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式学习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作者

彭晓娜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 516081

摘要: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项目式学习”与“整本书阅读”相结合,使阅读效果明晰化,从核心素养培育维度与能力发展向度两个方面探寻初中整本书阅读的新路径,使阅读目标从模糊变得清晰、阅读过程从无序变得有条理、阅读成果从单一变得多元化,最终在培养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技巧及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多维度的提升学生良好的阅读思维与品质。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整书阅读确立为关键课程模块,着重强调要通过系统化阅读策略,培养学生与文本、师生及自我的深度对话能力。在当今教育不断改革创新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项目式学习(PBL)作为一种新颖且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初中语文经典名著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研究以项目式学习为理论框架,深入探讨其在初中经典名著教学中的创新应用路径,致力于构建一种更具整体性、实践性与延展性的阅读教学模式,以此推动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建构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它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显著的区别。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项目式学习则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项目实践过程中实现深度学习。首先,它是以驱动性问题为导向。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例如,在《骆驼祥子》的阅读教学中,可以提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祥子的命运为何如此悲惨?”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次,项目式学习包含了丰富的协作探究环节。在此过程中,学生通常会分组进行合作。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他们需要相互协作、共同探讨,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分析人物关系时,小组内成员可以分别负责不同人物的研究,然后整合各自的成果,构建完整的人物关系图谱。最后,学生通过撰写报告、制作PPT、表演短剧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在项目中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成果的评价及反思。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获得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此外项目式学习还将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与创新实践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为经典名著教学提供了一条切实有效的实施路径。

二、初中名著整书阅读融合PBL的价值分析

(一)核心素养培育维度

在初中名著整书阅读教学中融入项目式学习,能够通过结构化的项目设计,有效地整合语言建构、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等语文核心素养要素。项目式学习不仅仅促使学生对文本深度解读,挖掘作品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更通过真真切切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与社会责任感。 在对《骆驼祥子》进行解读时,学生需要理解老舍先生独特的语言风格,学习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有助于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提升。同时,学生在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安排以及环境的描写时,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鉴赏能力,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此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国外经典文学作品中反映的在苏联社会主义的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等,通过社会问题探究、个人的生活体验等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语文学习与国际间的社会、等学科知识相融合,培养跨学科思维。在探究祥子悲剧命运的成因时,学生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等因素,这就涉及到历史和国际社会的跨学科知识链接。而且,在分析过程中,学生能够意识到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二)能力发展向度

1.认知能力:通过主题探究、人物分析等子项目,学生的文本解读与思辨能力能够得到系统提升。在《骆驼祥子》的阅读教学中,设置“祥子的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探究项目,学生需要仔细研读文本,从祥子的外貌、语言、行为、心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和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理解文本表面的意思,还要深入思考作者通过这些描写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又如,《在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的阅读教学中,保尔从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后,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者。而祥子却从一个积极的农村青年最后沦落为社会底层的寄生虫,可以结合起来思考,学生通过分析这一变化过程,能够思考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人在困境中的挣扎与转变,从而提升思辨能力。

2.实践能力:借助原文及作者创作背景等资料搜集等实践环节,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新应用能力能够得到强化。设定 “校园红色文化宣传”的主题情境,要求学生以保尔·柯察金的事迹为核心,制作宣传海报与ppt制作。各小组需深入研读原著,提取关键情节与保尔的品质特点。制作海报小组负责筛选展现保尔坚韧、勇敢等品质的画面,标注关键情节说明;二者都需紧扣人物形象。两小组需密切沟通,确保信息一致。在课堂讨论环节,各小组分享进展。比如海报小组分享选取某一情节画面的原因,ppt分享小组阐述对保尔某一性格在文中表达方式。其他同学可提问,如 “保尔在面对疾病折磨时的坚韧,海报中如何更突出?”“ppt分享里怎样通过动作展现保尔的勇敢?” 通过一来一往的交流,深化对保尔形象的理解,让学生在互动中明白保尔的精神内涵,领悟名著魅力,完成项目式学习任务。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协作能力:依托小组项目分工与成果展示,学生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得到培育。在项目式学习中,小组合作是常见的学习方式。在进行《骆驼祥子》的项目学习时,小组成员需要根据各自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分工,有的负责资料收集,有的负责文本分析,有的负责成果展示的设计等。在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沟通、协调,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在进行“《骆驼祥子》社会环境解构”项目时,负责历史档案研读的同学需要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其他同学分享,共同探讨这些资料对理解作品中社会环境的作用。在成果展示环节,学生需要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项目式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极为广泛,表现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与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中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及审美创造能力相匹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项目式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设计多样化的项目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主动探索和思考,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使得学生在以课本推荐的名著导读为基础,向更丰富更广阔的中外优秀文学名著中学习迈进,成为现当代社会中应有高度审美情趣的、独立思维的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人。

参考文献

[1]巴克教育研究所.项目化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2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谈永康.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与再思考[J].语文建设,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