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在建工程转固的财务核算优化策略研究
蒋艳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财务结算中心 510160
摘要:中小学在建工程转固的财务核算对学校资产管理和财务规范具有关键意义。当前核算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资产管理的准确性与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本文深入剖析中小学在建工程转固财务核算现状,从制度执行、流程规范、信息化应用及人员专业素养等维度探讨优化策略,旨在提升核算质量,保障学校资产完整与财务合规,为教育系统财务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在建工程转固;财务核算;优化策略
1 引言
中小学作为教育事业的基础单位,其资产规模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而不断扩大。在建工程作为学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转固的财务核算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资产管理的准确性和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中小学在建工程转固的财务核算存在诸多问题,亟待优化与改进。
2 中小学在建工程转固财务核算现状分析
2.1 制度执行不严格
部分中小学在执行在建工程转固相关财务制度时存在偏差。一些学校对转固条件的理解不够准确,导致部分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工程未能及时转固,仍长期挂账于在建工程科目。这不仅使学校资产账实不符,还影响了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准确性,进而对学校成本核算和绩效评价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制度中对转固所需资料的明确规定在实际执行中未得到充分落实,如工程验收报告、竣工结算文件等关键资料缺失或不完善,阻碍了转固工作的顺利推进。
2.2 核算流程不规范
核算流程的不规范体现在多个环节。在工程进度确认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确认方法,往往仅依据工程部门的简单汇报进行核算,未能结合实际工程完成情况进行准确计量,导致在建工程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存在偏差。在转固时点的确定上,随意性较大,部分学校未严格遵循相关准则和规定,以主观判断代替客观标准,使得转固时点滞后或提前,影响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同时,核算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审核机制,对核算数据的准确性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检查,容易出现错误和舞弊行为。
2.3 信息化水平较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财务信息化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部分中小学在在建工程转固财务核算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财务软件功能有限,无法满足在建工程核算的复杂需求,如难以实现工程进度的实时跟踪、成本的精确分摊以及与相关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此外,学校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工程部门、财务部门等在数据传递过程中存在延迟和错误,导致财务核算信息不及时、不准确,增加了核算工作的难度和成本。
2.4 人员专业素养不足
在建工程转固财务核算涉及工程、财务等多领域知识,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但目前部分中小学财务人员缺乏相关工程知识和经验,对工程项目的建设流程、计价方法等了解不够深入,难以准确判断工程是否达到转固条件以及如何进行合理的核算。同时,财务人员对新的财务准则和制度学习不够及时,业务能力提升缓慢,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核算要求,导致在建工程转固财务核算工作质量不高。
3 中小学在建工程转固财务核算优化策略
3.1 强化制度执行力度
制度能够有效执行是中小学在建工程转固财务核算规范化根基,学校要组织工程财务等相关人员深入研习转固财务制度,不仅要熟悉制度整体框架内容,更要精准掌握转固条件界定标准,比如工程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具体标准,以及所需验收报告结算文件等资料明确要求,通过专题培训制度手册发放内部宣传栏展示等多种方式,强化全体人员对制度执行重视程度,树立严格遵循制度的意识观念,同时构建制度执行的监督考核机制,成立专门检查小组定期对在建工程转固工作全面检查评估,涵盖核算流程资料完整性等多个方面内容,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依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例如扣除绩效工资取消评优资格等处理方式,并且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和个人薪酬晋升等方面紧密关联起来,激励员工自觉遵守制度保障制度落地生根。
3.2 规范核算流程管理
规范的核算流程是提升中小学在建工程转固财务核算质量的关键核心,在工程进度确认这个重要环节,要摒弃依靠主观判断的做法,引入科学合理的进度确认方法,工程量清单计价法能够根据工程清单项目,结合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来计算工程进度,形象进度法则是通过直观观察工程的外观形象,以此评估工程完成的具体比例,这两种方法结合工程实际完成的具体情况,可确保工程进度确认准确无误,同时要加强工程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建立每周或者每月的工程进度信息共享会议,工程部门需详细汇报工程的具体进展情况,财务部门则据此及时开展核算工作,在转固时点确定方面,要严格以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交付使用等客观标准作为依据,杜绝人为因素进行干预,此外还要完善核算流程的内部控制与审核机制,设置多级审核岗位,从数据录入开始一直到核算结果得出,层层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核算数据准确、完整且合规,为财务核算工作提供可靠有力的保障。
3.3 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是中小学在建工程转固财务核算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学校要加大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对财务软件功能进行升级,让其能够适应在建工程核算的复杂需求。开发工程进度实时跟踪模块,通过和工程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实时获取工程成本、进度等相关数据,实现对在建工程的动态监控,方便财务人员及时对核算进行调整。增加成本分摊功能,依据工程量、使用面积等合理分摊标准,准确核算在建工程的成本。要加强学校内部信息系统的集成,打通工程部门、财务部门等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工程部门录入工程数据之后,财务部门可以即时获取这些数据,提高数据传递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核算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挖掘,发现潜在问题与规律,为学校资产管理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持,提升决策的科学性。
3.4 加强人员专业培训
加强人员专业培训能够有效解决中小学在建工程转固财务核算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鉴于财务人员工程知识匮乏的状况,要定期组织工程知识培训课程,邀请工程领域专家系统讲解工程项目建设流程,其内容涵盖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要详细介绍计价方法,例如定额计价、清单计价等方式,要明确验收标准以及相关要点。通过案例分析、现场参观等具体方式,增强财务人员对工程项目的直观认识,进而提高其判断与分析能力。要加强财务人员对新的财务准则和制度的学习培训,及时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通过专题讲座、线上课程等多种方式,解读准则制度变化要点和核算要求。培训方式应实现多样化,内部培训可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定制培训内容,外部培训能让财务人员接触到前沿理念,线上学习则具有灵活便捷的优势。要鼓励财务人员参加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职业资格考试,以考促学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竞争力,为财务核算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4 结论
中小学在建工程转固的财务核算工作对于学校资产管理和财务规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制度执行不严格、核算流程不规范、信息化水平较低以及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等问题,提出强化制度执行力度、规范核算流程管理、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加强人员专业培训等优化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中小学在建工程转固财务核算的质量,确保学校资产账实相符,财务信息真实可靠,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保障。同时,也为教育系统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有益借鉴,推动整个教育行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行政事业单位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问题与对策[J]. 白金芳.商业2.0,2024(06)
[2] 事业单位在建工程转固存在问题研究[J]. 马琳;朱琳;李如.财经界,2023(34)
[3] 行政事业单位在建工程转固问题探讨[J]. 孙道靖.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16)
[4] 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工作的精细开展探析[J]. 贾凤;李鸿桦.审计与理财,2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