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趣味启蒙,点亮数感:小学低年级数感培养的创新策略与实践

作者

陈雪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胜利第一小学

一、引言

小学低年级是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数感作为连接数学符号与现实世界的桥梁,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提升运算能力。但传统教学中数感培养常被忽视,探索适合低年级的数感培养策略迫在眉睫。

二、数感的内涵与重要性

2.1 数感的内涵

数感是对数字与数量关系的直观感悟,涵盖数字认知、数量比较、运算推理等能力。例如,学生能快速判断“3 个苹果比 5 个少”,或理解“2+3”表示数量合并,均体现数感的形成。数感的建立依赖于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结合。

2.2 数感对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数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购物、游戏等生活场景中主动应用数学。同时,数感训练促进低年级学生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分析“小明有 5 颗糖,小红比小明多 2 颗”等数量关系时,学生需调动逻辑推理能力,这对思维发展至关重要。此外,良好数感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如在购物中灵活运用人民币知识完成交易。

三、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教学策略

3.1 创设生活化情境,感受数的意义

3.1.1 教学案例一:“认识10 以内的数”

在“认识 10 以内的数”教学中,教师创设“模拟超市”情境。教室布置成超市场景,商品模型标注1-10 元不等的价格。学生持数字卡片扮演顾客购物,如用标有“3”的卡片购买 3 元橡皮。过程中,学生理解数字与价格、数量的对应关系,同时通过“找零”活动,初步接触加减法运算。

3.1.2 教学案例二:“认识图形”

图形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环境,寻找长方形黑板、正方形窗户、三角形三角尺等实例。随后开展“身体造型”活动,让学生用肢体模仿图形形状。这种多感官参与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图形与生活的联系,加深对图形特征的感知。

3.2 开展数学游戏,增强数感体验

3.2.1 教学案例一:“数字接龙”游戏

学习“20 以内数的认识”后,开展“数字接龙”游戏。学生依次说出比前一个数字大 1 的数,如“5、6、7...”,说错者淘汰。游戏中,学生需快速反应数字顺序,既巩固数序认知,又提升运算敏感度,同时培养竞争意识与专注力。

3.2.2 教学案例二:简化版“数独”游戏

针对低年级设计 3×3 方格的简易数独,仅使用 1-3 三个数字。学生需保证每行每列数字不重复,如方格中已有 1 和 2,则空缺处应填 3。游戏通过逻辑推理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组合规律,培养有序思考的习惯。

3.3 借助实践操作,深化数感理解

3.3.1 教学案例一:“认识100 以内的数”

在“100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学生通过操作小棒建立数感。将 10 根小棒捆成一捆理解“10 个一是十”,10 捆再捆成一大捆理解“10 个十是一百”。通过摆小棒直观呈现 35 由 3 个十和 5 个一组成,变抽象概念为具体操作,突破计数难点。

3.3.2 教学案例二:“测量物体的长度”

长度测量教学中,学生用直尺测量课本、铅笔等物品。操作过程中,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直观感受“1 米 ρ=100 ”厘米的换算关系。教师进一步引导比较不同物体长度,如“课本长度大约是铅笔的几倍”,深化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3.4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数感培养手段

3.4.1 教学案例一:AI 辅助数学教学

一年级数学课上,老师用 AI 互动平板开展“数字寻宝”活动。屏幕中可爱的 AI 小助手通过动画演示,将数字 1-10 变成彩色气球、水果等具象物品,引导学生点数。当学生在平板上拖拽对应数量的图案到数字旁时,AI 即时语音反馈:“太棒了!3 个苹果和数字3 配对成功!” 随后,AI 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动态调整游戏难度,为能力较弱的学生增加实物对照提示,为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隐藏数量的挑战关卡。在 AI 的趣味引导下,学生在游戏中直观感受数与量的对应,轻松建立起基础数感。

3.4.2 教学案例二:多媒体课件展示

“认识时间”教学中,多媒体课件通过动画演示时针、分针转动,直观呈现“1 小时 =60 分”的关系。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虚拟钟面拨出指定时刻,提升学习参与度,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得可视化、可操作。

四、结论

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需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游戏化学习、实践操作与信息技术。教师应通过多元策略让学生在具象化、趣味化的数学活动中,逐步建立数感。未来教学中,需持续探索更有效的数感培养路径,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基础,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思维发展与生活应用相结合的过程。