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的融合点,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体验,包括体育赛事、休闲健身活动和舒适的服务体验等,这些都有助于提升驿站的社会评价。

红色体育文化沉浸式驿站旅游项目的成功,依赖于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宣传。作为红色文化传承与体育旅游融合的创新尝试,该项目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对海南的社会经济及红色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支娣.文旅融合背景下进贤县旅游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23.

[2]黄威.浙江省平阳县红色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2.

[3]马君怡.文旅融合视角下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22.

[4]张新成.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质量评价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21.

[5]许春晓,李洋.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探索——基于中国知网2004-2021年的中文期刊与报纸数据[J].旅游论坛,2021,14(06):15-28.

[6]丁翠翠.西藏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藏大学,2021.

[7]田艺兰.文旅融合视角下广安市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21.

[8]李传杰.基于游客满意度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建设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9]张瑞洁.临沂市红色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

1.闫婷婷,女,河北人,海口经济学院营创国际商学院2022级人力资源管理本科1班学生

2.王雪,女,副教授,海口经济学院营创国际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旅游、创业职业规划

3.曹佩磊,男,教授,海口经济学院体育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旅游、民族传统体育

项目来源:海口经济学院2023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海南红色体育文化沉浸式驿站旅游开发及创新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312308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